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筆記5篇600字
看這最后的失敗對于項羽未嘗不是一種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會成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這條不歸路,項羽必須為自己的婦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單,就算代價是死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镍欓T宴筆記,希望你喜歡。
鴻門宴筆記1
大家對“鴻門宴”這個故事比較熟悉吧!今天,我就要通過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來了解分析故事中的兩個大人物——劉邦和項羽的性格特點。故事中劉邦機智脫逃,就已注定了他的結局不再模糊,而項羽最終自刎的原因也一清二楚!
曹無傷這一根引火線,引出了一場巨大的戰(zhàn)爭——項羽發(fā)怒了要殺劉邦,范增也在一旁添油加醋。當時,劉邦只有十萬人馬,而項羽卻有四十萬人馬!兩方交戰(zhàn),劉邦必敗無疑。命運無常,就在此時,來了個大人物,改變了沛公的命運——項伯!
項伯,就是項羽的叔叔。因為他和劉備的謀士張良有交情,當天就把項羽第二天準備攻打劉邦的消息告訴了張良,但他沒有想過張良知道后會是什么樣的后果。一陣密謀后,劉邦決定先迷惑項伯,先是表白自己進關并無野心,又承諾和他結為親家,并請他在項羽面前說好話,然后自己在第二日早上去項羽的駐扎地新豐鴻門謝罪,于是就有了那個千古傳唱的故事——鴻門宴!從此,他們的一生都得到改寫。
劉邦這個人能分清好壞,聽從好的建議。而項羽卻恰恰相反,分不清正與反,有時就因為“分不清”才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造成了千古恨。鴻門宴,就是千古恨的典型:劉邦沒有相信“鯫生”們的話,而是果斷的相信了張良;項羽就沒有聽范增的忠告,而聽進了項伯的蜜語……
劉邦這個人有心眼。劉邦就是因為心眼多,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因為沒心眼,才聽進了項伯的謊言;就是因為沒心眼,才放走了劉邦;就是因為沒心眼,才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里……一代天驕,西楚霸王,因為沒心眼結局很慘?;剡^頭看,有心眼的人物還是劉邦。劉邦有心眼,使他覺察出了“臥底”曹無傷,使他“結交”了傻乎乎的項伯,使他逃過了差點滅頂之災的鴻門宴,使他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再顯新的篇章!
劉邦這個人相對而言,比項羽謙虛多了。正是項羽太有才,就聽不進別人的勸告,所以才不理會范增擊玦的吧。劉邦雖然有點驕傲,但他能聽進建議,所以他又比項羽技高一籌了。驕傲的人一般自尊心也很強,項羽就是自尊心作怪,令他“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拔劍自刎。
另外,劉邦比較果斷,而項羽卻總是猶猶豫豫的。比如說他要攻打劉邦也要第二天打,如果當天就攻打的話,歷史就可以改寫了!范增一直要項羽殺劉邦免除后患,但他猶豫不決,錯失良機。要是換成劉邦的話,他是決不會心慈手軟的!劉邦就果斷了:一不做,二不休。他答應第二天去參加鴻門宴,一早就去了;說了要對項伯好點,就真的對他好點;說逃就逃,說走就走,真果斷!
鴻門宴筆記2
楚漢爭霸,一段雄偉壯闊的歷史故事。時勢造英雄!亂世之下,群雄并起,一位位英雄各有千秋。項羽勇猛剛毅,劉邦善于納諫,張良運籌唯喔,圍繞這英雄們有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鴻門宴就是斗智斗勇的經(jīng)典。
項羽因劉邦欲王關中而憤怒,便叫劉邦到軍中談話,于是有了鴻門宴這一斗智斗勇的故事,項羽本應聽從謀士范增的建議殺死劉邦,卻因自己的優(yōu)柔寡斷而放走了劉邦。于是一步錯,步步錯最后項王在烏江自刎失去天下!
