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夢征文:個人夢與中國夢
時間:
龔興雷1由 分享
我的家鄉(xiāng)在一個“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湘西山村,“”前出生的我,少年時光都是在山村度過的。由于父親是一名鄉(xiāng)村醫(yī)生,母親是地道的農民,在大集體年代,我們家在生產隊便是有名“半邊戶”、“超支戶”,每年生產隊年終決算時,都要照顧很多“工分”。盡管這樣,我們還是吃不飽、穿不暖。少年時期的我,每年學校放假后,就跟著父親下村巡診“打牙祭”,說是“打牙祭”,其實也就是飯里不加紅薯絲、玉米、蘿卜絲等雜糧。記得有一次,一患者為了感激我父親長途跋涉復診,在我吃飯的飯碗中,放了一個煎雞蛋,并用飯掩著,生怕被自己的小孩發(fā)現(xiàn)。在回家的路上,父親問我長大后的夢想,我毫不思考的說:“象你一樣做名鄉(xiāng)村醫(yī)生,有白飯吃”。
“”時期,參軍是一件非常有臉面的事情,不僅能夠吃飽飯,還有軍裝穿,特別是家里的大門上還有一塊“光榮軍屬”的牌匾,“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參軍是許多農村適齡青年追求的夢想。看到一名又一名熱血青年被我們小學生敲鑼打鼓送到公社集中奔赴軍營的時候,特別是看到他們寄來手握鋼槍、英姿颯爽的黑白照片時,真是令人羨慕至極,于是,我也就有了當兵的夢想??墒?,在那個講階級成分的年代,由于受家庭出身的影響,這個夢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那時候,讀高中、讀工農兵大學也是要講成分、講出身的,對于我來說,同樣是遙不可及的。
山區(qū)的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huán)境,極其低下的勞動生產率,勞作一年的我們還是生活極其困難,少年的我,“雖限山川,常懷夢想”。夢想著象父親一樣做一名鄉(xiāng)村醫(yī)生,背著藥箱行醫(yī)看病,走村穿戶,填飽肚子;夢想著能穿上軍裝,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夢想著有朝一日,跳出農門,成為城市戶口,當上“國家干部”,吃上“國家糧”……
東方風來滿眼春。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我們黨開始撥亂反正,實施改革開放,雖然百廢待興,但各行各業(yè)已是萬紫千紅的局面。特別是恢復高考制度以后,我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并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實現(xiàn)了自己吃上“皇糧”的夢想。
大學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基層人民法院工作,經歷過這么多的坎坷,我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法官。于是,我主動放棄機關工作,要求到最邊遠的基層法庭鍛煉。在法庭工作期間,我堅持送法上門,開展巡回法庭,化解矛盾,服務“三農”,結合社情民意,集中開展了為農村信用社收貸款、打擊故意傷害(自訴)等專項審判,為縣域經濟發(fā)展和保一方平安做出了貢獻。我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先進個人、優(yōu)秀共產黨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小型企業(yè)普遍經營不善,銀行貸款收緊,企業(yè)難以為繼,為了實現(xiàn)資產重組,縣委決定將部分企業(yè)實施破產,縣委中心組學習將集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試行)》,單位主要領導要我準備一堂講課稿,我挑燈夜戰(zhàn),查閱資料,反復修改,這篇講課稿得到了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我也因此被選調到縣委辦公室工作。此后幾年,我邊學習,邊調研;邊做秘書,邊筆耕;邊當參謀,邊學領導藝術,成了縣里小有名氣的“秀才”。正是自己的這個特長,幾年后,我又被省城的一所高校相中,開始追逐著立德樹人的夢想。
現(xiàn)在,家鄉(xiāng)也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村都通了水泥路,大山里的湖泊、溪流、溶洞、森林等成了重要的旅游資源,兒時的伙伴“靠山吃山”,大都通過旅游業(yè)走上了富裕道路,有的還買了車,蓋起了“農家小院”,辦起了旅游公司,不再為衣、食、住、行擔憂。每次回家,他們說得最多的是:做夢也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每一個夢想的實現(xiàn),都是黨的政策好。如果沒有恢復高考、沒有消除階級成分歧視,我就不會走出大山,也不會走進大學的校門;如果沒有公平的用人機制,我就不會經歷多個崗位的歷練,也不會來到省城工作,更不會成長為一名中層干部。大河漲水小河滿,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都是國家夢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中國夢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個人的夢想只有與國家的夢想、民族的夢想結合在一起,才能夢想成真,才能體現(xiàn)價值。就像“小巨人”姚明說的那句話一樣,“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使我有機會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和價值”。
