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德綁架800字作文
生活中,道德綁架無處不在,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公益”陷阱。很多所謂做公益的機構或個人,擺出的都是名利的棋局,而你不過是其中一枚棋子罷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綁架
最近有兩則新聞比較吸引我的眼球,一則是周立波在節(jié)目里,讓一個女孩子跟親生父母相認;一則自然就是天津災區(qū),需要多位有錢人來捐款救災!
兩則新聞看上去都情理之中,孩子與親生父母相認那是認祖歸宗,捐款救災那是人之常情,但這兩則新聞都被批上了中國數千年來,最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道德綁架!
當然這兩則新聞大家肯定都很清楚,或許也知道了里面的一些內幕,但確實也需要拿出來說一下!
女孩子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請上臺,并被周立波一次一次用語言攻擊,甚至動用道德,親情,看似合情合理,但為何女孩子卻并不想與親生父母相認,這自然也就造成了不一樣的分歧!
有人認為那是自己的親生父母,那是血溶于水的親情,但又有人認為,父母有生她之恩,卻沒有養(yǎng)育之恩,甚至有爆料是將該女孩賣出!
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女孩最終不肯與父母相認,必然有她的難言之隱,而根據播出的節(jié)目來看,女孩現在養(yǎng)父母的家庭條件似乎遠遠要優(yōu)于女孩的生父母,這也是一個原因!
其他信息大家都能在網上看到,但為何道德綁架卻流傳了出來,而且還是在如此公開的節(jié)目!
沒錯,親生父母確實最大,但作為一個主持人有沒有想過女孩子的感受呢?而周立波卻只是一次次的用道德,用親情來逼迫女孩與父母相認!
甚至還有很多網友說女孩沒有人性,如果是自己,哪怕不愿意也會叫一聲!
接著就是天津災難,當我們還沒有從災難中緩過神來的時候,我們已經被英雄和逼捐的新聞炸翻了天!
報道英雄事跡自然沒錯,但在前幾日還沒有捐款新聞的時候,絕大多數網友要的是真相,現在捐款出來了,當看到那些明星沒有捐款的時候,眾多網友便開始逼捐,作為名人你不捐那你下輩子都不得好死這樣的言論,在網絡上并不少見!
我們不得不看清一下自己的位置,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用自己的道德去抹殺別人做的事,就好像我們整天喊著如果打美國我們捐多少,如果打日本我們第一個上前線,但看到小偷就縮了嘴,在網絡上我們天不怕地不怕,罵人從來不怕閃到舌頭,但真正做起事來,哪里都找不到我們的名字!
作為名人,做為公眾人物作為表率捐款那是情有可原,但是就像幫忙一樣,幫你情分,不幫你是本分,難不成不捐就變成了道德低下了?
甚至無數的網友評論,如果我是誰我肯定捐的比他多,你看看人家捐了多少,你再看看你捐了多少,一問到自己的時候,我沒有啊,我怎么捐,如果我有的話我肯定捐啊!
這就是我們中國現在的道德觀念,不捐,不幫,不助就得罵你,誰讓你是公眾人物呢?
我們經常在網絡上職責別人做的不好,罵他人,如果自己在肯定會怎么樣,做的肯定比他好,然后一個勁的說自己是好人,自己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只是因為自己不在現場,只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如果自己是他的話肯定做的比他更好!
從周立波這樣一個公眾人物用道德綁架女孩與父母相認,再到眾多網友用道德綁架逼迫名人捐款,甚至很多網友認為這是合理的,既然合理為什么你不做,其實在我看來,只要自己不做,一切都是合理的,反正不是自己的事,自己的錢!
道德綁架
綁匪綁架人質,十分可恨;但這種綁架是以謀財為目的的。我們可以憤怒,可以吶喊,可以動用警力,可以全民動員,讓綁匪受到法律的嚴懲。但遇到道德綁架的事兒,麻煩就大了。你不能不支持,還不能表示憤怒,就像黑夜走路挨了悶棍,還不知道兇手是誰一樣。你只能苦笑,咬牙,在被窩里捏捏拳頭。
最流行的道德綁架,恐怕是公益二字了。按理說,做公益就像給慈善機構捐款一樣,個人去銀行走一趟就可以了,沒必要吆五喝六,搞得地動山搖,擾得四鄰不安。似乎你捐款,別人也必須要捐,否則,就是人格低下,只有自己品格高尚。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公益只是個幌子,名也想要,利也想要。這算是直線的公益。那種曲線的公益,就是不得利,直奔名去了。名氣大了,利也就滾滾而來了。而純粹的公益,則被擠對得空間越來越小。
我經常遇到些尷尬事,常被朋友邀去參加吃喝,但這種飯局不少是鴻門宴,起初并不知道,等知道的時候,五臟六腑都感覺翻江倒海了。比如說,某位書商朋友,吃了飯,就拿出一份編好的書的文章清單讓我看。我看了,連連點頭,不錯啊,賈平凹,陳忠實,鐵凝,莫言,曹文軒,金波,張之路……都是名家的文章,質量很高。我說:“你這個版權問題怎么搞?”他說:“我這是宣傳他們。”我說:“不用你宣傳吧,這些人名氣夠大了。”他說:“我這是給孩子們做書,公益,他們怎么能因版權斤斤計較呢?”
