黃河壺口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黃河壺口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壺口瀑布,是黃河中游流經(jīng)晉陜大峽谷時形成的一個天然瀑布。你知道壺口瀑布是怎么形成的嗎?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黃河壺口瀑布形成的原因,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黃河壺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瀑布周圍的巖石是灰綠色、淺紅色的中細粒長石雜砂巖和礫巖夾粉砂質泥巖,地層層位屬于二馬營組,地質年代為中生代三疊系中統(tǒng),距今大約有2.2億年左右的時間。這種長石雜砂巖雜基含量高,膠結差,和花崗巖類和灰?guī)r類巖石比較,它可以算作軟材質,易于風化剝蝕。砂巖中發(fā)育有兩組節(jié)理,一組是南北走向的直立節(jié)理,正是這一組節(jié)理控制瀑布走向;另一組節(jié)理是近東西向的直立節(jié)理。這兩組節(jié)理與近水平的地層層面構成三個互相垂直的三個面,將巖層切成小塊,巖層面上出現(xiàn)縱橫交錯的各種裂紋,為巖石的破碎打下基礎。這種由砂巖和泥巖組成的地層結構,達到一定的比例,就滿足形成瀑布的必要條件。而河津龍門正好是中生代末形成的離石撓褶構造帶的通過處,新生代又疊加了盆地邊緣斷層。造成了龍門北側石質山體的高的臺階,黃河正是利用此高臺階形成瀑布。
組成河床底部的巖石軟硬程度不一致,被河水沖擊侵蝕得厲害,形成陡坎,堅硬的巖石則相對懸垂起來,河水流到這里,便飛瀉而下,形成了瀑布。也可以說,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坎時,便跌下來,形成了瀑布。除此之外,還有因山崩、斷層、熔巖堵塞、冰川等作用,形成瀑布的。
河水侵蝕和地質特征并不是產(chǎn)生瀑布的僅有因素。沿著斷層進行的構造運動會將堅硬和軟性巖石聚攏在一起,促成瀑布的產(chǎn)生。河床海平面的急降使下蝕作用增加,并使河床上的裂點向上游方向后撤(或者說,坡度的急劇變化標示著河床基準水面的變化)。依賴海平面、河水流動和地質特征(以及其他因素),河落或急流可能在河床上出現(xiàn)裂點之處得到發(fā)展。冰川作用已形成眾多瀑布,那里的河谷已被冰蝕過度加深,支流河谷被留在陡峭的河谷兩側高處。加利福尼亞州一座由冰川作用鑿出的約塞米蒂瀑布(Yosemite)便從436米(1,430尺)高度的一個懸谷跌落下來。
黃河壺口瀑布的形態(tài)特征
壺口瀑布處于秦晉峽谷的南段,南距龍門約65公里,孟門5公里。壺口一帶,黃河西岸下陡上緩,狹谷谷底寬約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龍王坡坡高約150米,崖岸很陡,龍王坡以上谷形展寬,谷坡平緩,黃河的橫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態(tài),在龍王辿以北,河幅寬度和狹谷寬度一致,河水充滿狹谷,常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寬400余米,龍王辿以下,水流到壺口,在平整的谷底沖成一道深槽。小河槽寬30~50米,深約30米。壺口以上,水在寬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寬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傾注到30~50米寬的深槽中,形成瀑布。
春季,為瀑布落凌期,河道里冰層斷裂,“壺口”內冰凌墜落。
夏季,由于壺口以上水流的變化,出現(xiàn)3條叉流,壺口附近形成3個主要瀑布:一個位于龍槽頂端,落差約10米;另外兩個分別從龍槽西岸和東岸跌入龍槽,落差分別為15米和7米。這種觀察常常在不斷的變化著,有時大雨后,槽端滿溢,還會形成多股瀑布。
秋季,紅葉夾岸,瀑布高懸30余米,水簾掛入云端,景色壯觀。
冬季,秦晉長峽冰封雪凍,不少河段成為天然冰橋,往日飛瀑高懸處,掛滿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