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實用范文>報告總結>學習總結>

藥理學開題報告范文

時間: 琢妤916 分享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是隨著現(xiàn)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藥理學開題報告范文,希望對你有用!

  藥理學開題報告范文篇1

  【摘要】 藥學服務是一種實踐,不僅僅只停留在理論上,同時必須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并獲得效果,不管是預防性的,治療性的或恢復性的,無論是在醫(yī)院藥房還是社會藥房,無論是住院患者還是門診患者,急診患者,藥學服務要直接面向需要服務的患者,滲透于醫(yī)療保健行為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中。

  【關鍵詞】 藥學服務 醫(yī)用指導

  自踏入醫(yī)學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認識到,“精醫(yī)術,懂人文,有理想,能創(chuàng)新”是新時期下的藥學工作者所應具備的素質(zhì)。作為一名藥學的學員,只學習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對病人進行用藥指導,需要我們及時掌握大量的和最新的藥學情報信息資源【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我們所學的知識帶給人們,所以,我深入到基層在藥品銷售崗位接受鍛煉。初到藥店工作,老同事向我說明了零售藥店與醫(yī)院藥房的不同,醫(yī)院藥房的藥師只需憑醫(yī)師處方發(fā)藥,而零售藥店的顧客大多是對藥品認識較少的非專業(yè)人員,所以,銷售人員在對顧客銷售藥品時,要盡可能的多向顧客說明藥品的用途及性能,對每一個顧客負責。

  藥學的學員目的是為了保證顧客用藥的安全、合理、有效,指導病人安全合理的用藥,是每一個藥學人員都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在日常工作中,藥學人員除了完成配方發(fā)藥工作外,還要盡可能地為病人在診療中遇到的不方便提供幫助,如:向急需服藥的病人提供水和一次性杯子。為了獲得最好的醫(yī)療保健,病人有權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藥物的基本知識,藥學人員也有責任向病人說明藥品的用法【2】。

  1 醫(yī)用指導的必要性

  作為一名在藥房工作的藥學人員,我切實感受到對病人提供用藥指導的必要性。對病人或者家屬進行用藥指導,提高病人接受治療的依從性,是藥物治療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證?,F(xiàn)在越來越多的病人都會主動要求藥學人員提供用藥指導,如果藥學人員不具備足夠的藥學知識,沒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jīng)驗,對病人的詢問回答得不到答復,是不能滿足病人要求的,甚至會引起病人的不滿。在日常工作中,藥房工作已不僅僅是照方發(fā)藥,重視病人以及其家屬的用藥指導,開展藥學咨詢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2 病人用藥指導

  為了獲得最好的醫(yī)療保健,病人有權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藥物的基本知識,藥學銷售人員也有責任向病人說明藥品的用法。用藥指導的內(nèi)容應該包括:正確的服藥方法、服藥的適宜時間、用藥注意事項、潛在的不良反應等。

  2.1 病人用藥的依從性

  掌握藥品的服用方法,是病人正確服藥的關鍵。在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藥房顧客多,因此藥學人員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取藥,在藥袋上寫用藥方法。而顧客在離開醫(yī)院時,對拿到手的藥不知道怎么服用并沒有完全的了解,在服用時要注意什么,病人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說是似懂非懂,這可能會導致病人不能完全或完全沒有按照醫(yī)囑使用藥物。在工作中經(jīng)常會碰到如下情況:由于藥效不明顯,病人感覺已經(jīng)好轉(zhuǎn),或者由于某些不適的副作用,病人可能會過早停藥,這就導致了病人不依從性的產(chǎn)生。

  這些情況在內(nèi)服藥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特別是在使用抗菌藥物時,當病人自己感到癥狀減輕或稍有好轉(zhuǎn),就自行停藥,而導致病情反復、耐藥性的產(chǎn)生、病程的延長等,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對于藥學人員在藥袋上所寫的服用方法:如需要時不能完全理解而導致病人不依從性的產(chǎn)生。例如用阿托品這種藥時,如果病人體溫在39℃以上,用此藥必須先降溫,否則,因本藥抑制汗腺分泌,使散熱困難,不僅難降溫,還可能使體溫更加升高。

  2.2 藥物的用法用量

  通遼職業(yè)學院藥學院2009屆畢業(yè)生論文

  藥學人員在發(fā)藥的同時如講解一些藥物保健和服藥小常識,就會使病人掌握科學的服藥方法,獲得用藥知識,有益于疾病的痊愈。

  2.2.1 內(nèi)服藥物

  對于一些內(nèi)服藥物,在服用時有特別注意事項的,就要求藥學人員在配方發(fā)藥時交代一句,引起病人的重視。例如治療骨質(zhì)疏松的藥物阿侖膦酸鈉片,要求病人必須在每天第一次進食前至少半小時,用大量的白開水送服,增加藥物的吸收,而且在服藥后應避免躺臥,減少食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藥學人中的適時提醒,將有利于病人經(jīng)濟合理地用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2.2.2 胃腸道疾病用藥

  胃腸道疾病是常見的疾病,按其病種、病情的需要和藥物作用機制的特點,掌握好用藥的時間和方法,才能獲得最佳療效。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等,均具有增強胃腸道蠕動功能,從而促進胃中食物排空,對惡心、嘔吐、泛酸、噯氣和食后悶脹等癥狀具有良好的療效,這類藥物宜在飯前半小時服用,待進食時,藥效恰好到達高峰;胃黏膜保護藥物如硫糖鋁等,則需在兩頓飯之間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奧美拉唑等,在疾病急性期,一般主張早晚各服一次,待病情緩解后,改為每晚服維持量。在配發(fā)這些藥物時,藥學人員應該主動告知病人服藥的最佳時間,使病人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2.2.3 特殊用法的藥物

