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熱點作文預測
2022年高考熱點作文預測
寫作文是很多小伙伴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但是作為語文這一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各位小伙伴在平時還是需要多加練習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高考熱點作文預測,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熱點作文預測1
窗外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遠遠望去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像籠上了一層淡淡的輕煙,桌上,幾本零亂的書,右手旋轉(zhuǎn)著一支圓珠筆,伴著一個孤單的身影。夜,寂寞如斯,燈,孤單如我。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這種孤燈只影串成的生活已有許多年了,雖然,對于這種生活也感到習以為常,但我所追逐的夢幻依然如夸父尋找的太陽一樣,還在遙遠的地平線之外。當往事慢慢被歲月的塵埃抹去時,當青春只是在無聊與空虛中消耗時,我才發(fā)現(xiàn)“成人教育”并不是我最終的目標。揚一葉輕舟,穿過萬重山,駕一匹神駿,縱橫馳騁,為我的靈魂提供平靜與清涼,使它有所寄托,過去也許是太過于看重一時的成敗得失,使學業(yè)無所長進。而今,高考臨近,常在有雨無雨的夜晚,靜靜地打開心窗……
春天,萬物初露端倪,在艷陽下熠熠生光,心靈更是澄澈空明,驟然體會到生命是需經(jīng)過不安,經(jīng)過躁動,以至迷惑,才能走向?qū)庫o,歸于平和。夏日,烈陽的焦灼難免傷及到春天的孩子,但仁慈的上帝似乎并沒有拋棄這些勃發(fā)生長的生靈,而是帶來陣陣細雨,告訴它們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秋兮,西北風吹拂著蒼寂的大地,路人沒有回首,那收割后的稻田,默默地散發(fā)泥土的氣息。冬至,萬物都靜了下來,只有歲月收藏著來年的種子,展望。
禪悟生命,生命的意義其實只在與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因為生命的所有結(jié)果都是一樣。
人生于世,有許多割舍不下的東西,諸如金錢、權(quán)力、地位和優(yōu)厚的待遇、安逸的生活,但天道吝嗇,好事不會讓一個人占齊全,就像維納斯留下美麗的遺憾。有無相生禍福相依,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所以生活的智者知道“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一只倒霉的狐貍被捕獸夾套住了,它毫不猶豫的咬斷小腿而逃命。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會放棄生命的小腿,連一些附麗、欲念和虛榮都舍不得,選擇放棄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多的是對人生的透徹和一種超然的境界。我們也不要去想學業(yè)的不理想,前景的不樂觀,貪圖享受和功成名就重來都是一對冤家,必須放棄一個!
人的一生想得到的東西太多,但無法擁有時,我們必須學會放棄,這不僅是生命的抉擇,更是人生的一種成熟,一種生命的智慧。
高考熱點作文預測2
暮色四合,流水濺花,夜色從潺潺的水面浮起,徜徉于曲徑之上,淡淡的玉盤揮撒著風韻,從樹縫里篩下片片舟楫,隨風舞動,獨然而立,歸鳥的柔柔囈語在觸手可及的星空傳遞,一帶殘荷,凝結(jié)著淺淺的月色。
涼意漸深,黯月斜掛,通透著清幽的氣息,淺吟低唱而行跡肆恣,晃忽間輕舟已過,層層月光鋪在水流之上,遙不可知的密林深處傳出聲聲清嘯,流露著不可企及的蒼茫,是誰,感傷于這清輝幽映的月夜。
一股暗香若有若無的飄至,于舟頭把酒,御水臨風,恍若月落清酒,賦醉者之回首,幡然醒司,香——自心出。
兩岸古木在風中低語,道不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怕也只有那破敗的荷葉方能懂得那些“莫柔弱于水”的傾訴,風乍起,樹影搖曳,落木繽紛,如鏡的江面泛起層層漣漪,遠遠開散而去,似在尋覓遠方的歸宿,斑駁的樹影刀光劍影般交錯著、重疊著,如觀流水般地思憶著往事,思憶著逝去的年華。
一江水,是身佩蘭草的屈子的眼淚,是風波長逝的岳家的忠魂,是壯心不已的夜瀾風雨,是遺恨五丈原的出師未捷。思絮,不知從何時起,終于何時了,輕波卻依舊……
不禁長吟,“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落認家。”流浪,似片片離木的枯葉,隨波逐流,任風起雨落,亦或天高云淡,白駒過隙間已飛下千尺,遙望遠方的未知,愈走腳步愈沉,最終無法再抬起,是的,是該回去的時候了,可是流水不復,一片落葉亦使滄海桑田,那破敗的荷葉是否也是為了尋根呢?尋根,應(yīng)是一種遙遠的追溯,它需要耐心,需要時間的洗滌,更需要一顆虔誠的心,尋根的結(jié)果故然撼人心神,而重要的應(yīng)是它的歷程,那是對先人的渴盼與追求,如今夜的月,雖黯淡卻迷人。
這片江已不知送走了多少斷魂客,那輪月又摧下了幾度相思淚,如果荷葉有情,它又怎忍零落呢,零落,是因月夜,因刻骨的相思摧人老去,而通靈的葉,亦應(yīng)感受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她喚它歸來,她喚它孤獨的魂,千百年來不知已有幾多嗟嘆。
聽著月光傾瀉面下,打破寧靜的夜空,打破微波粼粼的江水,打破片片荷葉,只留下清酒,依舊漂散……
高考熱點作文預測3
