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成語小故事新素材
積累是寫作素材源源不斷的良方,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積累,寫作就無從談起。積累,是寫作的本和源。成語故事素材對我們的作文也有所幫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成語小故事的2017高考作文新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7高考作文成語小故事新素材一
空穴來風
楚國人宋玉,是屈原的學生,也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有一次,他陪著楚頃襄王到蘭臺去游玩,這時,正好有一陣涼風徐徐吹來,頃襄王披著的衣襟,覺得很涼快。“好涼快的風!”頃襄王愉快的說,“這是我和老百姓們共有的呀!”宋玉因為頃襄王淫樂無道,把他老師屈原貶到了漠北,想借著“風”這件事情來諷刺頃襄王,就說:“這風是大王你獨有的,老百姓哪有資格和您共有呢?”
頃襄王覺得風的吹拂是不分貴賤的,現(xiàn)在聽說是他獨有的,倒覺得奇怪了,就把宋玉叫來,叫他說說道理。宋玉說:“……枳樹彎曲了,就會有鳥在上面做巢;空的洞穴中,也會因為空氣的流動而產(chǎn)生風……”停了一下,宋玉再用譏刺的口吻說:“皇宮里面,因為地方清靜,產(chǎn)生的風自然清涼,這是屬于貴族的;而老百姓們因為住在陋巷里,產(chǎn)生的風自然都夾有泥沙惡臭,那種風才是屬于老百姓的……”
2017高考作文成語小故事新素材二
十行俱下
南朝梁武帝制衍第三個兒子蕭綱,從小聰明伶俐,記億力很強。他四歲開始識字讀書,能夠過目不忘;到六歲時,已經(jīng)會寫文章了。
梁武帝對蕭綱如此好學非常高興。有一次,特地把他叫到跟前,當面出了一個題目,要他做一篇文章。蕭綱略一思付,不慌不忙地提起筆來就寫。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寫成了一篇詞句整齊對偶的驕文,擅長文學的梁武帝一看,字的聲韻和諧,詞藻華麗,不禁贊嘆道:“你這孩子呀,真是我們蕭家的東阿王!”
東阿王是三國時魏國著名的文學家曹植的封號,由此可見梁武帝對蕭綱評價之高。
隨著年齡的增長,蕭綱讀的書越來越多。據(jù)說他閱讀的能力很強,讀書的速度驚人,能夠十行同時閱讀下去。用這樣的速度讀書,當然能博覽群書,寫起詩賦文章來也得心應手。
十一歲那年,蕭綱被任命為宜惠將軍、丹陽尹,開始處理郡里的各種事務。他雖然還是個少年,但因為讀的書多,知識廣博,因此處理事務有條不紊,頗有見地。
二十八歲那年,蕭綱因長兄蕭統(tǒng)去世,被立為太子。從此,他就長期住在宮內,經(jīng)常和當時著名的文士徐漓、廈肩君等人一起吟詩作賦,過著悠閑的官廷生活。
蕭綱的文才很好,但長期屬于深官,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因此老是以輕靡緒艷的文辭描寫上層貴族腐朽的生活,所作的詞賦格調低下,當時被稱為”宮體。”
公元549年,軍閥侯景率匆叛軍攻破京都建康,梁武帝憂憤而死。蕭綱即位,為梁簡文帝。過了兩年,侯景派人用毒酒害死了他。
2017高考作文成語小故事新素材三
為富不仁
戰(zhàn)國時,騰國很弱小。當時各國諸侯都為開疆拓土而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尤其是大國諸侯隨便制造一個事端就向小國興兵。戰(zhàn)勝之后,小國輕則割地賠款,重則國家從此消失。大國諸侯嘗到了甜頭,發(fā)動戰(zhàn)爭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喊殺之聲在華夏大地上回蕩,戰(zhàn)爭風云經(jīng)年不散,把那個時期稱為戰(zhàn)國,真正的名副其實。
滕國本來就國勢衰微,到了滕文公繼位時,面臨的局面更為嚴峻:府庫空虛,民生凋敝,四周列強環(huán)伺,虎視眈眈,隨時都有亡國的可能。滕文公決心收拾殘局,振興滕國。他首先征詢朝中文武官員的意見,讓官員們拿出治國興邦的辦法。
滕國官員覺得這個題目太大,不知從何處著手,一個個都像鋸掉了嘴的葫蘆,開口不得,悶悶不語。滕文公一氣之下,命令散朝。滕文公回到宮中憑欄遠眺,默默沉思。他忽然想到,大學問家孟子現(xiàn)今正旅居滕國,為什么不請教他呢。
于是,滕文公輕車簡從,來到孟子住處。孟子見國君親自前來,覺得有些意外。滕文公落座之后,首先問道:“老朽不過是一介布衣,不敢勞駕國君,如有疑問,老朽樂于效力。”滕文公長嘆一聲說:“您是大學者,大賢人,所以特來請教。您知道,滕國兵微將寡,國家貧弱,依先生之見,怎樣才能使滕國早日富強起來不受鄰國欺侮呢?”孟子見滕文公態(tài)度誠懇,便直言相告說:“人民是國家的本源,把一個國家比喻為大樹,那么人民就是樹根,樹根越發(fā)達粗壯,才能使技干強健,樹葉茂密,大樹才能茁壯生長呀。”滕文公問:“怎樣才能使樹根健壯呢?”孟子說:“當然要施仁政,孔子說:仁者愛人。要珍惜民力,不要做勞民傷財?shù)氖虑椋灰S意增加人民的負稅。人民安居樂業(yè)了,還愁國家不富嗎。陽虎說的想發(fā)財就不能講仁義這句話十分荒謬。對一國之君來說,只有講仁義才能使人民愛國,人民才肯為國家效命。如果,國君橫征暴斂,弄得人民怨聲載道,人民當然不愿為國君效力了。”滕文公面露喜色,決心在國內推行仁政。
看過“2017高考作文成語小故事新素材”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