  對于一些特殊用法的藥物如外用藥物、氣霧劑、胰島素筆芯注射劑等,對于第一次使用的病人因其不能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治療的效果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而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

  2.3 藥物的不良反應及防治

  病人在用藥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問題:如有些高血壓病人在服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這類藥物時,經(jīng)常會發(fā)生干咳,在病人咨詢時要告知病人這是該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不必驚慌,如果干咳不是很明顯,建議不要換藥,如果干咳很嚴重,甚至影響睡眠,則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更換其他藥物。對于一些服用氟喹諾酮類藥物的病人,在發(fā)給病人藥物的同時要提醒病人服用這類藥物后應避免過多暴露于陽光中,因少數(shù)患者會發(fā)生光敏反應,如發(fā)生光敏反應需立即停藥。

  外用藥物中維A酸乳膏在用法上比較特殊,該藥物最宜在晚間或睡前應用,因為日光會加強維A酸對皮膚的刺激,導致維A酸分解,且維A酸會增強紫外線的致癌能力,故治療過程應避免日曬或采用遮光措施。外用該藥物還可能會引起皮膚刺激癥狀,如灼感、紅斑及脫屑等癥狀,應告知病人不要緊張,這不是病情的加重,而是表明藥物正在起作用,多半可以適應及耐受,刺激癥狀會逐漸消失,無需停藥。若刺激現(xiàn)象持續(xù)或加重,可間歇用藥或暫停用藥。

  參考文獻

  [1] 劉先進,張曉蒙,張華,等.淺談如何開展臨床用藥咨詢服務工作.中國藥事,2003,17(10):623.

  [2] 夏維.住院藥房的藥師與藥學服務.藥學服務與研究,2003,3(3):197.

  [3] 孫華君.臨床藥師路在腳下.藥學經(jīng)濟報,2004,7,9.

  藥理學開題報告范文篇2

  關鍵詞:鋼絲環(huán)扎 四肢長骨骨折 濟南論文 開題報告

  一、選題依據(jù)、目的和意義: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臨床常見病癥,其中以四肢長骨多發(fā),例如脛骨,股骨,肱骨等,針對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術我院多才用植骨術配合LCP重新內(nèi)固定。自體髂骨作為植骨材料具有較多的優(yōu)點:如取材簡單、組織相容性好、無移植排斥反應、骨誘導作用強等,這些優(yōu)點使得髂骨成為一種最佳的植骨供材,這在臨床上已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機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與供給礦物質(zhì)的作用,爬行替代順利進行的條件要求準確的復位、充分的植骨和堅強的固定。為達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進骨折愈合,我們采用髓內(nèi)外360°植骨的方法,外用鋼絲環(huán)扎,配合LCP堅強內(nèi)固定,術后3~12個月內(nèi)進行隨訪,根據(jù)愈合情況和功能恢復情況分析手術的臨床療效。選題目地在于探討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的手術改進方法和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本課題以導師多年的臨床資料為依據(jù),通過對骨折不愈合手術治療的國內(nèi)外文獻進行系統(tǒng)整理,結合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病房對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隨訪調(diào)查及回顧性分析,根據(jù)骨科特殊生物力學特點和導師治療骨折不愈合的多年臨床體會,分析治療效果,并對手術中的細節(jié)問題做初步探討與論述。同時也希望可以通過對導師的臨床實踐的研究、總結,能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

  二、本課題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的動態(tài)、水平

  治療骨折不愈合,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植骨術加更改斷端內(nèi)固定。骨折不愈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jīng)形成共識。 植骨是治療骨不連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臨床多采用髓內(nèi)外聯(lián)合植骨。沿肌間隙進入, 骨膜下小心剝離顯露骨折部位, 取出內(nèi)固定器械, 清除骨斷端間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復位, 按照骨缺損情況取骨。髓內(nèi)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貼緊髓腔骨質(zhì);髓外上蓋植骨宜用螺絲釘固定植骨塊;骨碎屑充分填充殘余的空隙,這樣才能確實達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體皮- 松質(zhì)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縮短了骨折愈合過程,新鮮的自體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異,無傳染疾病的風險,同時存在骨傳導和骨誘導能力。

  內(nèi)固定物更換得堅持以下原則,原鋼板內(nèi)固定者,可更換成交鎖髓內(nèi)針或更長的鋼板置于張力側;原交鎖髓內(nèi)針內(nèi)固定者,可選用更大號髓內(nèi)針或鋼板內(nèi)固定;原先短鋼板內(nèi)固定者,可改成較長的鋼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換內(nèi)固定物后,,術后石膏外固定者,應及早進行肌肉收縮鍛煉活動,骨痂生長良好后,去石膏開始關節(jié)屈伸功能鍛煉。但是臨床上醫(yī)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可以根據(jù)骨痂生長情況酌情處理,出院時務必詳細醫(yī)囑病人注意事項,配合醫(yī)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鋼板內(nèi)固定適用于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釘固定碎骨塊及移植骨塊, 并對斷端行軸向加壓鎖定。手術關鍵是將骨折端的瘢痕結締組織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質(zhì), 鉆通髓腔, 植入的骨塊必須牢固的嵌入缺損區(qū), 間隙用松質(zhì)骨填滿,。應積極正確指導術后功能鍛煉, 嚴格定期隨訪及指導。避免過早的不正確的負重。綜上所述,對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療,自體骨移植療效確切,安全穩(wěn)妥,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值得提倡。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1.臨床資料

  1.1病例來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時間

  2009年5月~2010年12月

  (三)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2]

