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2)
海金沙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
海金沙的藥用配伍
1、治諸淋:與海金沙、石葦、滑石、豬苓、澤瀉、赤苓、肉桂、白術、芍藥、甘草配伍。(《證治準繩》)
2、治脾胃腫滿,腹脹如鼓,喘不得臥:海金沙同白術、甘草、牽牛為末服。(《本草綱目》)
3、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海金沙一兩,蠟面茶半兩,搗碎。每服三錢,生姜甘草煎湯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圖經(jīng)本草》)
狹葉海金沙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拼音名】Xiá Yè Hǎi Jīn Shā
【英文名】Small-spiked Climbing Fer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金沙科植物狹葉海金沙的全草或孢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godium microstachyum Desv.
采收和儲藏:全草夏、秋季采收,孢子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植株攀援,高達3m。葉軸上有2條狹邊,羽片多數(shù),對生于葉軸上的短枝上,向兩側平展,短枝長約5mm左右,端有一叢淡棕色柔毛。營養(yǎng)羽片長圓形,堅草質(zhì)或紙質(zhì),長8-15cm,基部寬幾等于長,有1-1.2cm長的柄,柄和羽軸被有短灰毛,兩側有狹邊,一回羽狀或近二回羽狀,一回羽片2-3對,互生,有短柄,不以關節(jié)著生,相距1-1.8cm,長5-10cm,掌狀分裂,中央裂片最長,基部心形,兩側有1-2片短裂片,葉緣有細尖鋸齒;主脈明顯,側脈纖細,從主脈斜向上,二至三回二叉分枝,直達鋸齒。孢子羽片卵狀三角形,長尾頭,長8-12cm,寬約10cm,一回小羽片2-3對,互生,基部一對卵狀三角形,先端長漸尖,一回羽狀,基部有1-2對短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2cm,寬1-1.5cm;先端1片披針形,長5-7cm,基部近心形。孢子囊穗線形,長3-4mm,排列較疏松,褐色,無毛。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m以下的灌叢、溪邊或溝谷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甘;涼
【歸經(jīng)】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主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及孢子:味微苦,性涼。有利尿消炎的功能;用于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及燙火傷。
【摘錄】《中華本草》
海金沙可以泡水喝嗎
海金沙,又稱竹園荽,時珍曰∶其色黃如細沙也。謂之海者,神異之也。俗名竹園荽,葉形也。 別名為鐵蜈蚣、金砂截、羅網(wǎng)藤、鐵線藤、左轉(zhuǎn)藤。藥用部分是用的干燥成熟的孢子以及全草,海金沙為多年生攀援蕨類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過早過遲均易脫落。一般選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時,割下莖葉,放在襯有紙張或布的筐內(nèi),于避風處曬干,用手搓揉、抖動,使葉背的孢子脫落,再用細篩篩去莖葉,生用入藥。
布袋包煎,海金沙是植物孢子,由于體積小,不包的話要不水面上漂一層,不容易篦掉,應該煎煮才會有藥效,泡茶喝,屬浪費病一些藥效,.中藥海金沙是指,海金沙葉可以開水,泡著喝.。海金沙是植物孢子,由于體積小、輕,在吞咽時可能會引起病人試管不適,故需包煎。若真的吞下也沒什么大礙,就是看它造成的不適感會不會引起比病人的反胃、嘔吐了。
再向大家介紹一下具體病種的海金沙的用:1.燙火傷:海金沙莖、葉燒灰存性成細末,用麻油調(diào)搽患處2.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3.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肺炎、支氣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4.熱淋:鮮海金沙莖葉30克,搗汁,冷開水兌服。5.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黃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鮮海金沙莖葉、鮮犁頭草各等份,搗爛外敷。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應當知道海金沙可不可以泡水喝了吧?答案就是:布袋包煎幾分鐘后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