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書筆記400字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優(yōu)秀8篇)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jīng)驗,參考優(yōu)秀的《目送》讀書筆記400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目送》讀書筆記400字(優(yōu)秀8篇)】,供你選擇借鑒。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篇1
伴著淡淡的油墨及紙質(zhì)的香味,一頁又一頁,一篇又一篇,當我終于將一本并不太厚的《目送》讀完時,留在心中的,是纏綿的一絲又一絲不舍,激蕩的一波又一波深思。
對于一個整天關(guān)在校園里埋頭做題的學生來說,之所以會選擇這樣一本書來讀,很大程度是受了書名的影響。
“目送”,一個多么溫暖的詞語,它是纏綿的不舍凝注到目光中送給離去的人最后一份讓其早日歸來的叮囑,是一股超越了三維世界將那些必走之物留于心間的神奇力量。
作為與整本書同名的文章,也是整本書的第一篇文章——《目送》,作者從兒子的離寫到父親的逝,那無盡的滄桑在作者冷靜而溫暖的筆端一一呈現(xiàn)。
我安靜地讀著這一切,于是道不盡的痛徹心扉與憶不完的溫暖點滴就如受了魔咒的召喚似的,突然便回到了我的心間。
我之所以會對第一篇文章產(chǎn)生如此大的共鳴,也許與我的經(jīng)歷不無關(guān)系吧!我是個安土重遷的人,而我的安土,不僅限于地域上,更包羅了春華秋實的交替,物異 人非的變遷。
我常自比為三毛,因為我覺得我與三毛都是步履維艱地行走于稀泥中的人,對于那拖出來的泥水,我們是多么地不忍擦去,因為它攜帶了我們的過往。
可是,時間在流,世界在轉(zhuǎn),再多的留戀也留不住記憶的風逝。
于是,我們只有站在風中目送著遠去的記憶。
而在作者的這篇《目送》中,我也讀出了作者對那一切即將遠去的事物的不舍。
作者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日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多么的無奈與滄桑!如若說對于兒子的離,即使不必追卻依然可以追,那么對于父親的逝與母親的老呢?只能眼睜睜巴望著回憶中的影像一幕幕掠過,卻是可望而不可即啊!
翻過第一篇文章,在其他的篇章中,作者依然以同樣的筆調(diào)勾勒出了過往的影像,為了讓那些影像更加具象化,作者還給每一篇文字都配上一張圖片。
在圖文并茂 的意境中,讀著、感悟著那點點滴滴的溫暖,我的心頭也不斷激起點點溫暖的浪花。
我想著,在某一天,當我與作者現(xiàn)在年齡相仿的那一刻,我一人獨自靠在斑駁的 墻影中,在夕陽的余暉下回想著我人生的點滴,那感覺,是溫暖還是心痛?也許兼而有之吧?
當整本書翻至中間部分時,作者似乎有意停止了對個人經(jīng)歷的“目送”,轉(zhuǎn)而將目光轉(zhuǎn)移到了萬千世界中去了。
作者對時間、對距離、對人際、對人與物的相處、對所經(jīng)地點的景況都一一進行了講述,在作者 悠長而不舍的目光中,那些本來抽象得不可捉摸的概念都化為了一灣清幽的潭水,在我的心中獨自散發(fā)著深邃的幽光,讓我與作者共同打量著人世的一切。
如果說開篇的《目送》是為了讓讀者走入一個無奈、疼痛、溫暖、回憶與念想并存的深邃的洞府中的話,那么,在最后的一系列關(guān)于作者父親病中與離世的文章, 則是為讀者設下的一級級臺階,讓讀者看著一個老人在時光的折磨下如何離去,然后再一步三回頭地離開那深邃的洞府。
于是,在纏綿的思念中,我們又見到了塵世的光明,重新面對萬千世界。
在讀著那一系列文字時,我總想象著那個在女兒、兒子以及老伴的陪伴中逐日衰弱直至被死神接走的老人,這使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爺爺。
原來任何一個人的正常離去,走的都是同一條道,是留不住的,終究要離去。
只是覺得,作者的父親與我的爺爺相比,更幸福。
不過轉(zhuǎn)念一想,生命的本質(zhì)不是一樣的嗎?何必太在乎外在的雕飾呢?去往另一個世界的生命都會把今生未受的福趕回來的。
這樣想著,心中便寬慰多了。
有人評論說《目送》是21世紀的《背影》。
很明顯,評論者的《背影》指的是朱自清的那篇。
不過,我卻覺得這樣的比較反而使《目送》中的一些味道消失了,委屈了《目送》,如若再加上三毛的《背影》,那么,《目送》那溫暖與無奈的韻味才大抵被補全了吧!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篇2
我在車站等車,身旁是一對等著過馬路的母子。母親在起步的一瞬間握住兒子的手,兒子卻不動,轉(zhuǎn)頭看她,眉一皺,正要說什么,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親盡收眼底,兒子轉(zhuǎn)過頭,撇撇嘴,輕輕把手從母親手中掙脫,大步向前。母親的身軀一怔,隨即上前。我看到的是,她眸中掩不住的失落。目送著他們的背影,思緒紛飛。
