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初二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zhàn)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描寫初二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描寫初二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不僅是劉備的得力助手,還是人們心中賢相的化身。
關于諸葛孔明的故事很多,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三天時間內拿到十萬支箭,堪稱奇跡。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也許是算出了第三天將會有大霧,便令魯肅去"借箭".在船上,抿一口酒,坐等箭來??酌魃駲C妙算,巧妙利用敵人疑心重重的心理,通過擂鼓吶喊與幾只稻草人,便輕松將十萬只箭"借"到手。不過,當然,有借有還。他成功在下一次的赤壁之戰(zhàn)中將箭全部"還"給了敵人。"神人"諸葛亮實在令我佩服不已。
"七擒孟獲"的典故也很有名。"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這么大的自信,這么胸有成竹,不禁令人生疑:孔明真的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孟獲再次抓回嗎?諸葛孔明的智慧與神機妙算卻真的令人驚嘆,將孟獲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孟獲卻被他弄得團團轉。最終,第七次抓住孟獲時,他心服口服。終于,孟獲不再與孔明等人為敵。孔明成功的完成了上級布置的任務——鎮(zhèn)壓南方人民大規(guī)模的叛亂。南方地區(qū),又重新回到蜀漢的控制下。利用計策使對方輸?shù)眯姆诜?,從而投降,也不失為孔明身上的一種美德。
而舌戰(zhàn)群儒,更是顯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思緒井井有條的風采。為了與孫權聯(lián)盟,孔明只身與魯肅前去勸說孫權,中途遭到了很多東吳謀士的責難。面對七嘴八舌的'謀士們,諸葛孔明不慌不忙的一一駁斥他們。最終,謀士們全部啞口無言;而孔明便很輕松地說服了孫權,形成了孫劉聯(lián)盟。諸葛亮的口才也是極好的,有了他,蜀國才得以存活下來啊!
作為劉備的謀士,孔明為匡扶蜀漢政權,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死而后已。這位神人還有著可以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同時有著救濟百姓,再創(chuàng)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諸葛亮足以成為我在《三國》中最喜愛的人物。
描寫初二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這段時間,我讀了一部引人入勝的書—— — 《三國演義》。
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手握重兵的西涼刺史董卓帶兵進入洛陽,控制了東漢朝政,使諸侯不滿,他們組成聯(lián)盟,共同討伐。諸侯聯(lián)盟占領了洛陽,他們各自發(fā)展各自的勢力。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擊敗了袁紹,成為中原最大的勢力。隨后,曹操漸漸統(tǒng)領了北方,意圖統(tǒng)一全國。劉備奪取川蜀等地,孫權也穩(wěn)據(jù)長江東南方的大部分地盤,這樣中國歷史就進入了三國割據(jù)的時代。后來司馬懿奪取了魏國的大權,由司馬氏祖孫三代經(jīng)營,先后滅蜀平吳,建立歷史上的西晉王朝,結束了三國割據(jù)時代。
書中描寫的人物多得數(shù)不清,比如說:雄才大略、心性多疑的曹操,嫉妒心強的周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還有忠心耿耿的關羽和粗中有細的張飛等等。
書中的人物形象,已經(jīng)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尤其是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是《三國演義》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被人稱為"臥龍先生".他就是諸葛亮,隱居南陽時,令劉備三顧茅廬。他草船借箭,唱空城計,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幾乎達到了百戰(zhàn)百勝的境地,他的才智是我們一般人達不到而只能仰望的。
諸葛亮這一生追隨劉備一人,這等忠誠是難能可貴的?;叵胍幌聨资昵暗闹袊瑧?zhàn)亂不斷,有許多令人不齒的賣國賊。大漢奸汪精衛(wèi)、賣國求榮的周佛海,他們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屈辱的一筆。要是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一樣忠心,抗戰(zhàn)肯定能提前勝利幾年!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加富強。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對話。 讀完這部書, 我收獲很大。 劉備使我懂得做事要沉著冷靜, 關羽教會我對人要真誠, 曹操教會我不要多疑。書中豐富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了我對歷史故事的濃厚興趣。今后我要繼續(xù)多讀書,讀好書,讓經(jīng)典引領不斷成長!
