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名齊魯學子支教南疆 大漠邊“淬煉”成長
千余名齊魯學子支教南疆 大漠邊“淬煉”成長
因為支教南疆的中小學,臨沂大學的李玉娜和她54名同學錯過了一生中珍貴的大學畢業(yè)典禮,卻在遙遠的大漠邊體驗了一次獨特的成長。
6月是高校的畢業(yè)季,也是中小學孩子們的期末備考期。為了陪孩子們度過整個學期,李玉娜和同學們沒有在6月底前趕回山東。臨近期末考試,作為一名實習支教老師,上課、出題、閱卷,他們一人要承擔多項任務(wù)。
6月21日是臨沂大學的畢業(yè)典禮。當天,身著學士服,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支教新疆麥蓋提縣半年的他們,通過遠程視頻直播見證了母校的畢業(yè)盛典。家人朋友遠在萬里外,李玉娜的身邊有人落了淚。
幾天后,為了不給這55名支教邊疆的同學留有遺憾,臨沂大學領(lǐng)導專程進疆。國歌奏響,校歌繼起,母校的領(lǐng)導老師為他們撥穗正冠、頒發(fā)學位證書。看著母校拍攝的留念短片,李玉娜的身邊再次有人落了淚。
“每天起床都伴隨著孩子們的笑聲,精心努力上好每一天課,放學后目送孩子們離開。晚上看星星,靜謐而神秘的天空,星星都格外亮?!敝Ы探猜晻r,李玉娜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如今,支教期滿的她和同學們都已回到了內(nèi)地。想起這段獨特的援疆經(jīng)歷,她的眼眶紅了,她想念支教的日子和純真的孩子們,希望以后還能再回新疆。
從2018年以來,已有1000多名像李玉娜這樣的山東在校師范類大學生先后支教南疆。
為什么要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到遙遠的南疆支教?“那邊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崩钣衲鹊幕卮鸷唵味笠?。
近年來,新疆加大義務(wù)教育階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覆蓋和改革力度,成效顯著,更注重學生綜合發(fā)展的課程體系、更標準規(guī)范的教材、更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在南疆校園里的普及。
但這同時對教師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東援疆干部、喀什地區(qū)教育局副局長崔升平說,作為國家級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區(qū),南疆四地州吸納人才能力有限,符合新標準的新教師增補仍需時間,師資短缺問題制約南疆教育改革深入推進。
2018年初,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育援疆模式,山東省嘗試將在校師范類大學生“組團式”派往新疆實習。實習支教以一學期為一批次,范圍涵蓋幼、小、初、高各學段,幫助喀什地區(qū)填補師資缺口。
選派大學生是否為“趕鴨子上架”?“幾個支教實習的小伙子非常優(yōu)秀,我特別想把他們留下來?!笨κ驳貐^(qū)疏勒縣八一中學校長劉承山說,實習大學生有如“一股新鮮血液”,盡管都是在校生,但接受過師范專業(yè)教育,會備課會講課,上手很快。
“不僅承擔大量多學科教學任務(wù),還積極參與學生管理、社團活動、校園文化建設(shè)?!贝奚浇榻B。記者在多所受援學校走訪時看到,不少校園的墻壁上都繪有大幅壁畫,走廊也掛有精致的畫作,這些都是由實習大學生牽頭創(chuàng)作的。
崔升平告訴記者,實習是師范類專業(yè)的必修,過去師范類專業(yè)大學生都在山東省內(nèi)找中小學實習。援疆支教項目創(chuàng)立后,給了有志到邊疆鍛煉的大學生一次新機會。通過自愿報名、層層選拔,有能力有意愿的同學到南疆可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來自山東棗莊學院的李芊慧,在疏勒縣八一中學支教英語。6月記者來訪時,正值課間休息。李芊慧和同樣來自棗莊學院的幾名支教同學在走廊閑聊,其間,熟悉的學生不斷駐足加入她們的聊天,話題從考試一直到“老師走后會不會想我們”,師生如同朋友,笑聲連連。
李芊慧告訴記者,棗莊學院來支教的大學生一共有201人,分散在縣城及偏遠鄉(xiāng)鎮(zhèn)的幼、小、初、高等8所學校。
短短半年,“90后”的她感覺自己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我們201人教授的班級將近600個、學生總數(shù)近3萬人,平均每人周課時量20余節(jié),現(xiàn)在上課一點都不怵了。生活上,我們自己買菜、自己做飯?!?/p>
住宿統(tǒng)一且免費,日常管理由高校帶隊老師負責,交通及生活費由山東援疆資金補貼。工作之余,李芊慧和同學們沒有后顧之憂。
李芊慧等支教大學生在返回山東學校后,習慣了為新疆“現(xiàn)身說法”的新角色,成為傳播新疆實情、吸引更多同學到邊疆歷練的“柔性”渠道。日前,在棗莊學院下半年支教招募中,報名人數(shù)3倍于所需人數(shù)。
在喀什援疆馬上三年的崔升平感慨,南疆是一片歷練自我的大好天地,“很多大學生有理想情懷,愿意來邊疆鍛煉,在這能有一番新的體驗和收獲?!?/p>
剛剛送走李芊慧等近10名大學生、正期盼9月到來的新一批支教大學生的劉承山表示,實習支教大學生的到來,為南疆基層教學帶來新思維、新觀念、新方法,“難能可貴?!?/p>
相關(guān)文章:
1.新疆支教心得3篇
2.支教教師工作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