我頓時語塞。朋友是做教輔的,做得很大。我很生氣,便告訴他:“你做公益,最好自己去做,別拉上別人。人家想做,也不會用你這種方式做。”
我們彼此冷冷看了對方幾眼,從此不再往來。
還有些機構,邀請我去做公益講座。我很反感,反感的不是公益本身,而是這些機構為聚集人氣,擴大知名度,以公益之名來綁架我,在公益背后都有赤裸裸的名利收獲。一個開繪本館的朋友對我說:“安老師,你來給我們講課吧。我要把全國的繪本館做成一個聯盟。”我說:“你做這個做什么?”他說:“我把家長們都攏在一起,繪本館攏在一起,好編書啊,這樣全國繪本館都推!”我開玩笑說:“好主意,不過我建議,最好和教育部合作,把繪本做成課本一樣,那樣全國小學生人手一冊,你做得就更大了。”朋友聽出了我的諷刺之意,從此也不再往來。
生活中,道德綁架無處不在,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公益”陷阱。很多所謂做公益的機構或個人,擺出的都是名利的棋局,而你不過是其中一枚棋子罷了。
道德綁架
在一個無道德社會,道德卻成了最嚇人的標簽和棍棒,這恐怕才是中國大陸的怪誕之處。年度刺痛人心的“小悅悅事件”,在水落石出之后,讓人感受到幾分凌冽的寒意。
兩歲女孩死在朗朗乾坤下,先后被兩輛貨車碾壓而亡,路過十八人陷入被拷問的悲慘境地。他們如果承認有錯,大眾就立馬獲得了勝利;如果不認罪,那就一直盯著,反復折磨,直到他們垂下高傲的頭顱。
我們輕易便可寬恕自己的惡行,但卻絕對不能原諒別人的污點。而似乎必然的邏輯是,因為自身的諸多缺陷,對他人的攻擊便異常兇猛無情——好像在完成一次人生的偉大沖鋒,全然忘記了這是殺戮,會刺疼更多人的心。
支撐我們的倫理基石是:任何別人都應該是道德完善的人,以此要求他們承擔其道德義務,是無可指責的高尚行為。仔細想來,我們只是借此把不忍目睹的血淋淋場面,貌似高尚地化作自己的倫理點心而已。那些無辜的人——《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非常好地復原了現場,證明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看見了血泊中的小悅悅——僅僅因為與悲慘的事件相關,就被迫成了大眾肆意蹂躪的對象。我們知道這種殺戮的有效性,對方根本無從反抗,也無力反抗。我們愈義憤,殺聲愈響,就愈有效果,去除了自身嫌疑,又獲得了道德優(yōu)越感,可謂完勝。不幸的是,我們殺死了一大堆無辜的同類。當然,在我們眼里,本來就沒有什么無辜的人,問題僅僅在于誰會被我們逮住而已。
審判往往具有戲劇性的效果,似乎教育了全社會,維護了某種德行,又卸掉了自身良知包袱。
不僅僅如此,江蘇溧陽一低級官員的微博偷情以及資本達人王功權私奔事件,都帶有道德審訊的意味。官員,一旦和性發(fā)生關聯,整個社會就立即莫名地亢奮起來,好像發(fā)現了肥美的獵物,可以一展絕技,于此獲得巨大的滿足。大眾有追逐施虐的快感的本能,這毫不奇怪,問題在于,媒體樂于鼓動這種本能,并從中收獲“影響力”:我可以拔掉任何人的一張皮,只要我想——當然是沒有毒牙的人,不會影響媒體飯碗的人。
現在看來,律師張顯在藥家鑫一案上,也有故意制造道德審判之嫌。一個冷酷大學生人頭落地了,正義貌似得到伸張,越界的道德涂污卻令人不安:我們真的不得不采取夸張的道德手段致人于死地嗎?處于中國當下情景中的人們,當然理解這種無奈的司法現實,為求公正和正義,反而丟掉了良知和德行,當事人很難不為自己的計謀付出代價。他是否真的會心生不安?如果沒有,這種正義便是有毒的,它將更加讓人墮落。
道德拷問者如此之眾,照例說我們應該看到更多道德的影子才是。事實上,滿街觸目可見不道德的行為。這只有一個解釋:當我們用道德追問別人時,自己驕傲地站在高處;而當我們混入生活海洋中時,也隨行就市成為不道德的人。
世事的詭異在于,做好事的拾荒婆,也被媒體反復追問救人動機,得到表彰后又遭鄉(xiāng)親詆毀和盤剝——當她是一個卑微的拾荒婆時,沒有人會正眼看她一眼,當她做好事出名后,所有的人和官員都要來占便宜,如果占不到便宜,比如借不到錢,鄉(xiāng)親們轉身就會把審判的冷箭射向這個感動中國的人。
小悅悅死了,一番嚴厲地道德審判后,什么也不會改變。我們既是審判者,也是冷漠者,甚至也常常成為作惡者。這就是國情和人心。套用梁漱溟先生晚年的著名句式,我要弱弱地問一句:2012年,世道人心會好嗎?
關于道德綁架800字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