深情闡述“中國夢”, 他引用了三句詩“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將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鑄于百余年中國滄桑巨變的歷史圖景,展現(xiàn)于幾代人為民族復興奮斗的艱辛歷程,令人感慨、催人奮進。如今,我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我又有了新的夢想:在努力工作的同時,鍛煉好身體,要親眼見證我們國家“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和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的夢。
“”時期,參軍是一件非常有臉面的事情,不僅能夠吃飽飯,還有軍裝穿,特別是家里的大門上還有一塊“光榮軍屬”的牌匾,“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參軍是許多農村適齡青年追求的夢想。看到一名又一名熱血青年被我們小學生敲鑼打鼓送到公社集中奔赴軍營的時候,特別是看到他們寄來手握鋼槍、英姿颯爽的黑白照片時,真是令人羨慕至極,于是,我也就有了當兵的夢想??墒?,在那個講階級成分的年代,由于受家庭出身的影響,這個夢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那時候,讀高中、讀工農兵大學也是要講成分、講出身的,對于我來說,同樣是遙不可及的。
山區(qū)的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huán)境,極其低下的勞動生產率,勞作一年的我們還是生活極其困難,少年的我,“雖限山川,常懷夢想”。夢想著象父親一樣做一名鄉(xiāng)村醫(yī)生,背著藥箱行醫(yī)看病,走村穿戶,填飽肚子;夢想著能穿上軍裝,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夢想著有朝一日,跳出農門,成為城市戶口,當上“國家干部”,吃上“國家糧”……
東方風來滿眼春。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我們黨開始撥亂反正,實施改革開放,雖然百廢待興,但各行各業(yè)已是萬紫千紅的局面。特別是恢復高考制度以后,我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并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實現(xiàn)了自己吃上“皇糧”的夢想。
大學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基層人民法院工作,經歷過這么多的坎坷,我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法官。于是,我主動放棄機關工作,要求到最邊遠的基層法庭鍛煉。在法庭工作期間,我堅持送法上門,開展巡回法庭,化解矛盾,服務“三農”,結合社情民意,集中開展了為農村信用社收貸款、打擊故意傷害(自訴)等專項審判,為縣域經濟發(fā)展和保一方平安做出了貢獻。我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先進個人、優(yōu)秀共產黨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小型企業(yè)普遍經營不善,銀行貸款收緊,企業(yè)難以為繼,為了實現(xiàn)資產重組,縣委決定將部分企業(yè)實施破產,縣委中心組學習將集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試行)》,單位主要領導要我準備一堂講課稿,我挑燈夜戰(zhàn),查閱資料,反復修改,這篇講課稿得到了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我也因此被選調到縣委辦公室工作。此后幾年,我邊學習,邊調研;邊做秘書,邊筆耕;邊當參謀,邊學領導藝術,成了縣里小有名氣的“秀才”。正是自己的這個特長,幾年后,我又被省城的一所高校相中,開始追逐著立德樹人的夢想。
現(xiàn)在,家鄉(xiāng)也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村都通了水泥路,大山里的湖泊、溪流、溶洞、森林等成了重要的旅游資源,兒時的伙伴“靠山吃山”,大都通過旅游業(yè)走上了富裕道路,有的還買了車,蓋起了“農家小院”,辦起了旅游公司,不再為衣、食、住、行擔憂。每次回家,他們說得最多的是:做夢也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每一個夢想的實現(xiàn),都是黨的政策好。如果沒有恢復高考、沒有消除階級成分歧視,我就不會走出大山,也不會走進大學的校門;如果沒有公平的用人機制,我就不會經歷多個崗位的歷練,也不會來到省城工作,更不會成長為一名中層干部。大河漲水小河滿,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都是國家夢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中國夢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個人的夢想只有與國家的夢想、民族的夢想結合在一起,才能夢想成真,才能體現(xiàn)價值。就像“小巨人”姚明說的那句話一樣,“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使我有機會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和價值”。
深情闡述“中國夢”, 他引用了三句詩“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將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鑄于百余年中國滄桑巨變的歷史圖景,展現(xiàn)于幾代人為民族復興奮斗的艱辛歷程,令人感慨、催人奮進。如今,我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我又有了新的夢想:在努力工作的同時,鍛煉好身體,要親眼見證我們國家“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和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