  (1)病史:明確的外傷史,骨折后6個月沒有愈合,并且沒有進一步愈合傾向已有3個月。

  (2)癥狀: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轉(zhuǎn)、側移位、短縮畸形或者節(jié)段性骨缺損、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應力下疼痛等。

  (3)體征:局部竇道形成、流膿、假關節(jié)形成或伴有局部軟組織瘢痕、缺損等

  (4)輔助檢查:X線表現(xiàn):骨端硬化,髓腔封閉;骨端萎縮疏松,中間存在較大的間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為杵臼假關節(jié)等這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就可以定為骨折不愈合。

  2.納入病例標準:

  (1)符合本病診斷標準;

  (2)骨折平均愈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有假關節(jié)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多次復查X線拍片顯示,骨折線

  清晰可見,未見內(nèi)外骨痂或內(nèi)外骨痂極少;

  (4)拍片顯示骨折線增寬,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閉,骨質(zhì)疏松,骨痂間無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顯的骨缺損;

  (5)臨床表現(xiàn)有骨的感染、缺損、畸形、肢體不等長、局部竇道形成、流膿等。

  3.排除病例標準: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

  (2)患者有嚴重的內(nèi)科疾病,不能夠耐受手術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資料不全影響判斷者

  2.療效觀察方法

  對骨不連愈合的評價應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復雙重評價:

  (1)骨愈合評價標準:本評價結果決定于四項指標: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體長度,其中骨愈合標準為X線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xù)骨癡通過骨折線,拆除或試行松動外固定物后骨折無異?;顒?,下肢可無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處有穩(wěn)定感。 評價標準:

  優(yōu):骨折愈合,無感染,斷端畸形<7°,雙側肢體不等長<2 CM。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標準中兩項。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標準中一項。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雖愈合但不具備其他三標準中任何一個。

  (2)功能評價標準

  功能的評價分上肢與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慮其靈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為負重行走。

  將下肢評價指標定為以下五項:①明顯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關節(jié)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時,活動范圍較正常或?qū)葐适?5°以上):③軟組織情況不良;④有限制活動或影響睡眠的疼痛存在:⑤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優(yōu):存在工作能力且無其他四項指標。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標中一至二項。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標中三至四項。

  差: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慮是否具備其他指標。

  對上肢功能評價參照“Steuart和Hdlly對上肢功能評價標準”[3]

  觀察指標為三項:疼痛、關節(jié)活動范圍、日?;顒幽芰Α?/p>

  l:上肢功能評價標準

  分數(shù) 痛疼 任一關節(jié)活動受限 日?;顒?/p>

  優(yōu) 無 <20° 完全不受限

  良 用力或疲勞后 20~40° 輕微受限

  差 持續(xù)性 >40° 嚴重受限

  5.課題進度及安排:

  2009-05——2010-12 收集病例及隨訪

  2010-10——2010-12 資料匯總及數(shù)據(jù)分析

  2011-01——2011-03 撰寫論文、定稿

  四、本課題特色、預期取得的結果

  骨折不愈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jīng)形成共識,治療過程中的經(jīng)驗總結需要不斷的進行,更要求開展回顧性工作及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臨床資料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課題通過搜集整理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2009至2010年期間的患者臨床資料,對于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愈合的相關性問題進行臨床研究與總結。應用統(tǒng)計分析評分進行術前、術后及相關方面比較,對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愈合的臨床療效獲得客觀、真實、準確的評價,并進一步指導臨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是山東省中醫(yī)管理局評定的重點學科、重點科室,在省內(nèi)知名度較高,病人來源廣泛。導師王明喜主任醫(yī)師從事臨床工作3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對治療骨折不愈合做過大量研究、臨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課題搜集整理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近幾年的臨床資料,并在導師指導下對這些一手資料進行研究與總結。

  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發(fā)癥較多,治愈比較困難,手術后功能恢復過程漫長,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經(jīng)驗的總結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課題主要研究山東省中醫(yī)院近年應用鋼絲環(huán)扎360°植骨配合LCP內(nèi)固定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療效果分析情況,因此在選題上可行性較強。課題的研究也得到了學校、附院等各部門、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圓滿地完成課題。

  主要參考文獻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

  [2] 王亦璁,等.骨與關節(jié)損傷[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3] 夏和桃.組合式外固定器簡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2005

  [4] 蔣協(xié)運.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5

  [5] Bo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one Joint Surg Am, 1961; 43(2):159—168

  [6] Audige L,Griffin D,Bhandari M,et al. Path analysis of factors for delayed healing and nonunion in 416 operatively treated tibial shaft fractures [J].Orthop Relat Res, 2005; 438:221~232.

  [7] James J McCarthy, John Herzenberg.Tibial Nonunions [J/OL]. eMedicine, Apr 9, 2004

  [8] 周來喜,林本丹,鐘志剛,等.脛骨骨折三種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學比較和臨床研究[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0;15 ( 5 ): 428 ~430

  [9] 李峰,歐陽躍平.骨不連臨床研究進展[J]. 國際骨科學雜志, 2007;28(2):117~119

  [10] Harvey EJ,Henley MB,Swiontkowsid MF,et al. Iryury,2003; 34(2):111~116

  [11] 任可,張春才,趙建寧,等.持續(xù)動態(tài)壓應力下骨折愈合時軟骨內(nèi)骨化的特點及其機制[J]. 解剖學雜志,2008;31(4):570~574

  [12] 李興華.交鎖髓內(nèi)釘治療脛骨骨折不愈合[J].中醫(yī)正骨,2007;19(2):43~44

  [13] 吳國華.4種固定方法治療脛腓骨雙骨折的療效對比[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13( 1): 47~48

  [14] 權毅,潘顯明,王元山,等.交鎖髓內(nèi)釘斷釘與骨不連的力學研究及臨床意義[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1(3,4):207~209

  [15] Streeker W, Suger G, Kinzl L. Local complications of in-tramedullary nailing[J].Othopade,1996;25:274~291.

