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自我修養(yǎng)的作文4篇
修養(yǎng)如書,精彩其內;修養(yǎng)如樂,怡情無聲。與有修養(yǎng)的人交往,你會感受到人性的美,成為有修養(yǎng)的人,你會體悟到生活的美!本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自我修養(yǎng)的作文,歡迎閱讀。
有關自我修養(yǎng)的作文一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后,往往會給一個總體的評價,如:“這個人素質高”;“這個人有教養(yǎng)”;"這人有風度"或者"這個人太差勁";"這個人俗不可耐";“這人太邋遢”……這些評價都是對一個人修養(yǎng)的評價。那么一個素質高、有修養(yǎng)的人到底需要做到哪些呢?簡單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是靜
少說話,多傾聽。因為愛說話的人,本就失去了一份寧靜的美。而且,言多必失。
二是緩
有句訓誡是,納于言而敏于行,在某種情況和某種環(huán)境下,應該是,納于言而緩于行
三是忍
面對不公,別氣憤,別宣泄。
四是讓
大是大非,涉及到原則問題,不能退讓,要由個人來做出決定;但小事情,盡量聽別人的意見。
五是淡
一切都看淡些。對名利,對金錢,對感情。沒有什么是離開了,就不能活了的東西。
六是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有菱角的壞處,就是讓別人咬起你來很容易下口。
有關自我修養(yǎng)的作文二
古語有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
徜徉亙古,卷卷浩史中,總有股股貪婪之濁流讓我們歷歷在目;渺渺青史里,也總有陣陣廉潔之清風讓我們刻骨銘心。中國,一個禮儀之邦,一個道德之國,無論是孔子還是孟子,無論是屈原還是范仲淹,廉潔之風,修身之氣,貫穿始終。當今世界,物欲橫流,廉潔修身,有時已被金錢,名聲,利欲拋之于腦后。然而,國無廉潔修身之風氣,衰敗傾頹之勢,必將指日可待!因此,反腐倡廉,靜心修身,勢在必行!學生在大學之時,文化基礎學習基本完備,思想尚未受到歪風邪氣的侵襲,猶如初生之犢,若能于此最佳良機修身養(yǎng)性,步入社會后才能婉如出淤泥而不染之蓮,身正心明!
廉如深山幽蘭,不言自芳;欲似長堤螻蟻,無孔不入。要做到達則兼顧天下,穹則獨善其身,實屬不易。因此,廉潔修身,任重道遠!多植荷花塘自清,勤讀修身道自明,名節(jié)重于泰山,利欲輕于鴻毛,功名利祿,只不過是身外之物,品格道德,才是立身之本!面對一疊疊強取豪奪的鈔票,面對一張張后悔莫已的貪官的臉,面對一滴滴發(fā)人深省的眼淚,面對一副副維護廉潔的鐐銬,我們覺悟,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雖不能效彷古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亦可做到,勤以為民,廉以養(yǎng)德,淡以明志,靜以修身!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每一個背離廉潔之道的人,其心本正,而后踏上歧途,究其根本,是心無正綱之向導所致,因此,從今始學廉潔修身之道,從今始立廉潔修身之綱,其重要之勢,已畢現(xiàn)無遺!以史為鑒才能知興衰,以德為綱方能知得失。
當代大學生,倡導的是德才兼?zhèn)?,我們才學智慧已具有,道德修養(yǎng)需完備,廉潔修身,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廉潔,多一次拾金不昧,少一次偷拐搶騙,多一次路不拾遺,少一次貪贓枉法;修身,多一份處事的坦然,少一份無謂的執(zhí)著,多一份真誠的微笑,少一份待人的無禮。讓我們乘著廉潔修身之舟,駛向那前程似錦的未來!