描寫初二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當我讀完《三國演義》時,心中除了震撼還是震撼!那一幕幕的畫面還在腦海中回放,就仿佛過了一個世紀。千軍萬馬,勢不可擋,而在我心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絕非是這些,而是被稱為“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
一開始,我只是聽人說曹操并非善類,但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時,才發(fā)現(xiàn)我錯了。魯迅說過,曹操是個大英雄,至少是個英雄,順應了歷史潮流,統(tǒng)一了北方,為三國亂世結束奠定了基礎。雖然有人說他是奸雄,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統(tǒng)一天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jù)政權,為統(tǒng)一中原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恢復有很大作用。他有著一般人沒有的勇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皇帝的名號,去指揮諸侯;他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我們學過的很多詩都出自他手,例如《觀滄海》,《龜雖壽》等等。
曹操一生有許多戰(zhàn)役,其中“赤壁之戰(zhàn)”最著名,雖然曹操失敗了,但并不能說明曹操的軍事才能不好,失敗原因的其中之一是曹操是北方人,他的軍隊也是。他們不習水土,必生疾病,這樣會使戰(zhàn)斗力大大下降;他們也不識水性,接受了龐統(tǒng)的連環(huán)計,最后卻以失敗告終,但即使這樣,曹操還是這亂世的領導者,沒有人能改變他。
還有一場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zhàn)”,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這一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基礎。這一戰(zhàn)勝利的原因是曹操奇襲烏巢的正確抉擇,再加上袁紹的輕敵,才讓曹軍三四萬人打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不得不說曹操過人的軍事才能,當我看到這的時候,我不禁說了兩個字:漂亮!
可是,有才能的人總是離世的早。曹操身上有一種叫“頭風病”的病,本來是可以醫(yī)治得好的,但曹操的疑心實在太重了,華佗說要開腦殼動手術,曹操身經(jīng)百戰(zhàn),經(jīng)歷了太多事情,他誰都不敢太過于信任,心中總是懷疑有人要害他。哎!無奈一代亂世梟雄,就死于對他人的不信任。曹操離世時才六十五歲啊!
三國,如果沒有曹操,戰(zhàn)爭將會繼續(xù)下去,曹操是應運而生,他所做出的貢獻不是一點兩點,我只想稱他為——亂世梟雄!
描寫初二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講述的是公元184年至公元280年96年間魏、蜀、吳三國間發(fā)生的戰(zhàn)爭故事,最后三足鼎立的格局又歸于統(tǒng)一。
《三國演義》的故事流傳廣泛,可把這本書讀懂讀透卻并不容易。書中的故事歷史跨度長,人物眾多,情節(jié)曲折復雜。我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三個國家的皇帝性格各異,魏王曹操老謀深算,蜀帝劉備寬厚仁愛,吳王孫權有時和劉備聯(lián)盟,有時又和曹操結交。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統(tǒng)一天下。
為此,他們到處籠絡人心,招賢納士。尤其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出山,充分說明他求賢若渴。
三個國家在他們的帶領下,強弱在不斷變化著,在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以弱勝強,戰(zhàn)勝了袁紹,基本上同意了北方;在赤壁之戰(zhàn)中,強大的曹操慘敗而歸,幾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彝陵之戰(zhàn)中,劉備的勢力由盛轉衰……
作者把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描寫的富于變化,有聲有色。一位位將領性格鮮明,甘寧、程普善于水戰(zhàn),張遼、徐晃帶領的鐵甲軍戰(zhàn)無不勝,許褚武力過人,被稱為“虎癡”,孫策在戰(zhàn)斗中勇猛頑強,被稱作“小霸王”。呂布武藝高強,卻有勇無謀,還有的將領貪生怕死,蔡瑁、張允賣主求榮,最后落得個可恥下場……
武將們爭強斗勝,文官們也斗智斗勇,魯肅、周瑜、諸葛亮妙計不斷,特別是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空城計、七擒孟獲……簡直就是神機妙算。