  [16] Farmanullah, Muhammad Shoaib Khan ,Syed Muhammad Awais.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 2007; 19(3)

  [17] Davies R,Holt N,Nayagam S.The care of pin sites with external fixation[J].  [18] 李起鴻.骨外固定技術臨床應用中的幾個問題[J]. 中華骨科雜志,1996;16: 604.

  [19] 楊立民.當今骨科感染的特點與對策[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1999;14: 139

  [20] 陳文紅,史振滿,陳建常,等.感染性脛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療[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22(8):691~692

  [21] Sluzalek M,Gazdzik T S,M rozek S et al.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treatment of severe tibial fractures complicated by soft tissue injury [J]. Ortop traumato1 Rehabil,2004;6( 1): 103 ~112

  [22] 胡蘊玉,陸裕樸,劉偉.異種骨移植修復骨缺損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1990;10: 33~36

  [23] Lu WJ,L B,B NR, et al. Chin J.Traumatol,2006; 9(5):272~275

  藥理學開題報告范文篇3

  【摘 要】

  癲癇(epilepsy)是一組由大腦神經(jīng)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短暫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失常為特征的慢性腦部疾病,具有突然發(fā)生、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癲癇發(fā)作可表現(xiàn)運動 、感覺 、意識 、精神 、行為和自主神經(jīng)等功能異常 。對于癲癇的治療應著重于3個方面[ 1 ] :病因和誘發(fā)因素的治療;對癲癇患者的教育和社會照料;癲癇癥狀的控制。在這3個方面中,控制發(fā)作是最主要的目標。癲癇發(fā)作的控制可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目前藥物控制仍是主要的治療手段。本文對癲癇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關鍵詞】 抗癲癇藥物 藥物治療 不良反應 相互作用 合理用藥

  【Abstract】: epilepsy is a group of neurons from the abnormal discharge caused by short-ter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brain diseases, with sudden, r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Seizures may be in the movement, feeling, consciousness, mental, behavioral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and so 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should focus on three aspects : causes and factors induced by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 education and social care; control the symptoms of epilepsy. In these three areas, control attack is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The control of seiz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drug treatment and [1]surgical treatment, drug control is still the main treatment. This paper on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drugs on the progress summarized below.

  【Key words】: anti-epileptic drugs drug therapy adverse reactions interaction; rational drug use

  目 錄

  1 癲癇的發(fā)病機制 5

  1. 1 生物膜電生理理論 5

  1. 2 葉酸假說 5

  1. 3 腦內(nèi)神經(jīng)遞質(zhì)學說 52 藥物治療的原則 5

  2. 1抗癲癇藥(AEDs) 的選擇 5

  2. 2AEDs的有效劑量 6

  2. 3AEDs的聯(lián)合應用 6

  2. 4AEDs的減藥、停藥及換藥 7

  2. 5AEDs的不良反應 7

  2. 6AEDs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83 傳統(tǒng)或經(jīng)典抗癲癇藥物 8

  3. 1丙戊酸(VPA) 8

  3.2卡馬西平(CBZ) 8

  3.3苯妥英那(PHT) 94 傳統(tǒng)抗癲癇藥物的新劑型 95 抗癲癇新藥 9

  5. 1托吡酯(商品名:妥泰; topiramate , TPM)

  5. 2拉莫三嗪(LTG) 10

  5. 3 奧卡西平(Oxcarbazepine) 10

  6.新型抗癲癇藥物的選擇 11

  參考文獻 12

  癲癇(epilepsy)是一組由大腦神經(jīng)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短暫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失常為特征的慢性腦部疾病,具有突然發(fā)生、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癲癇發(fā)作可表現(xiàn)運動 、感覺 、意識 、精神 、行為和自主神經(jīng)等功能異常 。

  1 癲癇的發(fā)病機制

  [2]

  1. 1 生物膜電生理理論 癲癇是由于大腦局部病灶神經(jīng)元興奮性過高,產(chǎn)生陣發(fā)性放電,并向周圍擴布而出現(xiàn)的大腦功能失調(diào)綜合征。根據(jù)癲癇的發(fā)作癥狀分為大發(fā)作、小發(fā)作、精神運動性發(fā)作、局限性發(fā)作、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等。癲癇病灶的爆發(fā)式放電是由緩慢去極化變化引起的高頻放電,由于腦外K+ 和Ca2 + 降低,兩者皆使細胞內(nèi)Ca2 + 升高而觸發(fā)神經(jīng)元爆發(fā)式放電。腦內(nèi)Ca2 + 增加,激活了外向K+ 通道,加速K+ 外流,終止爆發(fā)放電。

  1. 2 葉酸假說 70 年代初,文獻報道應用苯妥英治療的癲癇患者血清葉酸水平降低;用葉酸治療的患者, 癲癇發(fā)作次數(shù)增多,這就引起了癲癇發(fā)作的葉酸假說。很多抗癲癇藥如苯妥英、苯巴比妥、撲米酮可使癲癇患者葉酸水平降低,從而控制癲癇發(fā)作。提示抗葉酸藥可對癲癇有效。

