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
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7篇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號飛船在東風著陸場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安全順利出艙,重回地球的懷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纳裰凼栵w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7篇,以供大家參考!
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1
繼“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榮耀歸來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載著三位航天員順利升空,中國人追逐星辰大海的夢想又將向前邁進一大步,為“圓夢九天”再立一座嶄新的里程碑。
千年等一回。從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到司南、孔明燈,我們從飛天夢中看到了浪漫瑰麗的想象,也經(jīng)歷了從零到一的突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我們對夢想的堅守,也是我們對夢想艱苦奮斗的初心。從浪漫的想象到樸素的探索工具,是中國人丈量夢想的腳步,是中國人敢想敢做、善作善成的生動注腳。一個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它是探索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眼睛;一個民族也需要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它是想象轉化為成果的唯一途徑。
星河滾滾入夢來。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把感性浪漫升華為科學實踐的民族,從“玉兔何年上月宮,夜間搗藥特無蹤”到“嫦娥三號”駛抵月球表面;從“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到“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正式建成開通。在極富感情色彩的詩句中,我們找到了對飛天夢充滿詩意與浪漫的表達,從一件件大國重器的問世中,我們找到了代際間的精神傳承與接續(xù)奮斗,那是航天精神中的浪漫延續(xù)。
偉大事業(yè)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yè)。從巾幗不讓須眉的王亞平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特別能吃苦的堅韌精神;從頻繁調(diào)動重新清零、從頭開始的葉關富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特別能戰(zhàn)斗的拼搏精神;從為國家需求多次轉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衛(wèi)星、載人航天領域完成多項首創(chuàng)工作的王希季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特別能攻關的探索精神;從胸懷祖國,放棄國外優(yōu)渥待遇,突破重重困難,登上歸國航船的'錢學森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特別能奉獻的無私精神……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代代科學家腳步不歇,不畏艱難,義無反顧投身航天事業(yè),他們憑借著對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一以貫之,一路闖關奪礙,用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默默耕耘,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浪漫堅守中,將科學的“荒漠”變“綠洲”,創(chuàng)造出航天事業(yè)的累累碩果,也為我們留下了代代傳唱的航天精神,這種精神還將繼續(xù)鼓舞和推動更多中國人邁入探索太空的大門。
涓涓不絕,流為江河;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對于基層干部來說,一部中國人的“飛天史”也是一部奮斗史,唯有不忘初心,腳踏實地才能澆灌出“浪漫的果實”,才能在勇攀高峰中越走越遠。我們要從“航天精神”中堪破“浪漫”的終極奧義,磨煉一往無前的勇氣,汲取苦戰(zhàn)能過關的決心,為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
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2
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運載著神舟十三號飛船點火升空,搭載著3名航天員如利箭般刺破蒼穹,飛向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之戰(zhàn)”,青島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護航技術支撐。
早在此次任務發(fā)射前期,中國電科22所的信息保障團隊就已全面進入工作狀態(tài)。一方面,這支團隊全力為此次任務提供了空間電波環(huán)境態(tài)勢和異常事件預報預警信息,為發(fā)射窗口的確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團隊還為任務系統(tǒng)提供了高精度電波環(huán)境效應數(shù)據(jù),保障航天測控、衛(wèi)星通信和空間目標監(jiān)視雷達等系統(tǒng)的可靠運行。由中國電科22所研發(fā)的便攜式定向儀、陸用型信標機、海用型信標機、航天員通話電臺等設備齊“上陣”,組成了一張近、中、遠程搭配,海、陸、空協(xié)同的立體化搜索救生網(wǎng)絡。這套多次為我國航天任務發(fā)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裝備”再次為神舟十三號的順利出征提供了堅強護航。
“復雜網(wǎng)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本次飛行任務中再次接受了實戰(zhàn)任務考驗?!眻F隊博士郭陽告訴記者,飛船在空間飛行狀態(tài)是難以被直接觀測到的,該技術可將飛船飛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海量數(shù)據(jù)在0。1秒內(nèi)進行“實時翻譯”,驅動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飛船模型調(diào)整位置與姿態(tài),讓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飛船“實況”?!斑@項技術就像飛船的‘眼睛’,讓它保持更好的姿態(tài)運行?!惫柋硎?,航天可視化團隊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軌道修正、姿態(tài)調(diào)整以及飛行控制與指揮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和工程保障,團隊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神舟十三號飛船和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交會對接任務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并為神舟十三號飛船在軌飛行保駕護航。
“團隊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執(zhí)行交會對接任務中,已經(jīng)助力中國航天事業(yè)10余年,已成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常態(tài)化任務執(zhí)行系統(tǒng)?!睋?jù)郭陽介紹,該團隊早在2011年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發(fā)射任務中就已經(jīng)作為任務全過程的推演平臺,曾先后參與并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等工程實戰(zhàn)任務,主要包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嫦娥四號以及嫦娥五號任務的可視化飛行控制指揮與遙操作操控任務,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實時三維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
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3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是日拂曉,喜訊傳來,國人振奮,神舟十三號成功發(fā)射,三名航天英雄被送入太空,將對接天宮,開啟半年征程。中國航天事業(yè),又上一層。