娟子上學前,最喜歡戴著眼鏡,笑瞇瞇地看老師。她總是托著下巴想自己將來的老師,會不會是這樣?想??!忽然自己就坐進了教室,一個戴眼鏡的老師對著自己笑,娟子也笑了,忽然一切又不見了,娟子揉揉眼,哦!原來是個夢。
又一年的夏天,娟子扎著羊角辮,背著小書包上學了。娟子發(fā)現(xiàn)講臺上的老師戴著眼鏡笑瞇瞇的,娟子好高興?。∷孟矚g這位李老師,李老師笑起來像媽媽,聲音好聽極了。李老師也喜歡活潑、可愛又聰明的孩子。
一天,李老師講《月亮》這一課,她輕輕念著:“彎彎的月亮小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念完后,李老師問:“同學們,你們說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呀?”
“像小船?!薄皩?!這位同學說得對極了!”
“像鐮刀?!薄皬潖澋脑铝磷钕耒牭读恕{慃愓f得真好。娟子,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呀?”
“老師!彎彎的月亮像外婆院里結(jié)的豆角?!本曜诱J真地說。
“哄!”教室里響起了笑聲。李老氣得臉發(fā)白?!熬曜樱辉S說月亮像豆角,聽見了嗎?”娟子低下頭,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見彎彎的月亮像豆角,為什么老師會生氣還不許說?她好不服氣:彎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二十后,娟子也成為一名老師,她總忘不了那豆角月亮。她講《月亮》那一課時,也問道:“同學們,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呀?”有的說像鐮刀,有的說像小船,有一位叫李佳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說像豆角。娟子好?。【曜诱f:“李佳同學說得正確,彎彎的月亮是很像豆角的。同學們!彎彎的月亮像什么?答案是豐富多采的。不能只拘泥地說別人說過的,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新的想法。”
又二十年過去了,娟子老師仍不改初衷,仍教育著孩子們“豆角月亮”,她不斷地鼓勵孩子說自己的話,說別人沒說過的話。有一天,娟子老師收到一封信,信是一位叫李佳的作家寫來的。信里寫著:娟子老師,我是您的學生,謝謝您沒有扼殺一個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謝謝您的“豆角月亮”。
高考熱點作文預測4
席慕容說: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不會敗落。 闊別故鄉(xiāng)多年,我才吟出這一句詩的滋味?;蛟S,“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記憶,經(jīng)歷時光的打磨,反而愈發(fā)清晰了。
夢中常?;氐焦枢l(xiāng)。那是一個安謐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間,總有幾聲歡快的蛙鳴,老牛“哞—哞—”的呼喊。有時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戲,水花常常濺在挽起的褲管上……宿舍的人說我常常在夢中笑出聲。
時間就像是一條寬廣的河流,緩緩地從大堤上流過,洗去了塵埃,濯新了記憶。故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來從未消失過。我常常懷念那些淳樸的鄉(xiāng)親,他們是不是也同樣惦念著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緊緊拽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開。那些紅燭,燈光,悠揚的薩克斯,快節(jié)奏的列車……一切向我涌來,讓我不知所措。想像中的城市應(yīng)該是多一些安寧和淳樸的,一如我的故鄉(xiāng),那個多年來魂牽夢縈的地方。
時間有時候很慢,特別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時候,我在日歷牌上用鮮艷的紅筆圈出每一個收信的日子。對我來說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銘記的日子。圓圓圈圈,紅色有時密有時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歷上,記載著好多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記憶。日歷不只明示給我時間,更給了我許多美好的記憶。也許,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說的“根”的感覺吧。
問及故鄉(xiāng),回信中常說哪里變了,哪里沒變。于是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記憶也一點點修整,一點點完美。時間固然更改了故鄉(xiāng)昔日的容顏,卻風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記憶。
某日在鍵盤前敲文字,洋洋灑灑一片全是記憶中的故鄉(xiāng)。隔幾日匯款單來了,除了稿酬,還有一句:
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不會敗落——席慕容
拿到單據(jù)的那一刻,淚水盈滿面頰。我不知道是誰特意寫給我的這句話,也許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記憶中的故鄉(xiāng),時間愈久便愈有分量。時間又怎會風化她在我心中的記憶呢?