不知從何時起,自己也像那個兒子一樣,不屑父母遞過來的關(guān)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難喝,不要”,一只關(guān)懷的手,也是不著痕跡地掙開。即使是一個關(guān)切的眼神,一句詢問的話語,也總是以無所謂的視線,不耐煩的神情擋回。
也不知從何時起,那個捧著書跑來跑去問東問西的身影被時光沖淡,支離破碎,漸漸清晰的是一個人翻書上網(wǎng)尋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個在商店里一手拿一個顏色的發(fā)夾,歡快地跑到母親身旁詢問哪個漂亮的孩子,在母親給出建議后,仍然猶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張哭喪的臉請求“媽媽,我選不好,兩個都要行不行?”而是習慣一個人作出抉擇,再一個人承受。也不像兒時受了委屈跑到父親懷中大聲哭泣并且尋求安慰,而是一個人辯解,一個人反擊。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jīng)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著背影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風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這條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懂;這條路上的風景,也只有自己欣賞才能會心一笑,這條路上的果實,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覺得甘美,這條路的盡頭,也只有在別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但是,倘若一個人在分岔路口徘徊,在泥濘的土地上摔倒時,有一個人為你指明方向,向你伸出援手,那是何其幸運啊。跟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在這條路最險峻的地段,互相扶持,互相勉勵,并肩作戰(zhàn),時刻充滿斗志;在越過高山,穿過森林,看到勝利曙光時,對酒當歌,一醉方休,分享喜悅。倘若真的遇到這樣的人,就跟他結(jié)伴而行吧,畢竟一個人的旅途太過孤獨寂寞,而這條路的盡頭,又是那么遙不可及。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篇3
“所謂母女父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p>
我之所以對這段話印象深刻,是因為它適用于每一種心懷不舍的告別,甚至可以形容作者與筆下文字的關(guān)系。每寫一行字,都是在目送自己的過往經(jīng)歷。你與此事此人此場景的緣分,也就此別過。每一篇點擊保存的終稿,每一篇標記為已發(fā)送的文章,都是在目送自己人生的某一個節(jié)點的所遇所思,最終變成一個個不必執(zhí)著的省略號漸行漸遠,直至消失。
沒有人比你更清楚當時的細微感受,那時的天氣、溫度、顏色,各種調(diào)遭事物遺留的各種痕跡都太熟悉,熟悉得就好像一個了解自己孩子每個表情的母親,他們大多時候都在大腦皮層的褶皺里歇息。而在喚醒它們的時候,你能做到的只是盡量不夸張不做作的去重新描述它們。你并不清楚它們會與何人在何地以何種心情相會,你也無法預計他們在閱讀者心中會產(chǎn)生怎樣的漣漪,甚至你并不求他們?yōu)槟銕硎⒚窭?,你只是盡量忠實地跟隨內(nèi)心表達自然的韻律完成它們。
當然,你并不是最有天賦的寫作者,也不是以寫生為主的人,所以你寫的隨心隨意,惟愿悅?cè)藧偧骸>拖褚晃荒赣H,只求自己的孩子健康開心,對社會有用。
但事實上,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讓母親覺得自豪欣慰,也并不是每次的目送離別都很圓滿。很多比是欣慰的告別后還有讓人不安的再見,曾覺得得意地連編輯部都贊過的文章,有些在日后看來,竟會讓自己認為羞愧,因為他們經(jīng)不起時間的推敲——有那么一兩段話有刻意取悅讀者的諂媚氣,有的太刻薄還抖機靈,有的掉書袋得過分,有的只是滿篇情緒泛濫……很多表達方式上的不節(jié)制和不自省,真的會臉紅。就如一個沒有料到有一天竟然被兒子提出愛的建議和意見的母親,那種既高興又羞愧的心情。
高興的是漸行漸遠的兒子終于會偶爾回望,羞愧的是一心向圓滿的自己真的還需要再進步。寫作不就和目送一樣嗎?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篇4
在寂寞而困惑的青年少年時光,我希望可以碰到這樣的一本書:
它所展現(xiàn)的,正是眼前我們所經(jīng)歷的生活。友誼,親情,愛情;生活,學習,娛樂。
它最好不要說教意味太重,一定不要有閱讀障礙,內(nèi)容應該簡潔卻有力,有著直指人心的力量。
它當然不能太過簡單、空洞、荒誕、離奇,或者只是單純地講個故事,至少在我閱讀過程中或者閱讀過后,有一種隨時想要再打開重新閱讀一遍的沖動。
它讓你忍不住拿起筆,在深深觸動你的句子處來回咀嚼、反復誦讀,然后謄寫在自己最寶貴的筆記上。它引起你的深深思索。幸運的,在我高三那段晦澀的歲月,我遇到了這樣的書。