-昔日“上九天攬月”之宏圖,不再是夢。航天事業(yè),科技巔峰,群體作戰(zhàn),眾志成城彰顯國力,引領未來,造化蒼生。其所耗人力物力財力甚巨,然著眼未來,乃深遠之計,關系國計民生。非下苦功夫,焉得幸福夢。若夫拘于小家之見,則航天與我有何干系,則漠不關心,反怪勞民傷財,真乃愚見。非也,航天事業(yè),人民與共。一者,其事關人類大局,發(fā)展之高度,彰顯國力,引人尊敬。二者,其于太空探索,科學研究,造福人民,大有裨益。三者,事關國家安全之大計,搶占科技制高點,方能不受制于人,乃和平真保障。故對內(nèi)可科學研究,以成果來造福國民,以榮譽來增強民族自信。對外可服務大家,提高安全,促進人類共贏。如是者,方是航天事業(yè)之使命。
由此及彼,探索無止境,上天入地,國之英雄。時代呼喚英雄,唯有敬重英雄,方能民族復興。航天英雄,寄托億萬人之夢,敢于擔當,勇作先鋒,時代之楷模,國人之春風。民族復興,始于兒童。航天熏陶,點燃夢想,去娛樂之浮躁,還高尚之信仰;樹高遠之志向,去物欲之平庸。如是者,少年有夢,理想初衷,非精致之利己,非利益之蛀蟲,乃民族之希望,民族之光明。
重科技,敬英雄,樹新風,利蒼生,如是者,乃長征精神之延續(xù),兩彈一星精神之傳承,民族有望,中華復興。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曾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詩云: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諸如此類,方是民族文化浩氣之風。
航天事業(y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人人有關,人人受益也。故可知,光陰逆旅,點燃夢想,不負使命,造福蒼生,是為航天事業(yè)之初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助力民族復興。向航天英雄致敬,上九天攬月,遨游太空。著眼人類未來,是為格局;立足國家實力,是為務實;弘揚探索問天之精神,是為信仰;以太空為舞臺,科研豐收,造福人民,是為果實。如此者,既有戰(zhàn)略之高度,復有高尚之使命,則知人人有責,國家與共。
故可知,宇宙為家,上天真英雄。勇者無畏,大愛利蒼生。重塑信仰,民族復興。誠所謂:心無國膽人無根,人有擔當國有夢。
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4
偉大的精神造就了偉大的事業(yè)。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進程中,以頑強的拼搏意志和杰出的聰明智慧,鑄就了新時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別具匠心的課。
本次太空課堂主要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xiàn)象,并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
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們身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像小魚兒四處游走。在空間站睡覺就更有趣了,只要一個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太空轉身”這個實驗,是由葉光富完成的。他剛開始是原地轉身,可是一轉身人就倒下了,后來他是根據(jù)伸縮手臂加上旋轉完成的,我想如果他不這樣,用兩把扇子來扇風,借助風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遙想當年,我國的航天事業(yè)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xiàn)“奔月之夢”,不辭勞苦,克服重重困難,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要以他們?yōu)榘駱?,好好學習,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退縮,勇往直前,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于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鋒!
今天我上了一節(jié)此生中最寶貴的課——天宮課堂。寶貴之處在哪呢?這堂課是由目前在中國空間站工作的三名偉大的宇航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講解的。他們代表著中國航天頂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余與我們遙遠連線直播并在距離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間站進行實驗,教給我了許多有意思的科學物理知識和現(xiàn)象。
太空授課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xiàn)象。我最感興趣的是人體運動實驗,航天員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進行轉體運動,不僅幽默風趣,而且還告訴我們角動量的物理知識,也就是描述物體轉動的物理量。還有許多實驗非常有趣,耐人尋味,傳播了載人航天知識。我對變幻莫測的太空許多的疑惑都被解開,拓寬了我的知識面,科普了航天知識,為以后的科學物理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這堂課對我的影響和意義非常大,中國航天從之前的一窮二白到現(xiàn)在已成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員等從事與航天事業(yè)的人們一路披荊斬棘的共同堅持與付出。中國一代代航天人為了祖國崇高的航天事業(yè)勇于奉獻,擔當時代重任,不負人民期望,追逐夢想不斷進步的精神讓我頗有感觸,我懂得了要不斷追夢,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機會,努力學習,長大后在祖國和社會需要的崗位上做貢獻,讓祖國屹立于世界之巔峰。
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5
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航天器將人們帶入了嶄新的航天時代。我熱愛宇宙,更熱愛航天,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航天事業(yè)的戰(zhàn)士,乘著載人飛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對航天的理解很浮淺,認為飛機、火箭飛上天就是航天,實際航天領域研究的東西非常廣泛,也非常深奧,不管我對航天認識的深與淺,但我非常喜歡航天。
記得小時候,大人們給我買的玩具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飛機,現(xiàn)在家里還有兩架遙控飛機模型保存的好好的;還記得我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我和爺爺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兒園觀展;上了小學我參加的是航模興趣小組,在小組里我做了六架飛機模型。當我制作的飛機模型飛在天空中的時候,我想起了楊利偉叔叔,他乘著我國自己建造的載人宇宙飛船遨游太空,這一創(chuàng)舉在全世界面前為我們中國人爭了光露了臉。
隨著年齡和知識的不斷增長,我對航天的理解也逐漸加深了,同時腦子里的疑問也一個一個的接踵而來,如:火箭沒有翅膀是怎樣飛起來的?人造衛(wèi)星在天上會不會掉下來?再如:載人飛船為什么能遨游太空?……帶著這些問題我買了一些有關“宇宙、太空、自然科學”方面的百科全書。通過學習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發(fā)動機向后噴射高溫高壓的燃氣產(chǎn)生及作用力以獲得前進推力,并由此向前運動的飛行器,它一般由動力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和結構系統(tǒng)三部分組成。人造衛(wèi)星和太空探測器是無人駕駛的航天器,它擁有高度精密的自動控制裝置,迄今為止它們已先后對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離或實地考察,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因此人類稱它為“宇宙信息的偵察兵”。人類除了派人造衛(wèi)星和探測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夠飛上太空,載人飛船就是人類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對接艙和應急救生裝置等部分組成。座艙是飛船的核心,軌道艙內(nèi)裝有各種實驗儀器,服務艙則是為航天員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載人飛船可以獨立進行航天活動,也可作為往返于地面和空間站之間的“渡船”,并能與空間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后聯(lián)合飛行。我國自行研制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于11月3日凌晨1時36分首次空間對接成功,這是在美國、俄羅斯進行首次交會對接試驗40多年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自動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這說明我們國家的航天技術已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我為之驕傲和自豪,同時我也更加熱愛航天了。
