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清算市場的“蝴蝶效應”
銀行卡清算市場的“蝴蝶效應”
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以及黃金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yè)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投資理財一詞,最早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我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yè)銀行、零售業(yè)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
近日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稱,自2015年6月1日起,符合要求的機構可申請“銀行卡清算業(yè)務許可證”,在中國境內從事銀行卡清算。
銀行卡清算市場放開,毫無疑問將打破我國銀聯在清算市場“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而這次“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后續(xù)效應也將陸續(xù)傳導到持卡人身上。
隨著清算市場的政策“開口”,過去單一帶有VISA、萬事達等卡組織標識的銀行卡在境內POS機上無法受理的局面將成為歷史。目前,VISA、萬事達等多家國際卡組織均表態(tài)有意進軍國內銀行卡清算市場。
而在國內,潛在競爭者的實力同樣強大。盡管支付寶方面表示,目前并未決定是否要做這塊業(yè)務,但此前這家機構已悄然變更注冊地并將注冊資本金加至10億元,恰好與相關文件中申請牌照要求的金額一致。
“按照要求,目前大型國有銀行以及支付寶、騰訊這樣的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都有資格申請。”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說。
在新的競爭格局即將形成的背景下,不少專家認為,未來整個行業(yè)將告別以行政手段調整費率的局面,形成較為合理的市場化定價機制。
目前,我國的刷卡手續(xù)費由發(fā)卡行服務費、銀行卡清算組織網絡服務費和收單服務費組成。其中發(fā)卡行服務費和銀行卡清算組織網絡服務費實行政府定價,收單服務費實行政府指導價。按照現行規(guī)則,發(fā)卡行、收單機構、清算組織大致按照7:2:1的比例進行分成。
中山大學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陸軍說,清算市場放開后,首當其沖清算組織那個一成會受到競爭的沖擊,即使繼續(xù)采取政府定價方式,也會出現變通。
“與此同時,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大批線上收單機構和POS機運營商的涌現,又會推動收單機構的價格競爭。這兩者的合力,最終將會推動傳統(tǒng)銀行服務費率的市場化要求和趨勢。”陸軍說,這種趨勢可能會帶來刷卡手續(xù)費等清算類費用的全面下調。
“隨著銀行卡清算市場放開競爭,假如把百分之一的刷卡手續(xù)費降低到千分之五,相信在很大程度上會激發(fā)商家安裝POS機的熱情,那么持卡人的用卡環(huán)境也會得到極大改善。”匯付天下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