它在我三點一線的生活中,增添了一番色彩。在所有所有空閑的時光,都有它的陪伴,每每手指觸及到它,就有偌大的充實感和滿足感。把它放在枕邊,睡前翻幾遍,嘴角帶著笑意,安然進入甜甜的睡夢中。
它是《目送》,一本散文,寫友誼,寫親情,寫失敗的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決然的虛無,寫盡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它告訴我,要真正的注視一切,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行云流水間,萬物映在眼里。
讀《目送》,你能感悟到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與“舍”,一種刻苦銘心的痛。作者如是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或許,在作者與兒子,作者與父親三代人角色扮演中,在消逝的時光中,他們目送一個背影,看著另一人走下去。
在那段青澀的少年歲月,我的父母也只能看著我的背影,看著我獨自走下去。他們心里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在那段迷茫困惑的時光里,我只能一個人走??墒俏抑溃麄冄壑械膿鷳n,他們眼中的不舍,他們眼中一逝而過的傷痛,縱然我看不到。
讀《(不)相信》,你能領悟到人生心靈旅程里最大的關(guān)卡,是“相信”與“不相信”之間的困惑、猶豫和艱難的重新尋找。
正如書中所訴,曾經(jīng)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現(xiàn)在相信了。曾經(jīng)不相信“色即是空”,現(xiàn)在相信了。曾經(jīng)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現(xiàn)在有點信了。曾經(jīng)不相信無法實證的事情,現(xiàn)在也還沒準備相信,但是,有些無關(guān)實證的感覺,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圓寂前最后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p>
對我而言,曾經(jīng)相信,曾經(jīng)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因此,在一人走的路上,你只能是對時光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有人說,少年時讀過的書,奠定了我們少年的底色。如果沐浴過瓦爾登湖的晨光,奔跑過聶魯達的黃昏。任憑世間萬象映射心間,你仍舊能以夢為馬,踏遍天際的絳紫與金黃。去讀書吧。去找到這樣的書,深深的沉迷其中,回味每個你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當時。因為當時,稍縱,即逝。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篇5
在車站等車,身旁是一對等著過馬路的母子。母親在起步的一瞬間握住兒子的手,兒子卻不動,轉(zhuǎn)頭看她,眉一皺,正要說什么,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親盡收眼底,兒子轉(zhuǎn)過頭,撇撇嘴,輕輕把手從母親手中掙脫,大步向前。母親的身軀一怔,隨即上前。我看的是,她眸中掩不住的失落。
目送著他們的背影,思緒紛飛。
不知從何時起,自己也像那個兒子一樣,不屑父母遞過來的關(guān)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難喝,不要”,一只關(guān)懷的手,也是不著痕跡地掙開。即使是一個關(guān)切的眼神,一句詢問的話語,也總是以無所謂的視線,不耐煩的神情擋回。
也不知從何時起,那個捧著書跑來跑去問東問西的身影被時光沖淡,支離破碎,漸漸清晰的是一個人翻書上網(wǎng)尋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個在商店里一手拿一個顏色的發(fā)夾,歡快地跑母親身旁詢問哪個漂亮的孩子,在母親給出建議后,仍然猶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張哭喪的臉請求“媽媽,我選不好,兩個都要行不行?”而是習慣一個人作出抉擇,再一個人承受。也不像兒時受了委屈跑父親懷中大聲哭泣并且尋求安慰,而是一個人辯解,一個人反擊。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jīng)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著背影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風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是準備要一個人踏上征途嗎?