  1. 3 腦內(nèi)神經(jīng)遞質(zhì)學說 神經(jīng)元總體的活動是在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zhì)γ-氨基丁酸(γ-GABA) 與興奮性遞質(zhì)谷氨酸和天門冬酸之間的平衡協(xié)調(diào)下進行的。如果興奮性遞質(zhì)相對多于抑制性遞質(zhì),神經(jīng)元的活動失去控制而導致癲癇發(fā)作。谷氨酸根是主要的興奮性遞質(zhì),它是谷氨酸的離子形式,是γ-GABA 的前體,經(jīng)谷氨酸脫羧酶的作用,轉(zhuǎn)化為γ-GABA ,它們之間有相對平衡的關系,當谷氨酸相對多于γ-GABA 時,可使癲癇發(fā)作。依據(jù)癲癇發(fā)作的相關理論,目前已開發(fā)了許多抗癲癇新藥。

  2 藥物治療的原則

  2. 1 抗癲癇藥(AEDs) 的選擇 治療前首先要明確是否為癲癇、癲癇的類型、癲癇的病因及病損的部位,癲癇的正確診斷是進行治療的前提。主要是根據(jù)癲癇發(fā)作類型、癲癇綜合征及特殊的病因選藥,同時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對于全面性發(fā)作患者,首選丙戊酸(VPA) ;部分性發(fā)作首選卡馬西平(CBZ) 。大多數(shù)AEDs僅對某一發(fā)作類型有效,對其他類型的發(fā)作療效差或無效,甚至有相反作用[ 3 ]。因此,由于發(fā)作類型診斷不正確, 而導致選藥錯誤是癲癇“難治”的常見原因[ 4 ]。在難以確定是部分性發(fā)作、失神發(fā)作或肌陣攣發(fā)作時,可先選用廣譜VPA、拉莫三嗪(LTG) 或妥吡酯(TPM) [ 5 ] 。

  2. 2 AEDs的有效劑量 藥物吸收、分布及代謝的個體差異可影響其療效,因此用藥劑量應采取個體化原則[ 6 ]。如VPA、CBZ以及新藥奧卡西平(OXC) 、TPM、加巴噴丁( GBP) 均為劑量- 反應相關聯(lián)的AEDs ,如不按個體化原則用藥,而用所謂“常規(guī)劑量”,患者可能處于“亞治療狀態(tài)”。通常兒童按體重計算藥量,嬰幼兒由于代謝較快,用量比年長兒童相對較大,成人按一般劑量[ 7 ]。

  用藥初期應從小劑量開始(開始階段可以半量或1 / 3 量用1 周) ,逐漸加量至有效控制發(fā)作而無不良反應產(chǎn)生的劑量,亦即達到穩(wěn)態(tài)有效血濃度。劑量不足是發(fā)作控制不良的常見原因,但對于某些敏感的藥物要特別注意,有的患者服用CBZ后可產(chǎn)生嚴重的頭暈癥狀, LTG可致遲發(fā)性皮疹。另外,要根據(jù)藥物半衰期來判定AEDs達穩(wěn)態(tài)濃度所需要的時間,再配合AEDs血中濃度的監(jiān)測, 以決定藥物的最佳劑量[ 8 ]。

  多數(shù)AEDs血藥濃度與藥效相關性明顯大于劑量與藥效相關性,因此應定期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目前經(jīng)常監(jiān)測的血藥濃度是包括藥物結合型及游離型二者在內(nèi)的總濃度,未與蛋白結合的游離型AEDs才可以出入血腦屏障起到抗癲癇的作用[ 9 ] ,而總濃度有時并不能正確地反映游離型濃度的水平,特別是在多種AEDs合并使用的情況下,因此,測定游離藥物濃度更有價值[ 10 ]。

  2. 3 AEDs的聯(lián)合應用 約80 %的癲癇單藥治療即可以比較滿意地控制發(fā)作,單藥治療的優(yōu)點是,不良反應少;無藥物間相互作用,因此目前仍主張首選單藥治療

  [ 11 ] 。對于混合型癲癇或當單藥治療確實不能控制發(fā)作時的難治性癲癇,可考慮聯(lián)合用藥。聯(lián)合用藥不宜超過兩種,合用兩種或多種AEDs可使藥效降低、發(fā)作加頻,或易致AEDs的慢性中毒。聯(lián)合用藥時應避免選用化學結構(藥理作用) 相似,如PB

  與PMD;副作用相似,如CZP和PB。在藥代動力學方面,可以選優(yōu)勢互補以及可以互相抵消不良反應的AEDs合用。另外,還要考慮藥效學的相互作用,由于AEDs間的相互作用可影響其療效,故應注意藥物合用時血藥濃度的變化[ 12 ]。傳統(tǒng)的AEDs大都經(jīng)肝臟代謝,通過競爭可能抑制另一種藥的代謝,PHT、CBZ、PB、PMD 為肝酶誘導劑,可以促進其他藥物在肝臟的代謝而降低血藥濃度,而VPA 抑制肝酶誘導作用,可以提高其他肝臟代謝的AEDs的血藥濃度,當加用有相互作用的其它AEDs 時應監(jiān)測藥物血藥濃度。在聯(lián)合用藥VPA +LTG,L TG的劑量應為常規(guī)劑量的1 /2~1 /3 。有報道TPM合并LTG對難治性癲癇有較好的療效。

  2. 4 AEDs的減藥、停藥及換藥 關于減藥、停藥的時間,各國學者有不同的標準,一般應遵循逐漸減量的原則[ 13 ]。當發(fā)作完全控制后,再繼續(xù)服用3~5 年,才考慮停藥。同時還應考慮病因、發(fā)作類型、頻率、腦電圖及患者的工作性質(zhì)等因素。如有腦炎史、產(chǎn)傷史的癥狀性癲癇用藥時間應長,復雜部分性發(fā)作停藥應慎重, 發(fā)作頻繁而腦電圖異常者也應長期用藥[14]。停藥時應逐漸減量,從開始減量到停用,應不少于半年。過早停藥可導致發(fā)作反復,突然停藥會促發(fā)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停藥后一旦復發(fā)應立即恢復原治療方案。換藥時,應以遞減舊藥、遞增新藥方式撤換,增藥可以適當?shù)乜?減藥一定要慢。一增一減不宜同時進行,原則是暫不變原用物,先加用新藥,兩藥合用至少有3~7天過渡時間,再考慮漸減無效的藥物。

