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之自駕游:騰沖
五一小長假之自駕游:騰沖
騰沖
第一次坐夜班車
朋友嫌從昆明直飛騰沖的機票太貴,我在網上盯了近一個月,最低也要560,沒辦法,誰叫這個航段是由東航壟斷的呢,我只好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陪著朋友一起乘夜班車。晚上8點,夜班車從南窯客運站出發(fā)了,車子還沒有開出昆明天就黑了下來。我們躺在不足半米寬的臥鋪上,在左搖右晃中半夢半醒。后半夜,當車子離開高速公路,進入騰沖的盤山公路時,耳膜隨著不斷攀升的海拔突緊突漲,我看見車頭的燈光滑過路邊黝黑重疊的樹林,盡量不去想象那些樹背后會是怎樣的懸崖。27日早上7點半,夜班車終于開到了騰沖旅游客運站,這對于我來說,無疑是種解脫。
騰沖火山群國家公園
在客運站邊的酒店稍做梳洗,我們馬不停蹄的直奔騰沖火山群國家公園??h上的面包車只能把我們送到景區(qū)路口的馬站鄉(xiāng),只是沒想到從這里到景區(qū)門口的1公里路卻是今天長途跋涉的小開頭而已。站在景區(qū)門口,看到長長的通道的盡頭是一座高高的平頂的山,它是公園內眾多新生代火山中海拔最高的大空山,要爬上598級臺階才能看到火山口。因為沒有尖尖的山頂,騰沖人把火山叫做無頭山,當我們大汗泠泠的登上這無頭山,四周視野開闊,可是火山口的表面已經張滿了樹木和雜草,讓我們無從尋跡火山口的蹤影,也不知道腳下可能踢到過的石頭會不會就是火山噴發(fā)后遺留的火山彈。
景區(qū)內的柱狀節(jié)理和黑魚河據說要比火山有看頭,可是從大空山這里過去要有超過12公里的路程,我們走運攔到了一輛母子包的面包車,達順風車到柱狀節(jié)理。
在從火山到柱狀節(jié)理的路上行駛了近30分鐘后,司機指著路邊的一片松林說,去年這個季節(jié),《團劇》就是在那片松林里拍攝了很多重要場景的。
柱狀節(jié)理也是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一種地質奇觀,火山爆發(fā)后,巖漿還來不及沖出地表就凝結成了六方形的柱狀結晶。景區(qū)里的龍川江畔兩岸的山壁上,排列成列著有如擎天巨柱般的的柱狀節(jié)理,它們有的像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開鑿過一樣,直直的露出筆直的筋骨,或者像被攔腰劈開對世人展示它們無可挑剔的六方形截面,更有的節(jié)理延續(xù)著以前巖漿的走向在山體上蜿蜒著。這在我看來不是很壯觀的柱狀節(jié)理卻已經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的一片柱狀節(jié)理了。
各種狀態(tài)的柱狀節(jié)理
騰沖火山腳下的黑魚河,從出口到匯入龍川江,不過短短600米,得名于從出口中涌出的黑色小魚。我們沿著龍川江找尋黑魚河,路上看到江面上密布著露出江面的黑色的礁石,好像探出水面的黑色大魚,“黑魚”江后是黑魚河。
貌似“黑魚河”的龍川江
黑魚河更像是一段清澈見底,流水遄遄的小溪,長不過十厘米的黑色小魚在河中歡快悠閑的搖頭擺尾,午后強烈的陽光照得河面波光鱗鱗,可是伸手捧起一把河水,仍舊有一股涼意順著手心沁入心扉。
河里的小黑魚很像我們在上海常吃的“昂赤”魚,盡管它們總是被當地人捕撈串起變成燒烤魚賣給游客,每年夏秋時節(jié)總是有成千上萬的小黑魚從不知多深的地底流出。
清澈見底的黑魚河
騰沖熱海
在黑魚河門口又搭上了一輛順風車回縣城,又從縣城到熱海景區(qū)。一邊是冷卻了的熔巖,一邊卻是沸騰不止的地熱,兩種神奇的自然現(xiàn)象在騰沖同時出現(xiàn)。不過,我意不在那大如澡盆,晝夜翻滾沸騰,四季熱氣蒸騰,溫度高達100度的大滾鍋;也不是那溫泉急促涌出如鼓擊的鼓鳴泉和已婚女子喝了就可以懷孕的懷胎井,更不是那從數百個噴氣孔形成的水坑中吐出的好似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珍珠的珍珠泉。我打定主意一定要到這里來的原因是想到景區(qū)門口的露天溫泉泡溫泉。
熱海大滾鍋