我的故鄉(xiāng),我心中的無花薔薇,千載盛開……
高考熱點作文預測5
沒有春節(jié)不是流動的,也沒有春節(jié)不是走動的。這是以往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常態(tài),熱熱鬧鬧、走親串戶、朋友相聚,動起來的春節(jié)被視為祥和、歡樂的時節(jié)。
然而,這個春節(jié),真的不一樣。一個現(xiàn)實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疫情還在持續(xù),全國人民為此揪心。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與心態(tài),過好這個春節(jié),值得我們細細思量。春節(jié)的流動、拜年的走動、廟會的人頭攢動,這些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的過年方式,在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此時,“動”的年節(jié)莫若“靜”的歲月。人們越是大規(guī)模流動,越是大范圍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傳染的概率。走動起來還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難看透其中的得失,既為人也為己。事實上,不走動也能過好年。技術(shù)發(fā)達了,信息拜年、視頻祝福、在線聚會,都不失為一種時尚,那些以往通過面對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邊,過年禮儀一樣也缺不了。
此時,“動”的腳步莫若“靜”的心意。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各條戰(zhàn)線上的“勇士”都已經(jīng)動起來了,他們?yōu)榱烁嗳说纳踩?,以這樣一種方式過了個“動”的年,是真正的大無畏。相反,對普通人來說,如無特殊情況,宜靜不宜動,什么自駕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門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會等等,都不妨在冷靜且理性地審視下做個宅男宅女,不遠行、不扎堆、少聚會?,F(xiàn)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離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實際行動護佑早日戰(zhàn)勝疫情。
此時,“動”的沖動莫若“靜”的責任。正視才能重視。充分認識人員流動對疫情防控的難度、充分認識人員聚集對疫情防控的壓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過年與抗疫的辯證關(guān)系?,F(xiàn)在,不少地方已經(jīng)動起來,或是響起村里大喇叭,“各過各的節(jié),沒事別瞎串”;或是群發(fā)提示信息,“春節(jié)在家發(fā)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順口溜,“出門就把口罩戴,切莫隨意亂吐痰”……這樣的“動”不是沖動,這樣的“動”既是行動又是保護,因為此刻,每個人的“靜心”“靜態(tài)”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對防病防疫盡的一份責任。
時間不等人!時間屬于奮進者!我們正在全力與病毒賽跑、與疫情賽跑,也一定會戰(zhàn)勝病魔、戰(zhàn)勝疫情,需要爭分奪秒、眾志成城。每個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有義務(wù),每個人都應(yīng)該以“靜”致敬那些堅守的、“逆行”的英雄們。如此,我們一定會風雨無阻向前進。
高考熱點作文預測6
《荀子·大略》中曾介紹過三類人才,其一是“口能言之,身不能行“謂之理論型人才;其二是“口不能言,身能行之”,謂之實干型人才;其三是“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謂之全才。對于以上三種人才的選擇,我更愿意成為第三種人才類型——“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全才。因為全才是連系實干家與理論家的橋梁紐帶。實干與理論的結(jié)合,才能真正為國之大器。
理論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必要因素,理論以其獨特的視角指引著我們向遠方邁進。理論型人才由此可視為社會的源動力,如前國家副總理胡喬木,就是我黨理論性人才的杰出表。實干是國家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前國務(wù)院總理周恩來,就是我黨最杰出的實干家。