  2. 5 AEDs的不良反應 所有AEDs都有不良反應,包括急性不良反應和慢性不良反應,其中急性不良反應中的劑量相關性不良反應多見,表現(xiàn)為胃腸道癥狀、體重改變、頭暈、共濟失調(diào)、嗜睡、精神癥狀等,通過劑量的調(diào)整可防止發(fā)生,一旦發(fā)生可通過停藥可得到改善[ 15 ]。皮膚反應為與劑量無關的急性不良反應。

  此外造血系統(tǒng)、肝臟、神經(jīng)系統(tǒng)、腎臟也可受累。這些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為宿主依賴性的,與劑量無關,是藥物的特異性反應( idiosyncranic reaction , IDRs) 。一般的皮膚反應如過敏性皮炎、藥疹,通常癥狀較輕,停藥后可好轉(zhuǎn),較嚴重的反應需住院治療,有的可危及生命。AEDs與抗生素和非甾體類藥合用,可導致皮膚反應發(fā)生率增加。慢性不良反應常常延緩或隱襲發(fā)生,可能與AEDs的累積性作用有關,表現(xiàn)為腦病(認知、精神癥狀) 、周圍神經(jīng)病、骨髓與肝損害、葉酸缺乏等癥狀。此外還有藥物的致畸、致癌作用,為藥物的遲發(fā)性反應,不依賴藥物的劑量,但具有宿主依賴性。

  2. 6 AEDs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許多AEDs血漿蛋白結合率高,并可誘導或抑制肝臟藥酶系統(tǒng),與其他一些中樞抑制性藥物如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鎮(zhèn)靜催眠藥、抗組胺藥、肌肉松弛劑、類阿片鎮(zhèn)痛藥等合用可影響其血藥濃度,進而影響其療效或加劇其不良反應。如氟西汀、西咪替丁、異搏??稍黾覥BZ、PHT的血藥濃度;紅霉素也可增加CBZ的血藥濃度;環(huán)丙沙星、地塞米松等可使PHT血藥濃度下降。故與其他藥物合用時應考慮到可能帶來的未知后果, 并注意監(jiān)測AEDS的血藥濃度。

  3 傳統(tǒng)或經(jīng)典抗癲癇藥物

  3. 1丙戊酸(VPA) 臨床上用其鈉鹽丙戊酸鈉,或其鎂鹽丙戊酸鎂。VPA可使GABA合成增加、降解減少、抑制其再攝取等,從而增強GABA耦合的氯離子通道功能而抗癇。VPA屬廣譜藥物,對各型癲癇發(fā)作均有效,尤其對原發(fā)性全面性發(fā)作、失神、肌陣攣、少年肌陣攣與光敏均可作為首選。對部分性發(fā)作、繼發(fā)性全面性發(fā)作也有效;對失張力、強直性、Lennox-Gastaut綜合征療效差??诜c直腸給藥VPA吸收率為90%~95%,達峰濃度時間為1~4小時,達穩(wěn)態(tài)約2~4天,峰濃度維持2~8小時。

  血漿蛋白結合率高達90%,主要在肝臟與葡萄糖醛酸結合代謝,血漿半衰期9~21小時,平均12~13小時。常用劑量為每日5~60mg/kg,有的甚至達每日60~100mg/kg,分3次口服,有效血濃度為50~100μg/ml。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如厭食、惡心、嘔吐;極少數(shù)病人出現(xiàn)淋巴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脫發(fā)、嗜睡、無力、共濟失調(diào);少數(shù)病人可出現(xiàn)肝臟毒性、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轉(zhuǎn)氨酶升高。國外有中毒致死病例的報道,多死于肝功能衰竭,死亡者多數(shù)為兒童。用藥期間或停藥后一段時間內(nèi),應定期檢查肝功能,如發(fā)現(xiàn)肝功能有變化,應及時停藥并加以處理。

  3.2卡馬西平(CBZ) 亦稱酰胺咪嗪,其化學結構類似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是簡單部分性發(fā)作尤其是復雜部分性癲癇的首選藥物,對全身強直-陣攣性發(fā)作及混合

  型的療效同苯妥英鈉,對肌陣攣和失神效果差。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阻滯鈉通道、抑制NMDA受體所激活的鈉及鈣內(nèi)流以及增強GABA抑制功能有關??诜章也环€(wěn)定,進食同時服用可增加吸收;主要在肝臟代謝,其代謝產(chǎn)物具有同樣的抗癇活性,但血濃度為原濃度的1/3,用藥后3~4天可達穩(wěn)態(tài)血濃度。但其具有自身誘導作用,并呈時間依賴動力學,最大誘導發(fā)生在4周左右,所以穩(wěn)態(tài)血濃度監(jiān)測應在1月后。CBZ維持量每日10~30mg/kg,有效血藥濃度為4~12μg/ml。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嗜睡、共濟失調(diào)、粒細胞下降、視力障礙、肝功異常、皮疹。不良反應呈劑量相關性,多與其環(huán)氧化物有關,毒性反應相對較低,但嚴重者可致骨髓抑制和剝脫性皮炎。