我是一名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我知道宇宙間還有許多奧秘等著我們?nèi)ヌ剿骱桶l(fā)現(xiàn),航天領域里還有許多難題在等著我們?nèi)フJ識和攻關,因此,為了實現(xiàn)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理想,長大后為我所愛的航天事業(yè)貢獻力量,從現(xiàn)在起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牢牢掌握過硬本領,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
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6
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fā)射總是激動人心,為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為時代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圓滿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美麗啟航,我們歡呼。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精彩!
飛天夢瑰麗,樂章總嘹亮。每一次神舟發(fā)射都會給我們奏響諸多“首次”交響樂——載人飛船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靠臻g站;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jié);等等。每一個“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創(chuàng)新的成果,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正是在這些“首次”中,中國航天事業(yè)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yè)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榮,任務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壯美事業(yè)的偉大音符,是總結,是升華,是更上層樓的力量凝聚。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zhàn)、收官之戰(zhàn),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戰(zhàn)。通過神舟十三號任務,將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與協(xié)調(diào)性。神舟十三號任務結束后,還將組織進行全系統(tǒng)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后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所以說,其任務意義非凡而深遠。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抒寫完美中國太空新記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版隙稹北荚?、“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跡。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fā)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說,只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fā)射時刻,飛向屬于你的浩瀚星空!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說,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xiàn)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yè)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微紀錄片《圓夢星空》觀后感7
“神箭”在弦,再度問天。自古以來,人類就向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夸父逐日……遠古的傳說,是中華兒女樸實的向往,卻印證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聯(lián)想與智慧。回首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fā)展歷程,我國航天人胸懷航天報國之志,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取得了載人天地往返、航天員空間出艙和空間交會對接等一系列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這“飛天一躍”,將不斷指引我們?nèi)ァ皳羝迫f里蒼穹、目標星辰大?!?,彰顯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后的進取精神,凝集著中華兒女的殷切期望,凝結著航天工作者夜以繼日、刻苦攻關的辛勤汗水,凝聚著國家和民族追求科技進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堅克難。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xiàn),發(fā)展載人航天技術,對于加強我國經(jīng)濟建設、提升國際地位、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yè)奮斗歷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歷程,“中國創(chuàng)造”突破了自主知識產(chǎn)權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巨大跨越,成為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日益深化的生動縮影。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這離不開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接續(xù)奮斗。
自強不息、勇攀高峰。放眼當今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fā)展版圖、重塑全球經(jīng)濟結構,各國在發(fā)展戰(zhàn)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nèi)容之一。載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戰(zhàn)性的領域之一,它的覆蓋面廣、影響力深,豐富的應用場景已超乎人們的想象,中華兒女以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一定能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輝煌。我國航天事業(yè)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于獨特的制度優(yōu)勢,無數(shù)航天人前赴后繼、自強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茖W技術的發(fā)展進步離不開自主創(chuàng)新,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fā)展,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到“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自主創(chuàng)新”見證了幾十年航天技術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術主動權,助力我國躋身于世界科技發(fā)展的最前沿,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邁進。當前,國內(nèi)國際環(huán)境發(fā)生深刻變化,無論是實現(xiàn)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術的助力,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才能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我們才能掌握競爭和發(fā)展的主動權。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天河漫漫,縱使太空遙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遠是地球無可取代的鄰居,探索永無止境。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員攜帶14億中國人的赤誠和勇敢,追問星河、直飛云霄、不負期待,這意味世界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又有了新的里程碑,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