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生活:巷子里的柔軟時光
回憶生活:巷子里的柔軟時光
小時候 ,奶奶就牽著我,在小城的街巷串門,南關(guān)口、草店子、九曲彎、烏龍巷,天后宮里住著些我的親戚、同學(xué)、同事。 早晨,我們在煤爐子的味道里醒來,在巷子口吃罷早餐,上學(xué)、下班,都是走在這些路上。
每天只有等這些人走后,巷子里才又會安靜下來。僻靜的小街道,偶爾傳來幾聲麻雀的嘰喳聲,風(fēng)里揚(yáng)著些淡淡的刺槐花味道;街道兩旁,高高低低的房子連著山墻,門與門相望,就看得見對面人家的堂屋。有些人家的屋前,稍稍有些空閑的地方,也都被利用起來了,用破舊的水缸或是舊瓷臉盆種些梔子花、茉莉花、萬壽菊、雞冠花,蒜苗、小蔥、茴香等,老人們笑容可掬的打理著它們,生長得油亮亮的。嬸姨們閑座在堂屋門口,慢吞吞的掰著豌豆莢,煤爐子里,飄溢出臘肉羅卜湯的味道,在這里,“窗”是關(guān)不住秘密的,真的是,一家熬湯整條巷子都聞著香。
這些老門老戶的街鄰們,彼此都論輩份稱呼勝似親戚,確實(shí)是應(yīng)驗(yàn)了那句老話,遠(yuǎn)親不如近鄰。遇到了哪家有個紅白喜事,孩子參軍上大學(xué),老人生病住進(jìn)醫(yī)院里了,都會湊些份子錢送過去,坐下來說幾句吉祥話,家里做點(diǎn)可口的,總是左鄰右舍送些過去,雖說是湯多肉少,卻是滿滿的一份心意!娃子們放學(xué)回來,家里大人不在,隨便走進(jìn)哪家,喊聲嬸姨就在堂屋坐下寫作業(yè),吃飯跟在自家一樣,這就是,巷子里的生活,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夏夜,吃罷晚飯后,各家搬出涼床草席,在巷子口、有風(fēng)的地方乘涼。早晨買回來的淅河金屯花皮西瓜,在井水里浸透了涼氣,一刀下去,紅彤彤沙沙的瓜頓時裂開,分割好的西瓜,盛在瓷盆里端出去分給鄰里,大家坐在那里,吃著西瓜,下象棋,打撲克,扯著家常,講著電影,爭論著參考消息上的事,娃娃們,在大人們的七嘴八舌里,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秋末,各家屋前的門板上涼床上曬著羅卜絲、干扁豆、干苦瓜、大白菜,賢惠的主婦們總是在這時買回大量便宜過季的菜,趁著好日頭,忙碌的腌制各種菜,以便在冬季及來年清明前食用,精打細(xì)算的,把小日子安排得順順溜溜的……
我喜歡在巷子里走走,撫摸那些斑駁的磚墻;猜想這些巷子,那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和它的來歷;看看那些在冬日的晌午,靠在椅子上咪著眼曬太陽的老人們;還有那些還沒有褐色的春聯(lián),書寫的吉祥如意;看看那些不名貴的花草,今年又花開幾許;掛在堂屋里的福祿壽,墻上的黑白相片歲月春秋。
喜歡聞羅卜湯的味道,喜歡這些普通人家的細(xì)碎時光,這里沒有圍墻門崗的生活,沒有保安管制的智能門卡。在這里,那些沒有見過世面的老人們,在煤爐子的味道里燃起生活,在嗆嚊的炊煙里撫養(yǎng)兒女,在談著各家的三長兩短里,閑扯著,就把情理與規(guī)矩理順了,并傳承下來……
我喜歡這里,我只是個巷子長大里的孩子。
【本文作者:小菊(微信公眾號:隨州文藝)】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