實干是憑借踏實肯干的精神完成計劃、達到目標,實干興邦。實干型人才由此可視為社會前進的開拓機。但正是基于兩者的屬性不同,我才更愿意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因為只有當開拓機與源動力有機的結(jié)合,才會使社會真正有力不斷地向前發(fā)展。當空有理論,而不知以行動來實現(xiàn)時,我們就像手拿著加速器卻無處安置,最終動力便會枯竭;當只知埋頭苦干不知尋找方向時,我們就像無頭的蒼蠅亂飛亂撞,遲早撞墻而亡。所以,我們當下最應(yīng)培養(yǎng)的是能夠?qū)嵏膳c理論相結(jié)合的人才,即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捌鋵嵗碚撆c實干的結(jié)合可以比為古代的文臣與武將,就像趙國的廉頗與藺相如兩人齊心協(xié)力,趙國才能和諧安寧。因此,如今也只有理論導航,實干開掘,理論與實干并行,國家才能獲得最好的發(fā)展。
但培養(yǎng)全才型人才時,大忌便是泛泛而為。培養(yǎng)出的人才常常是口能言之,而言之無物;身能行之,而漏洞百出。所以,我們在一味追求于復合型人才時,我們也要適可而止。當本身不具備聰明睿智的頭腦時,便不用刻意強求,而要以理論闖出一片天下,成為大國“工匠”;當本身不具備執(zhí)行的高效能力時,也不用執(zhí)念于行動力上,只要在理論上多費點心思,也可為國家發(fā)展添磚加瓦。由此可見,無論實干與理論,掌握了哪個都將必定成為出彩的國人。
“人生最高境界在于有所做為”,這是恩格斯的判評準則。理論型人才以方向?qū)ξ覀円龑в兴鰹?實干型人才以肯干精神幫助我們實現(xiàn)目標有所做為。但全才既以其敏銳的視角、又以其無懈可擊的行動力,推進著社會的發(fā)展。所以,我認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才最有做為,才能攀登人生之巔。我愿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全才,為社會發(fā)展,為國家興盛貢獻出綿薄之力。
高考熱點作文預測7
在宗法制家族無礙于歷朝歷代綿延之后的今天,有誰會想到它也會成為爭議的焦點呢?當家假日長輩召開的家族聚會成為年輕一代人的苦惱,其本質(zhì)是傳統(tǒng)文化的式微,更是青年人正在失去其根基之狀態(tài)。
的確,家族聚會自古而有之,想必不愿參加之人也自古而有之,而如今爭議之所以激起波瀾無疑是因為如此之爭議已成為社會共同問題。作為年輕人,我可以充分地理解小王的心情——在面對一群自己并不熟悉的長輩關(guān)于學業(yè)、事業(yè)與嫁娶等一系列直接的發(fā)問時,會感到無所適從實屬必然;況且在人口遷移如此輕而易舉的當今,各地區(qū),尤其是中原地區(qū)的宗族基礎(chǔ)早已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彼此漸行漸遠的同族人,能重聚首已屬不易,更別提相聚時的冷淡氣氛。小王的苦惱確有其根據(jù)。但值得注意的是,長輩們召開家族聚會的時間選在節(jié)假日。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節(jié)假日其目的無非有二:緬懷先人和慶祝闔家團圓。
當人人都在為“年味兒淡了”而嘆息時,家族的聚會無疑是一個散發(fā)著團圓氣息最大的發(fā)熱源。其次,從歷史淵源的角度探索,不難發(fā)現(xiàn),不論是世界、國家還是地區(qū)范圍內(nèi),對人口一個重要的劃分就是民族。正因有了長期歷史形成過程和法律的條文保護,民族內(nèi)部才自覺形成了一條無形的紐帶,民族的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因此天然合理;同樣,作文民族的衍生體,家族同樣擁有其歷史存在的合理性。
正如“姓氏”的存在,根本上是為了鞏固家族的緊密性。再者,回到現(xiàn)實意義,當下的家族體系早非古代時那般陰森可怖、男尊女卑、等級分明了,其更多時候只依靠血緣和一些極強的意識形態(tài)——長輩心中對后代們深深的掛念維系。筆者認為,這點是小王應(yīng)該承認的。故當從各個角度分析過后,不難得出,小王的行為首先是忽視了家族是幾乎一切傳統(tǒng)行為存在的基礎(chǔ)的事實,其次低估了宗族制度的普世價值。
正如前文指出,諸如小王一類的年輕人已不算少數(shù)才有可能形成的社會爭議,筆者認為雖然傳統(tǒng)家族觀念的確具有相當合理性,但如若始終不能夠讓年輕人接受,最終在年代上形成斷層,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為此,除了(與其)通過小王的父母、長輩對其施加言語上的壓力,不如通過其他更溫和的方式讓年輕人不再抵觸家族聚會。引領(lǐng)他學習、了解家庭、家族在歷史中的演化過程應(yīng)該是第一步,其次便是能平心靜氣地帶領(lǐng)他回味家族曾帶給他的美好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這個時代最應(yīng)該具有的家庭的關(guān)懷,發(fā)自內(nèi)心的噓寒問暖。
