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jié)初二作文600字
農(nóng)歷臘月初八,中國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臘八節(jié)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此日,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打掃房屋,祈福迎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臘八節(jié)初二作文600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臘八節(jié)初二作文600字【篇1】
1月5日,人們將迎來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jié)日,稱為“佛成道節(jié)”。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也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繁多。其中以北京最為講究,摻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臘八粥吃了幾天還有剩下的,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在民間,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也有在這一天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臘八節(jié)初二作文600字【篇2】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已至歲末。我的記憶深處又響起了小時候外婆常常教我唱的那首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這些年一到臘八,我就會想起外婆煮的臘八粥。臘八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外婆就會準備好食材,有鮮紅的大棗、乳白色的蓮子、黑中帶紫的黑米等。臘八一早,外婆架起一口大鍋,燒開水后先放入難煮的雜糧,就這樣一直熬呀熬,熬到雜糧們開了花,咧開嘴笑了,再加入其他易爛的食材,繼續(xù)用文火慢煮。為了防止糊鍋,外婆會不時地打開鍋蓋,用勺攪拌幾下。這期間我會一個勁地問:“外婆,臘八粥好了沒?”外婆看著垂涎欲滴的我,總會慈祥地笑著,點著我的鼻尖說:“快了,小饞貓?!?/p>
粥終于煮好了,一揭開鍋蓋,香氣四溢。外婆盛出一碗臘八粥,加上少許白糖,小心翼翼地端給我,碗中的粥那是五顏六色,紅中透著白,白里夾著黃,顆粒晶瑩,我迫不及待地嘗上一口,真是香甜軟滑,那種甘甜的滋味從舌尖一直流淌到我的胃里,也流入了我的心田。外婆總會一邊叮囑我小心燙,一邊和我說著臘八節(jié)的來歷和她小時候過的那些苦日子……讓我知道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了解了臘八節(jié)傳統(tǒng)的民俗,讓我懂得了人要學會感恩!
可是如今的外婆遠在北京,我很想念她,甚是懷念外婆煮的臘八粥,那種香甜的滋味讓我難以忘懷,那是幸福的味道,是外婆濃濃的愛。
外婆,明年臘八,我多想能再喝一碗您熬的臘八粥,外婆,我想您了!
臘八節(jié)初二作文600字【篇3】
每年農(nóng)歷的十二月,我們都叫臘月,十二月初八就是臘八節(jié),稱作臘八,在這一天我們中國人要喝臘八粥,你喝了嗎?昨天早上,我沒有喝臘八粥,是因為時間不夠,媽媽說只吃餃子就可以了。可我知道我們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麥仁、花生、紅棗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比喻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
為什么要叫臘八節(jié)呢?為什么要把農(nóng)歷十二月稱作“臘月”?帶著許多疑問,我從網(wǎng)上查找到了資料。原來,臘祭所拜之神據(jù)文獻資料所載有:一為先嗇神,祭神農(nóng);二為司嗇神,祭后稷;三為農(nóng)神,祭古時田官之神;四為郵表畦神,祭始創(chuàng)田間廬舍、開道路、劃疆界的人;五為貓虎神,祭其吃野鼠野獸,保護了禾苗;六為坊神,祭堤防;七為水庸神,祭水溝;八為昆蟲神,祭以免蟲害。共有八種,因此又稱為“臘八”;因為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nóng)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所以把十二月稱作為臘月。
在臘八節(jié)里,除了要喝臘八粥以外,還有哪些習俗呢?有祭祀的習俗,從先秦到唐宋,再到明清都要敬神供佛。直到現(xiàn)在,我們都在臘八節(jié)里喝臘八粥,做臘八蒜、臘八豆、臘肉、臘腸等;還凍冰冰,這個最有意思了,有的地方家家都要在臘月初七夜,為孩子們“凍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紅蘿卜、白蘿卜刻成的各種花朵,用芫荽作綠葉,擺在室外窗臺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凍起了疙瘩,便預兆著來年小麥豐收,表達了勞動人民期望豐收的美好愿望。然后將冰塊從碗里倒出,五顏六色,晶瑩透亮,非常好看。孩子們?nèi)耸忠粔K,邊玩邊吸吮。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人們就要采購年貨,年味是越來越足了,告訴我們快要過年了。原來,臘八節(jié)的習俗這么多,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臘八節(jié)初二作文600字【篇4】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睋?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敃r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后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qū)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qū)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yǎng),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節(jié)初二作文600字【篇5】
每年農(nóng)歷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jié),聽大人們講,臘八節(jié)是古人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并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意思,每年的臘八節(jié)仍然是冬季中最熱鬧、最喜慶的一個節(jié)日。
說到臘八節(jié),就不能不說其中最重要的風俗——喝臘八粥。對于喝粥的文化,自然有好多說法,有民謠曰: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紅豆紅,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天更寒;豌豆豌,做官切莫貪。
原來呀,這些來自民間的諺語還有這么深刻的道理,喝臘八粥有這么多文化呢。這不,我家今年還做粥吃,但卻不是外婆做好送來的,媽媽要親自下廚啦,這可高興壞了我,既可以看到做粥的全過程,又可以給媽媽當助手,學做臘八粥。
媽媽說,熬臘八粥的傳統(tǒng)做法,需要前一天晚上浸豆子,將各種豆類備料浸泡到位,第二天早晨才可以做的,如今很多老人還延續(xù)著這樣的做法,但年輕人就不同了,用高壓鍋照樣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浸好各種豆子,這叫“高科技”。也不知是媽媽故弄玄虛,還是真的有科技含量,反正媽媽這次熬粥是在臘八當天早晨熬得。
那天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忙碌開了。只見她圍上圍巾,挽起袖口,先將各種備料按照比例擱在一起,然后開始淘米、洗紅棗。我被媽媽不時地傳喚著,一邊遞盆子,一邊端水,忙的不亦樂乎。弄好了這些,然后將所有備料下到高壓鍋里,添好水,加了幾勺食堿,打開煤氣閥門,開始“烹飪”了。
十五分鐘后,媽媽關掉煤氣,將高壓鍋里已經(jīng)燜爛的豆粥倒在普通鍋里,加里一些冰糖,再進行慢火煮。媽媽說這個過程最講究火候,慢火才能煮出好粥。果然,一會兒粥香就從鍋里溢出來。
大約半個小時后,粥熬好了,全家人圍坐在桌子旁邊品著媽媽煮的香噴噴的八寶粥,談論著今年的收獲和喜慶的事兒,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童年的記憶很多,媽媽熬得臘八粥夠我記憶很長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