看完《三國演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羽、張飛、趙云了。張飛在許多讀者眼里是個有勇無謀的人,但他在當陽橋略施小計——讓士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制造出疑兵之計,嚇退曹軍,這才有了張飛使計——粗中有細這一說。關羽留給人們的故事就更多了:千里走單騎表現(xiàn)出他忠勇無比,單刀赴會刻畫他藝高膽大,水淹七軍說明他有勇有謀。但是他的弱點是致命的,由于驕傲,大意失荊州,兵敗被殺。
關羽掛印封金、華容道義釋曹操的舉動為他贏得了“忠義”的名聲,后人尊奉他為“武圣”。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趙云,他幾乎被作者刻畫成了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形象,穿著一身銀盔銀甲,披著一件白袍,騎著一匹白馬,手持銀槍,在長坂坡幾十萬敵軍陣中橫沖直撞、殺進殺出,連他的對手都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威風凜凜的形象一次次在我腦海中回蕩……
《三國演義》給了人們很多啟示,就像一筆寶貴的財富,每當我捧起這本書,就仿佛置身于那動蕩不安的年代,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令我愛不釋手。
描寫初二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魯肅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在關鍵時刻起重要作用的人物。他的藝術形象雖然不像劉備、關羽、諸葛亮、曹操那樣豐富鮮明,但其關鍵時刻準確的戰(zhàn)略判斷能力,以及平時忠厚可愛的作風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三國演義中,借周瑜之口,魯肅一出場就給了讀者慷慨豪邁的形象:他贈送了自家一半,三千斛的糧食,資助了周瑜軍隊。在孫策死后,周瑜推薦他加入孫權的陣營,他向孫權提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并且進一步提出了趁北方袁紹、曹操等混戰(zhàn),剿除黃祖,進伐劉表,把整個長江天險掌握在手中,并且借此進取天下的戰(zhàn)略。應該說,這是一個可以和隆中對相提并論的戰(zhàn)略,它奠定了吳國的立國基礎。日后吳國的發(fā)展,無疑是遵循了魯肅提出的戰(zhàn)略,這是周瑜也不曾做到的。
魯肅在《三國演義》中最出彩的戲份,是在劉備新敗,曹操兵臨江北時的一系列表現(xiàn)。可以說,沒有魯肅的極力撮合,孫、劉聯(lián)盟的建立也不會那樣順利。他首先親赴夏口,找到劉備,帶諸葛亮來到江東;然后在周瑜未歸,文臣多數(shù)主降,孫權也猶豫動搖時,說出了著名的那番話——別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就你不行。我投降曹操,曹操讓我回到鄉(xiāng)里,至少可以撈個太守干干。你要投降曹操,想要到哪兒去呢?由此堅定了孫權抵抗的決心;在周瑜對諸葛亮的才干產(chǎn)生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時,他居間調停,并且對諸葛亮提供了很多必要的幫助,令其完成了“草船借箭”這樣的經(jīng)典戰(zhàn)斗。可以說,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與魯肅的全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作為孫劉聯(lián)盟中東吳一方的“鴿派”,魯肅為維護孫劉聯(lián)盟也花費了很多心力。他深知雙方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對抗曹魏,因此不惜勸孫權借出荊州來為劉備提供抗曹和進一步發(fā)展的基地;在他擔任大都督的時候,也對荊州守將關羽態(tài)度友好,甚至在“關云長單刀赴會”這一回中表現(xiàn)得有些窩囊。在魯肅死后,繼任的呂蒙是“鷹派”,最終東吳襲取荊州,劉備興兵復仇并遭遇了猇亭之戰(zhàn)的失利,再也無力進取中原;而東吳則實現(xiàn)了魯肅提出了據(jù)有長江,“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的最初設想。
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目中,魯肅是一名文臣,然而他的軍事能力也不可小覷。諸葛亮曾經(jīng)引用的江東童謠“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zhàn)有周郎”也證明魯肅在軍事方面,特別是防守能力上足以和周瑜的水戰(zhàn)能力媲美,而當時的東吳水師無疑是諸雄中的翹楚。在周瑜死后,魯肅繼任大都督,一方面說明孫權對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說明孫權及江東諸將對他軍事能力的認可。盡管《三國演義》對他沒有濃墨重彩的描寫,但他的確是一位忠厚長者和出色的戰(zhàn)略家。
描寫初二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