前邊的孩子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眼中有不舍,有對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懼,但更多的是喜悅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他面帶微笑邁出了第一步,留給母親一個“不用追”’的背影。哪怕前方荊棘遍地,被扎得遍體鱗傷,也絕不回頭。
這條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懂;這條路上的風景,也只有自己欣賞才能會心一笑,這條路上的果實,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覺得甘美,這條路的盡頭,也只有在別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但是,倘若一個人在分岔路口徘徊,在泥濘的土地上摔倒時,有一個人為你指明方向,向你伸出援手,那是何其幸運啊。跟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在這條路最險峻的地段,互相扶持,互相勉勵,并肩作戰(zhàn),時刻充滿斗志;在越過高山,穿過森林,看勝利曙光時,對酒當歌,一醉方休,分享喜悅。倘若真的遇這樣的人,就跟他結(jié)伴而行吧,畢竟一個人的旅途太過孤獨寂寞,而這條路的盡頭,又是那么遙不可及。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篇6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摘自《目送》
對于父母,總是覺得那是自己堅強的后盾,是自己的避風港,從未想著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他們的依靠。因為初中就開始住校,所以對于家的眷戀也逐漸減少。畢業(yè)后,最終也是選擇遠離家鄉(xiāng)的城市工作,過著一年回家兩三次的生活。對于這樣的生活自己并沒有覺得不好,甚至是覺得充滿了自由。與家人的聯(lián)系更多的是電話,可是就是電話聯(lián)系也是老媽打電話居多。每次與老媽打電話,總覺得老媽很羅嗦,大大小小的瑣碎事都要一一報告,自己心情好的時候,或許能靜下心聽。可是,對此,老媽卻樂此不疲。有時候,老媽打電話過來也會哭訴一番,大約是工作的不順心或者其他一些不開心的事。又或者,老媽打電話過來就一些事情慎重的問我的意見甚至有時希望我能做決定。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原來我們的位置已經(jīng)“互換”了。
小的時候,每次放學回家吃飯,我總是飯桌上最后一個吃完的,因為總是在飯桌上不停的說著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全家只有老媽一個人有耐心聽我講完。遇到委屈也是一樣邊哭邊傾訴。現(xiàn)在的老媽所扮演的角色多么像當年的自己。原來父母也不是一直很強大的,他們也有老去的一天,也有需要向我們傾訴的時候,也有需要依賴我們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做好這樣的轉(zhuǎn)換,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可是,我希望能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篇7
父女母子之間的緣分,是將你和他手上系了一根線,他的漸行漸遠不能拉動你,卻有了一絲痛楚,是牽掛,是回憶,是生的意義。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nèi)タ锤改傅谋秤?,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承受愛我們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得,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但我們從小到大只管一個人離開,從未回頭張望過。
記憶最深的一次,每次回老家,出去玩的時候:總會看見奶奶一臉不舍的神情,雙手急促纏著圍裙,那時的我總以為:
又不是不會回來,擔心什么。便一臉不耐煩走開了。卻不曾想這卻是最后一次見面。奶奶因為摔了一跤,不幸走了。我十分傷心當生命里最關(guān)心的人走了,我們才知道我們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再也找不回來了都不再會有人為你留戀,為你掛牽,為你等待。就算有千萬次的回頭,會有誰人在一直目送著我的離開,哪怕轉(zhuǎn)了彎仍舍不得收回目光。
再多的遺憾都只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xiàn)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與釋懷與生命的和解。小時候,每當遇到兩難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問爸爸媽媽:你說我選哪一個好?我們總是喜歡把問題丟給父母,當我們長大了,父母老了。我們必須學會一個人面對,然后去解決。
昨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讓他們的眼睛多落點在我們的臉龐上,而不是含淚看我們漸行漸遠,做父母的也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有些路,只能一人走,你給孩子的只是些精神上安慰與支持,讓他自己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人過。有些關(guān),只能一人過。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見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p>
《目送》讀書筆記400字篇8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摘自《目送》
對于父母,總是覺得那是自己堅強的后盾,是自己的避風港,從未想著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他們的依靠。因為初中就開始住校,所以對于家的眷戀也逐漸減少。畢業(yè)后,最終也是選擇遠離家鄉(xiāng)的城市工作,過著一年回家兩三次的生活。對于這樣的生活自己并沒有覺得不好,甚至是覺得充滿了自由。與家人的聯(lián)系更多的是電話,可是就是電話聯(lián)系也是老媽打電話居多。每次與老媽打電話,總覺得老媽很羅嗦,大大小小的瑣碎事都要一一報告,自己心情好的時候,或許能靜下心聽。可是,對此,老媽卻樂此不疲。有時候,老媽打電話過來也會哭訴一番,大約是工作的不順心或者其他一些不開心的事。又或者,老媽打電話過來就一些事情慎重的問我的意見甚至有時希望我能做決定。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原來我們的位置已經(jīng)“互換”了。
小的時候,每次放學回家吃飯,我總是飯桌上最后一個吃完的,因為總是在飯桌上不停的說著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全家只有老媽一個人有耐心聽我講完。遇到委屈也是一樣邊哭邊傾訴?,F(xiàn)在的老媽所扮演的角色多么像當年的自己。原來父母也不是一直很強大的,他們也有老去的一天,也有需要向我們傾訴的時候,也有需要依賴我們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做好這樣的轉(zhuǎn)換,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可是,我希望能朝著這個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