作為小王,乃至小王代表著的新一代人,只有真正了解到了家族情懷的普適價值,才能最終上升到國的層面,擁有了“家”,才最終能擁有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家國情懷。
高考熱點作文預測8
最近,某大學一位講古詩的教授以其幽默另類的講課風格而成了“網(wǎng)紅”。但是,他的講課方式也受到了一些專業(yè)人士的批評和質(zhì)疑,專業(yè)人士指出,他的幽默感含有錯誤的認識,甚至還消解了詩歌本身的美。因此,我并不認同他這種獨特的教學方式,因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必須首先保證其內(nèi)涵的正確性。
教授采用幽默的教學方式確實可以給課堂增添幾分樂趣,但其前提條件是要保證所教的東西都是正確的,否則,過程是有趣的,結(jié)果卻是無知的,甚至是有害的。
教授用“接地氣”的幽默為古詩講解增加了許多不尋常的現(xiàn)場感,這確實是有創(chuàng)意,但卻把詩歌原有的意蘊、意境改變了,消解了詩歌本身的美。這不僅是對詩歌的誤解,更是對詩人的不尊重。如果詩人或是在窮困潦倒時愁苦傷感,或是在國破家亡時悲痛欲絕,或是在官場失意時憂郁憤懣,而教授卻以開心快樂的幽默的方式來講解,這樣不僅不能走進詩歌去感受作者真實濃郁的情感美,甚至還有幸災(zāi)樂禍之嫌。
像教授這樣因追求形式上的新穎獨特而損害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和本質(zhì)的現(xiàn)象,在社會生活中常有出現(xiàn)。一是將經(jīng)典名著改編成影視劇或短視頻,譬如有人讓《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騎自行車與穿泳裝打球的林黛玉一見鐘情,卿卿我我。二是在文娛節(jié)目中惡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譬如有喜劇演員賈某用花木蘭形象去一味地迎合觀眾低俗的趣味追求。
三是利用圖片或繪畫扭曲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形象,譬如有人把孔子、老子搞成穿上西裝、打起領(lǐng)帶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人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視率或點擊率,賺取足夠的流量,獲得可觀的商業(yè)利益,極盡標新立異之能事,嚴重地損害、褻瀆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核,極大地誤導了國民。
好在還有不少人仍在認真嚴謹?shù)睾霌P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他們將傳承的獨特方式與文化內(nèi)涵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央視劇組用電視片《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傳統(tǒng)美食文化;央視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經(jīng)典詠流傳》用比賽、演唱的方式來傳承中國古詩詞文化;綜藝節(jié)目《上新了,故宮》通過制作一些契合故宮文化內(nèi)涵的精美物品來傳承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這些人用獨特的方式正確有效地弘揚了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廣受國民的肯定、喜愛和追捧。
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穩(wěn)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我們應(yīng)該好好地尊重它,弘揚它。我們不需要只有獨特的傳承方式、卻沒有正確內(nèi)容和美感的文化。
我們身為21世紀的青年,更要嚴謹行事,不要只去追求光鮮亮麗的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內(nèi)在的東西,正如那位教授講古詩一樣,不可為了幽默的有趣而將錯誤傳授給他人。傳統(tǒng)文化需要正確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