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五號飛船的運行過程
神州五號飛船的運行過程
自然科學是關于自然界的物質現(xiàn)象及其運動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它把自然界劃分為不同的研究領域或層次,分門別類地研究各個領域或層次的物質的形態(tài)、結構、性質及其運動規(guī)律,形成各科的系統(tǒng)知識,以此構成整個自然科學的知識體系。
自然科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是系統(tǒng)化了的理性認識,以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構成其理論體系。自然科學的理論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客觀真理性;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但不同于文學、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意識形式。它所反映的是關于自然界的物質現(xiàn)象及其運動規(guī)律的客觀真理,具有超民族性、超階級性和歷史繼承性;在階級社會中,由誰來研究、掌握、運用自然科學,往往帶上階級的烙印。自然科學不是社會上層建筑,而是生產力,是知識形態(tài)的生產力,通過教育和技術發(fā)明等途徑可轉入生產力的三個要素,并入生產過程,成為直接的生產力;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學的因素在生產力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第一生產力”;自然科學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最終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導致社會革命,成為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人類的科學活動源于生產實踐,自然科學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生產,同時受著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自然科學內部矛盾運動的制約。用運載火箭發(fā)射航天器,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有年份、月份、日期和時刻的選擇。比如,哈雷彗星以76年為周期回歸,哈雷彗星探測器應選在其面向太陽的幾個連續(xù)年份中發(fā)射;火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為780天,火星探測器應在火星與地球會合前后連續(xù)的幾個月份中發(fā)射;有些航天器必須在某個月內連續(xù)的幾天中發(fā)射;由于工作條件和軌道要求,以及氣象的限制,有些航天器必須在某日內某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內發(fā)射。這種允許航天器發(fā)射的時間范圍,叫作發(fā)射窗口。
神舟五號飛船運行過程時間表:
10月15日 09:00 “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fā)射升空
10月15日 09:10 “神舟”五號與“長二F“火箭分離
10月15日 09:34 航天員楊利偉向地面報告:“感覺良好”
10月15日 09:45 李繼耐宣布:“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
10月15日 11:58 神五運行平穩(wěn) 大約1個半小時繞地球飛一圈
10月15日 14:06 航天員楊利偉進行太空飛行中的首次休息
10月15日 17:36 曹剛川與航天員進行“天地對話”
10月15日 19:18 楊利偉在神舟飛船上展示中國國旗
10月16日 00:14 飛行進入第十一圈 航天員安然入睡
10月16日 04:19 神五飛行進入第14圈 將在預定地區(qū)著陸
10月16日 05:04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成功進入返回軌道
10月16日 05:35 神舟五號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分離
10月16日 06:12“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10月16日 06:43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
有關神舟五號的一些技術指標
1.長征二號F型火箭,起飛質量為479.8噸,整體高度58.3米。
2.飛船變軌后做圓周運動,此時距地面的高度為343千米。
3.火箭共用21個多小時圍繞地球轉了14圈,行程60萬公里。大約90分鐘就繞地球轉一圈。每轉一圈溫度相差180℃。
4.火箭起飛時向下掉落的東西是用于火箭的泡沫塑料。
5.神舟五號飛船共有52個發(fā)動機,飛船可以做任何方向的運動和轉動。
時事政治:
中國是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另兩個是美國和俄羅斯。
中國首位航天員是身高1.66米、38歲的楊利偉。
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實驗于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在青海省的酒泉發(fā)射中心發(fā)射的。于2003年10月16日早6:43返回,著陸在內蒙古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