匆匆在景區(qū)內看過了那些冒著熱氣的泉眼,我就迫不及待的沖進了露天溫泉的更衣室。換好泳衣,先從最下面的天然硫磺泉泡起,接著一個個泡過那些功能溫泉池:比如酒池、纖體池,滋陰池、咖啡池(保山最著名的小??Х冗@次我是沒機會去買了,還好這里的咖啡池里用的就是著小粒咖啡)、蘆薈池等等,最后到蒸房找一間小間,躺在鋪在艾草的席子上讓地熱好好的蒸出汗,躺了不到三分鐘,我身上的汗珠就一顆顆的掉下來了。
泡了一個多小時,體驗完十六泡一蒸,起身回到室內,換上浴場提供的浴衣,來到二樓,喝著冰爽的木瓜水,吃著用大滾鍋燙熟的小食,如果時間允許,真想在露臺的躺椅上好好的睡上一覺。
晚上9點,我們包車從熱海景區(qū)趕往和順。
和順鄉(xiāng)
我們是抹黑進的和順,盡管已經是半夜了,仍有不肯散去的游客閑逛在門口的大牌坊下,而一天的奔波讓我們已無力背著重重的背包瀏覽和順的夜景,于是順著大門左手邊進了鄉(xiāng),也很快得在路邊找到一家客棧,當地人自家的四合院,簡單的標間,50元一晚。
28日一大早,天剛剛亮我們就起來了,延著一條向上攀升的小路,我們走進了和順鄉(xiāng)的深處。還以為我們是最早打破這寧靜鄉(xiāng)村寂靜的人呢,隨著小路一轉彎,我們竟然闖進了這里的菜市場,早起的和順人早就在這里熱鬧的叫賣著了。
穿過熱鬧的人群,我們繼續(xù)前進,這是怎樣的鎮(zhèn)子呀,青石灰磚壘起了它的墻壁,線條簡潔流暢的的飛檐點綴了它的的天空。小路還在繼續(xù)上升,高處似乎有著寺廟類建筑的影子。第一次進寺廟不是想看佛像,而是想從高處看看這個鎮(zhèn)子的全景。高處的寺廟是天中寺,站在寺院外的平臺上,低頭看著這樸素的不能再樸素的鎮(zhèn)子,它在晨曦中散發(fā)著古樸的氣息,靜靜的等待著每天太陽的升起。
(晨曦中的和順鄉(xiāng))
中天寺最后陳舊的天王殿應該是這座寺廟的前身吧,它是一棟兩層的小樓,殿閣內,玉帝被石砌的高臺供奉在上,就連文臣武將也被安置在第二層,大概是有要讓世人抬頭瞻仰的意思吧。
早上升起的陽光懶懶的曬在那些承載著記憶的墻角邊,我們順著原路返回,想去找找和順鄉(xiāng)里著名的艾思奇故居等處。經人指點我們走到了尹家坡,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本以為幽靜的路邊竟然有著一個人工湖,而和順需要收費的景點大都集中在湖畔,我們很容易就找到了深宅大院般的劉氏宗祠、依山傍水的龍元閣、還有庭院深深的艾思奇故居,和古樸的鎮(zhèn)子不同,湖邊的這些景點讓我們看到了和順曾幾一時的繁盛和它深沉的歷史積淀。
行走中當然也不能錯過美食,菜市場里買了1元錢8個的腌青橄欖,經過腌制的青橄欖的表皮上顯出棕色波浪形的圖案,乍一看還以為青橄欖變身成為鵪鶉蛋了呢,丟一顆到嘴里,差點要吐出來,腌橄欖又酸又咸,味蕾不夠遲鈍的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于是整包丟進包袱里,碰到體力不支或者熱到嘴巴里沒味道的時候再拿出來吃吧。劉氏宗祠對面有家臨湖而建的飯店水上人家,我們坐在戶外,一面欣賞著湖面的景色,一面往嘴里噻著騰沖的特色菜大救駕,這用餌塊、肉片、雞蛋和番茄炒出來的面食,因為一個逃難的皇帝而得了這么大的一個名頭,連帶著那碗用來解油膩的開水沖咸菜的酸湯也有個叫“游龍出海”的名字,其實只是證明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只要是餓了,再寒酸的食物也能變美食。接連著兩個名聲在外實質卻很普通的食物后,藺大媽的松花糕算是讓我們驚艷了。松花糕,大約5厘米寬,1厘米厚的正方體,上層1/3是嫩黃的松花粉,下層2/3是紅豆,一口咬下去,細膩的松花粉融合在香甜的紅豆中,那清甜爽口的口感,到齒頰流香的滋味,最要命的是只要一元錢一塊,藺大媽還貼心的準備了一次性餐盒幫你打包,吃了松花糕還意猶未盡,那還可以帶幾袋松花粉回去孝敬爸媽。藺大媽找起來一點也不難,從尹家坡到艾斯奇故居的那條路上,如果你看見一位老太太挑著一副扁擔,那就一定要湊上去看看,如果扁擔上正好還掛著藺大媽被新聞節(jié)目采訪的圖片廣告,那就是了。
中午我們打包準備離開和順,在門口大牌坊的右手邊,發(fā)現(xiàn)我們差點錯過和順圖書館。中西合璧、氣宇軒昂的建筑群、館內豐富的藏書、齊全的設備、還有它漫長悠久的歷史,讓我霎時間明白為什么即便是地處這祖國的最南端,身在小小的鄉(xiāng)鎮(zhèn)內,和順圖書館也能在世人中享有“舉世無雙”的鄉(xiāng)村圖書館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