有關自我修養(yǎng)的作文三
生命是短促的,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后世。——莎士比亞
很久以前,有一個哲人,他淵博不俗,心中充滿了智慧,但很少幫助人,也不喜歡在他人困難時給予他人幫助,所以村中很少有人和他交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寺院中投宿,寺中的主持盛情地招待了他,哲人在寺院中找到了一份閑適,整天在院中踱來踱去翻經書。后來哲人告辭,想游學去,臨走之際,在包袱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主持留的字條,上面寫著:你滿腹經綸,這是事實,可你卻不曾像其他香客一樣幫助我打掃寺院,哲人看后慚愧至極,從此他四處施善,幫助他人,逐漸成為了一個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
在今天,我們和從前的哲人一樣,只重視學識,忽視了道德。我們的眼中,知識不多,就是愚昧:可沒有道德修養(yǎng)就是卑俗?;蛟S知識是我們的頭腦,外表,道德就是我們的肢干。我們用道德處理世事,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信念處世,以和藹寬容的態(tài)度待人接物,我們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信念學習,以融會貫通的精神去理解。殊不知,道德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只有道德與智慧交織重疊在我們的身邊,才能更有涵養(yǎng),才能使道德?lián)]發(fā)得淋漓盡致。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從遙遠的孔子到今天的勞模,從古老的《道德經》到現(xiàn)在的道德教育,時代在變,但道德從未改變,它約束著我們,成為了人生的第一準則,仁、義、孝、忠依然是人們追求的“完美”。道德下,我們拚棄損人利己之事,道德下,我們鄙視不忠不義之人。一個有道德的人是珍惜名譽的,用一個高尚的舉動博取社會的青睞;一個有道德的人,既然索取社會就要回報社會;一個有道德的人,只需平和而又正確的處世而不是傖俗的去展示自己的卑劣。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智慧左右,讓道德煥發(fā)出人性的光輝,演繹完美的人生!
有關自我修養(yǎng)的作文四
小的時候,總是以為那種吃飯的時候抿著嘴巴、笑不露齒,甚至走路內八字的女人是很有修養(yǎng)的人。因此極力的模仿,但是以自己的性格實在很難做到。
長大了才知道,是否具備個人修養(yǎng),基本不看外表,主要看個人的德行。德,即品德,是內在的東西,在個人修養(yǎng)的首要位置。行,是由內在品德素質決定的外在表現(xiàn)。這兩樣構成了個人修養(yǎng)。
在我的身邊,我經常發(fā)現(xiàn)有漂亮外表的人不一定就是有高尚品德的人,而外形一般的人往往擁有很好的個人修養(yǎng)。但是人是很奇怪的,往往喜歡通過外表判斷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對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般情況下是做不到深交的,所以也只能根據(jù)外表作膚淺的判斷,于是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外表顯得尤為重要,于是很多偽善的人利用這樣的優(yōu)勢,把自己偽裝成漂亮、能干等等討人喜歡的樣子。
在讀大學的時候,我記得我們班曾經一節(jié)課專門討論這個話題“外貌與能力”,看起來這個討論的結果已經沒什么可爭議的,肯定是能力占上風,事實上,當時討論的結果是外貌在一般情況下比能力還重要,以大量的例證為依據(jù),把對方的觀點壓倒。
在我看來,個人修養(yǎng)絕不只是指某一方面,但也很難做到全面的到位或完美,但是品德肯定是擺在第一位的。
前幾天看電視,一個記者做一個市場調查,專門到商場里挑東西,一般不買,臨走時就想看看營業(yè)員是否會說“謝謝”,但是一個也沒有,有的人甚至表現(xiàn)出厭煩、不滿,在記者的提示下有的人會說下次再來,但是沒有人說謝謝之類的話,記者很失望的在路邊走著,忽然聽見有人說“謝謝您了,下回再來”,循聲找去,發(fā)現(xiàn)是路邊的一個賣報紙的老頭,記者驚喜極了,故意上前去問路,觀察發(fā)現(xiàn)老頭很講禮貌,記者高興了給了他一個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并感謝他為北京的城市文明作出了貢獻,老頭也很意外,自己說了幾十年的習慣用語怎么突然間得到了獎勵,覺得是意外的收獲。他并不美麗,但是他卻會讓和他交流的人感到溫馨,這樣的人我們說就是有修養(yǎng)的人。
看過“有關自我修養(yǎng)的作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