  3.3苯妥英那(PHT) 二苯乙內(nèi)酰脲的鈉鹽(常用抗癲癇藥)。作用機理:①膜穩(wěn)定作用阻滯鈉離子通道,減少鈉離子內(nèi)流;②抑制鈣離子通道,抑制鈣離子內(nèi)流;③抑制鉀離子外流,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和不應期;④抑制神經(jīng)末梢對GABA的攝取,誘導GABA受體增生,間接增強GABA的作用,使氯離子內(nèi)流增加而出現(xiàn)超極化。體內(nèi)過程:①口服吸收慢而不規(guī)則,有明顯的個體差異,用藥需個體化;②是肝藥酶誘導劑。不良反應:①輕癥:眩暈、共濟失調(diào)、頭痛和眼球震顫;②長期用藥:牙齦增生、巨幼細胞性貧血、粒細胞缺乏、血小板減少、再障 偶見肝損害。應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和肝功能。

  4 傳統(tǒng)抗癲癇藥物的新劑型

  通過增加新的給藥途徑和減少病人的服藥次數(shù),一些傳統(tǒng)的抗癲癇藥物出現(xiàn)了新劑型。用于治療復雜部分性發(fā)作的卡馬西平,有兩種新劑型。Tegretol2XR 是卡馬西平的一種新劑型,其作用相當于普通卡馬西平的兩倍,可以減少病人的服藥次數(shù)。Carbitrol 是卡馬西平的緩釋劑,可以根據(jù)癲癇患者的血藥濃度釋放卡馬西平,使血藥濃度達到穩(wěn)態(tài)。靜脈注射用的丙戊酸鈉使不能口服用藥的癲癇患者或需要迅速終止發(fā)作時可以通過靜脈途徑快速給藥。

  5 抗癲癇新藥

  傳統(tǒng)的AEDs均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20 世紀80 年代,國際上陸續(xù)上市療效好、不良反應少的新型AEDs ,常規(guī)AEDs治療無效的難治性癲癇可試用這些新型

  AEDs[ 16 ] 。但這些新型AEDs價格較貴,故僅有少部分患者能夠受益。目前有10余種,主要的有GBP (加巴噴丁) 、L TG、V GB (氨己烯酸) 、TPM、zon2 isamide (唑尼沙胺) 、FBM?,F(xiàn)在我國上市的有兩種,即L TG和TPM。理想的AEDs應具備以下特點:抗發(fā)作譜廣,療效好,治療指數(shù)增加,無嚴重或慢性不良反應及致畸作用,可長期應用;可與其他AEDs合用;不產(chǎn)生耐藥性及戒停綜合征;線性藥代動力學,對肝酶無影響,半衰期長,不與血漿蛋白結合,不被代謝等。

  5. 1 托吡酯(商品名:妥泰; topiramate , TPM) 在抗癲癇機制方面, TPM具有獨特的多重作用機制[ 17 ]。在藥代動力學方面, TPM為線性藥代動力學,劑量和血藥濃度基本成比例,醫(yī)生用藥時易于掌握,不需測血藥濃度調(diào)整劑量;吸收快,生物利用度95 % , Tmax 118~314小時; T1 / 2 19~23小時;血漿蛋白結合率15 % , 80 %

  以原型從腎臟排出,與其他藥物間相互作用少。在臨床方面,用于伴有或不伴繼發(fā)全面發(fā)作的部分性發(fā)作的加用治療。近年國內(nèi)研究表明,除失神發(fā)作的療效不肯定外,對其他各類型發(fā)作均有效。目前國內(nèi)外均由加用治療向單用TPM治療轉(zhuǎn)換。在安全性方面, TPM極少有傳統(tǒng)AEDs嚴重、遠期不良反應的報道,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關,包括頭暈、嗜睡、注意力下降等,嗜睡是導致停藥的主要原因,腎結石形成報道少見[ 18 ]。

  5. 2 拉莫三嗪(LTG) 1978 年合成,口服易吸收, Tmax 215小時, T1 / 2 24~30

  小時, 生物利用度近100% ,血漿蛋白結合率約55% ,對藥酶無自身誘導作用,與PHT、PB、CBZ等有肝酶誘導作用的AEDs合用時T1 / 2縮短至約15小時,與VPA合用時

  T1 / 2延長至48~59小時[ 19 ] 。有效血濃度范圍未定,主要經(jīng)肝臟代謝。在臨床方面,

  單藥治療對典型失神癲癇有效。對于其他AEDs不能控制的部分性發(fā)作和GTCS可作為輔助治療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經(jīng)6~8周逐漸加至維持量。不良反應輕微,有疲乏、頭痛、頭暈、復視、共濟失調(diào)、困倦、眼震等[ 20 ]。皮疹為停藥的常見原因,

  緩慢加量可避免發(fā)生。尚無慢性不良反應及致畸的報道。

  5. 3 奧卡西平(Oxcarbazepine) 臨床適應證:該藥在結構上與卡馬西平相似,單藥治療用于成人部分性癲癇患者,也可聯(lián)合用藥用于年齡超過4 歲的部分性癲癇患者。該藥由于其安全性和療效確切,毫無疑問將取代卡馬西平,成為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21]。

  6.新型抗癲癇藥物的選擇

  大多數(shù)癲癇患者通過使用合理的抗癲癇藥物,癲癇發(fā)作可獲得理想控制。約20 %~30 %的癲癇患者盡管使用了合理的抗癲癇藥物,但癲癇控制不良。對這類抗癲癇患者使用新型抗癲癇藥物常常可獲得滿意的療效。苯丙氨酯由于有致死性的再生障礙性貧血、肝功能衰竭等嚴重的副作用,只用于對其他抗癲癇藥物無效的患者。