我認為項王最后失去天下并不能完全歸咎于鴻門宴中的不殺劉邦。不耍流氓就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了項羽的.優(yōu)柔寡斷,不聽他人的建議,忠告。后來項羽進入咸陽宮殺死秦公子英,放火燒掉阿房宮,四處燒殺搶掠,這與劉邦聽從張良的諫言而約法三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對比就是明星的天平偏向了劉邦這一方。后來四年的楚漢爭霸劉邦身邊的謀臣武將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大;項羽因殘暴使自己的親信越來越少實力也隨之消弱最后自刎失去天下假若項羽在鴻門宴中殺死了劉邦,這樣項羽會越來越恣意嬌縱,失去競爭者,這樣項羽原來的雄心壯志也會慢慢消沉,最后變成一位桀紂之君。即使項羽依靠武力征服了全國,也會像暴秦一樣二世而亡不會長久留存。所以不管項羽的武力多么強大,天下都不會在一位暴君手上流傳百世千世。
讀史可以明志,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除了讓我們大飽眼福之外更重要的可以學會許多品質。在鴻門宴這一故事中,我學會了如何鎮(zhèn)定自若的面對危險,也知道了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議做事果斷堅決。
鴻門宴筆記3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后,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風,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節(jié)”。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于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么?——這沒有什么,僅僅是因為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后人時,正是因為他的鐵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tǒng)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為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tǒng)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yè)。
鴻門宴筆記4
相信了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曾經(jīng)開創(chuàng)歷史上以少勝多戰(zhàn)術先河,被譽為東方戰(zhàn)神的西楚霸王——項羽最后敗給了劉邦。論英雄,項羽更有英雄氣概;論實力,劉邦遠不如項羽。但為何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項羽最終會失敗呢?
還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就從他們的性格入手。其實,在鴻門宴上,只要項羽殺了劉邦,那么結果已經(jīng)不一樣了。但是,項羽的仁義讓他放棄了此念頭?;蛟S他認為,他這樣偷偷殺掉劉邦贏得不光彩,所以難以下手。然而,倘若項羽知道結果,我想他也會一樣殺掉劉邦。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誰不希望當上真正的皇帝一統(tǒng)天下呢?誰又愿意被他人搶奪自己的勝利果實呢?所以,仁義不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當時項羽并沒把劉邦看作是自己真正的對手,他沒料到項羽會成為自己的后患。
可是,在鴻門宴上亞夫范增也“數(shù)目項王,舉所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羽又為何不聽?原來,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天生才智過人,從小研究兵法戰(zhàn)術,他相信自己勝過任何人,所以他自負,孤傲,不善于聽取他人的諫言。每件事情都親自過問。就如秦始皇“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叭齻€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雖然項羽有過人之才,但畢竟他不是神,他不會很好地用人,不能虛心聽取他人之言,是導致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鴻門宴筆記5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zhàn)。此時陳勝被殺,項梁戰(zhàn)死。秦軍名將章邯率20萬主力圍困趙軍于巨鹿,而反秦起義軍首領宋義卻坐觀成敗,延誤戰(zhàn)機。項羽果斷地斬殺宋義,率楚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一當十,殺聲震天,九戰(zhàn)九捷,消滅了秦軍主力,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此時的項羽將他的英雄豪氣演繹得淋漓盡致。
眾人皆知,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帶兵打仗,乃一代梟雄。他身上無處不透露著懾人心魂的威嚴、虎虎生風的氣勢和與生俱來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現(xiàn),似乎其他人立刻變得渺小了。而劉邦,出身寒微,舉止粗俗,為(是)公認的地痞無賴。想當初,西楚霸王項羽無敵于天下,有誰能想到劉邦會這么快地戰(zhàn)勝他呢?但這就是活生生的現(xiàn)實。如同一盤棋局,項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殺,當他把劉邦逼得就要滿盤皆輸?shù)臅r候,劉邦突然妙手轉動,最后竟反敗為勝。
古往今來,多少人感嘆:如若鴻門宴上項羽狠下心來置劉邦于死地,哪里還會再有后顧之憂;如若戰(zhàn)敗時項羽橫渡烏江東山再起,哪里還會落得如此下場;如若……可我想說的是,如若這一切統(tǒng)統(tǒng)實現(xiàn)的話,那他就不是項羽了,而是另一個“劉邦”。沒錯,比起戎馬一生的大英雄項羽,劉邦是個十足的小人,陰謀家。但他卻有著精明的政治頭腦和籠絡人心的技巧,這恰恰是項羽所不具備的,而這又恰恰是在亂世爭雄中獨占鰲頭的銳利武器
鴻門宴筆記5篇600字相關文章:
鴻門宴筆記5篇600字
上一篇:黃鶴樓筆記5篇600字
下一篇:紅與黑筆記5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