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群眾路線關鍵在于建章立制
時間:
唐果1由 分享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要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高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要緊緊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探索起新時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長效機制。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關鍵在于建立長效機制。長效機制的建立,關鍵要解決制度層面的問題。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組織制度的整體框架內(nèi)形成良性互動,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要渠道”、制約干部權力的“制度牢籠”與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發(fā)揮綜合效應,使黨的群眾路線獲得有效的實現(xiàn)方式。
堅持政治制度,暢通人民意志“主要渠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群眾路線,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執(zhí)行代表職務、充分發(fā)揮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得以實現(xiàn)。人大代表要樹立群眾觀點,真心誠意地對人民群眾負責,密切聯(lián)系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與群眾廣交朋友,圍繞群眾關心的問題開展調(diào)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同時,要發(fā)揮人民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參政議政,監(jiān)督政府依法行政,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
完善干部制度,制約干部權力“制度牢籠”。要提高制度設計的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完善干部評價體系,不僅要看領導干部會不會抓經(jīng)濟發(fā)展,更要看領導干部會不會做群眾工作、會不會抓社會管理,不僅要算經(jīng)濟賬,更要算政治賬、民生賬、發(fā)展成本賬、群眾滿意賬。進一步改革干部評價機制,逐步改變干部考核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相對“缺位”的狀況,真正把對干部的評判權交給廣大人民群眾。完善權力約束機制,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吏,“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引導廣大干部敬畏手中權力、慎用手中權力、用好手中權力,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探索組織制度,構建黨員隊伍“退出機制”。黨群干群關系不是一種“抽象”的存在,廣大人民群眾評價黨的作風,是從一個個“具體”的個體出發(fā)的,正是這一個個具體的“個體”狀況,構成了黨的作風建設的“整體”風貌。黨要完成歷史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須始終保持黨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體現(xiàn)在組織建設上,不僅要重“量”,更要重“質(zhì)”。一方面,要嚴把“入口關”,針對“有的黨組織對發(fā)展黨員把關不嚴,發(fā)展黨員質(zhì)量需要提高”的狀況,進一步收緊入口;另一方面,按照黨的“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的要求,加快探索構建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暢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漠、組織紀律不強,甚至思想蛻變、腐化墮落的黨員”及時清理出黨的隊伍,切實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為人民執(zhí)好政、掌好權、服好務。
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現(xiàn)親近群眾,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常態(tài)化長效化,避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為一種運動、流于形式,解決好三個制度層面的問題至關重要。我們不僅要把群眾路線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且要固化于制,建立起黨的群眾路線長效機制,這不僅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更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唐果)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關鍵在于建立長效機制。長效機制的建立,關鍵要解決制度層面的問題。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組織制度的整體框架內(nèi)形成良性互動,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要渠道”、制約干部權力的“制度牢籠”與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發(fā)揮綜合效應,使黨的群眾路線獲得有效的實現(xiàn)方式。
堅持政治制度,暢通人民意志“主要渠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群眾路線,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執(zhí)行代表職務、充分發(fā)揮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得以實現(xiàn)。人大代表要樹立群眾觀點,真心誠意地對人民群眾負責,密切聯(lián)系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與群眾廣交朋友,圍繞群眾關心的問題開展調(diào)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同時,要發(fā)揮人民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參政議政,監(jiān)督政府依法行政,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
完善干部制度,制約干部權力“制度牢籠”。要提高制度設計的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完善干部評價體系,不僅要看領導干部會不會抓經(jīng)濟發(fā)展,更要看領導干部會不會做群眾工作、會不會抓社會管理,不僅要算經(jīng)濟賬,更要算政治賬、民生賬、發(fā)展成本賬、群眾滿意賬。進一步改革干部評價機制,逐步改變干部考核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相對“缺位”的狀況,真正把對干部的評判權交給廣大人民群眾。完善權力約束機制,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吏,“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引導廣大干部敬畏手中權力、慎用手中權力、用好手中權力,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探索組織制度,構建黨員隊伍“退出機制”。黨群干群關系不是一種“抽象”的存在,廣大人民群眾評價黨的作風,是從一個個“具體”的個體出發(fā)的,正是這一個個具體的“個體”狀況,構成了黨的作風建設的“整體”風貌。黨要完成歷史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須始終保持黨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體現(xiàn)在組織建設上,不僅要重“量”,更要重“質(zhì)”。一方面,要嚴把“入口關”,針對“有的黨組織對發(fā)展黨員把關不嚴,發(fā)展黨員質(zhì)量需要提高”的狀況,進一步收緊入口;另一方面,按照黨的“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的要求,加快探索構建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暢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漠、組織紀律不強,甚至思想蛻變、腐化墮落的黨員”及時清理出黨的隊伍,切實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為人民執(zhí)好政、掌好權、服好務。
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現(xiàn)親近群眾,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常態(tài)化長效化,避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為一種運動、流于形式,解決好三個制度層面的問題至關重要。我們不僅要把群眾路線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且要固化于制,建立起黨的群眾路線長效機制,這不僅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更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