  拉莫三嗪和妥泰對難治性的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全面性癲癇發(fā)作、Lennox2Gastaut 綜合征療效較為肯定。癲癇患者對拉莫三嗪的耐受性較好,該藥對以精神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癲癇發(fā)作有較好的療效。唑尼沙胺對進行性肌陣攣性癲癇患者效果較好。部分性發(fā)作的癲癇患者的治療效果要較全面性發(fā)作的癲癇患者的治療效果差。對這類患者聯(lián)合應用新型抗癲癇藥物療效肯定。其中,苯丙氨酯、拉莫三嗪、妥泰或奧卡西平單藥治療部分性癲癇患者療效也較肯定。加巴噴丁和Levetiracetam 的副作用輕,藥物與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很小,尤其適用于多藥治療的老年患者。

  新型抗癲癇藥物對常規(guī)抗癲癇藥物控制不良的癲癇患者的療效是肯定的。那些對常規(guī)抗癲癇藥物有嚴重副作用的癲癇患者,新型抗癲癇藥物也為他們帶來了希望,但臨床醫(yī)生必須知道正確選用合理的抗癲癇藥物[22]。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隨著對AEDs的藥代動力學認識的深入、新AEDs的出現(xiàn),癲癇的治療已有很大的進步,但在臨床實踐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問題。臨床實踐證明,正確的診斷以及合理選擇AEDs是提高療效的關鍵[23]。

  參考文獻:

  [1] Warner G, FiggittDP. Pregabalin: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of partialseizures[ J ]. CNS Drugs, 2005, 19 (3) : 265

  [2] 黃枝優(yōu), 抗癲癇藥物的研究和臨床應用進展,醫(yī)藥導報,2001,20(2):91.

  [3] Kernitsky L, O’Hara KA, J iang P, et al. Extended - release dival2p roex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outpatients with ep ilep sy[ J ]. Ep ilep2sia, 2005, 46 (3) : 440

  [4] Simko J, Horacek J, Waberzinek G. Severe hypothyroidism as acomp lication of anticonvulsant treatment [ J ]. Ep ilep sia, 2004 , 45(3) : 292

  [5] Czuczwar K, CzuczwarM, Cieszczyk J, et al. Neurop rotective activi2ty of antiep ilep tic drugs[ J ]. Przegl Lek. 2004, 61 (11) : 1268

  [6] JacksonMJ, Turkington D. Dep ression and anxiety in ep ilep sy[ 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5, 76 ( Supp l 1) : 45

  [7] Saracz J, RosdyB. Effect ofmelatonin on intractable ep ilep sies[ J ].Orv Hetil, 2004 , 145 (51) : 2583

  [8] KoukkariMW, Guarino EJ.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use of leveti2racetam in childhood seizure disorders[ J ]. J Child Neurol, 2004, 19(12) : 944

  [9] Suljic E, Alajbegovic A, Kucukalic A, et al. Comorbid dep ression inpatientswith ep ilep sy treated with single and multip le drug therapy[ J ]. Med Arh, 2003, 57 (5、6 Supp l 1) : 45

  [10] Lepp ik IE, Bergey GK, Ramsay RE, et al. Advances in antiep ilep2tic drug treatments. A rational basis for selecting drugs for older pa2tientswith ep ilep sy[ J ]. Geriatrics, 2004 , 59 (12) : 14

  [11] Go T. Effect of antiep ilep tic drug polytherapy on crystalluria

  [ J ].PediatrNeurol, 2005 , 32 (2) : 113

  [12] Willmore LJ. Divalp roex and ep ilep sy[ J ]. Psychopharmacol Bull,2003, 37 ( Supp l 2) : 43

  [13] Grabenstatter HL, Ferraro DJ, Williams PA, et al. Use of chronicep ilep sy

  models in antiep ilep tic drug discovery: the effect of top ira2mate on spontaneous motor seizures in rats with kainate - inducedep ilep sy[ J ]. Ep ilep sia, 2005, 46(1) : 8

  [14] Wickelgren I. Biomedicine. As the worm ages: ep ilep sy drugslengthen nematode life span[ J ]. Science, 2005, 14; 307 (5707) :193

  [15] Sale ME, Natarajan S, Biton V, Vuong A, et al. A dosing algo2rithm for converting from valp roate monotherapy to lamotriginemonotherapy in patientswith ep ilep sy[ J ]. Ep ilep sy Behav, 2005,6 (1) : 63

  [16] Posner E. Absence seizures in children [ J ]. Clin Evid, 2004,(11) : 307

  [17] Inoue Y, Nakamura F, Nishida T.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adult

  ep ilep sy[ J ]. Rinsho Shinkeigaku, 2004, 44 (11) : 861

  [18] Crews JC, Rothman TE. Seizure after levobup ivacaine for inter2scalene brachial p lexus block [ J ]. Anesth Analg, 2003, 96 ( 4 ) :1188

  [19] Brodie MJ, Duncan R, Vesp ignani H, et al. Dose - dependentsafety and efficacy of zonisamide: a randomized, double - blind,p lacebo - controlled study in patientswith refractory partial seizures[ J ]. Ep ilep sia, 2005, 46 (1) : 31

  [20] Messina S, Battino D, Croci D, et al. Perucca E. Phenobarbitalpharmacokinetics in old age: a case - matched evaluation based ontherapeutic drugmonitoring data[ J ]. Ep ilep sia, 2005, 46 (3) : 372

  [21] Klitgrd H ,Matagne A ,Govert J ,et al . Evidene for a unique profile of levit2eracetam in rodent models of seizures and epilepsy. Eur J

  Pharmacol ,1998 ,353(2~3) :191~206.

  [22] 盛文利,抗癲癇的最新藥物研究進展,實用醫(yī)學雜志,2001,17(12):1137.

192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