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三國人物的作文
東漢末年分三國:曹魏、蜀漢、孫吳,戰(zhàn)火紛飛,英豪迭起,無數(shù)英雄叱咤風云,文如諸葛司馬郭嘉賈詡,猛似呂布關羽趙云典韋。而這些英雄的排行仍沒有定數(shù)。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帶來描寫三國人物的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國人物的作文篇1
在我們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里,有這麼一個人,他既機智過人又愚不可及,既坦率真誠有狡猾奸詐,既心胸豁達有小肚雞腸,既是菩薩心腸又是小人嘴臉,沒錯,如此自相矛盾的人,正是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風流人物——曹操。
曹操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輕時便當上了官,他厭惡官場的陰險狡詐,憎恨那些貪官污吏,年輕氣盛的他,有著鴻鵠之志,所以他不愿意與那些人同流合污。執(zhí)政為民。見義勇為,為名除害,兩袖清風。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東漢年間,天下大亂,烽火連天,民不聊生。他親眼目睹這個動蕩不安的社會,便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統(tǒng)一天下,并且已經牢牢的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深根。從此,他為了這個夢想開始在這條漫漫之路上艱苦跋涉……
可是,他的人格卻發(fā)生了巨變。竟忘恩負義的殺死了救他多次的項羽,殘忍的殺害了神醫(yī)華佗,而且對自己的手下的人疑心重重,消滅了大量軍隊,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這足以說明他是何等的奸,但是,在更多的時候,他表現(xiàn)的是雄。因為,就連親劉貶曹的羅貫中,都無不贊嘆他獨特的智慧和英勇的膽魄!
有的人一生揮毫潑墨,也有的人一生與刀槍為伴。而曹操呢,卻是文武雙全。一生征戰(zhàn)于沙場,卻懂得廣開言路,開張圣聽,重視人才,而且滿腹珠璣,難得一個全能之才。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足以可見他的狼子野心,他曾只身行刺暴君董卓,可見他那非凡的膽魄。他還大膽的使用空城計虛張聲勢并打敗呂布,而且取得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這是歷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可見他擁有多么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
三國人物的作文篇2
劉備出生于織席販履的家庭,卻是皇室帝胄,胸懷大志,決心匡扶漢室;他是戰(zhàn)火連天的三國時代唯一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人。他身邊有五虎將,有臥龍鳳雛,劍鋒所指,民心所向,萬眾皆服。
劉備身長八尺、雙耳垂肩、兩手過膝,堂堂一番帝王之相,君子之風;他剿黃軍,敗曹賊,滅袁術,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武有關張趙馬黃,文有臥龍鳳雛,城有荊襄西川,兵有數(shù)以萬計,以“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的口號和實際行動,成為了三國霸主之一。
劉備的“桃園三結義”讓他身邊多了兩位無敵于天下的戰(zhàn)友、兄弟,這兩位忠義豪俠的英雄死心塌地跟著他闖天下,他們的缺點在劉備面前銷聲匿跡,而在他人面前卻暴露無遺,可見劉備有著強烈的凝聚力和非凡的性格魅力。接著,趙云、馬超、黃忠鄧婕皆被劉備收納麾下,讓他們帶著身經百戰(zhàn)的兵士為蜀國打天下。劉備既達到了“兵不再多而在精”的必勝之道,又達到了“以仁義治天下”的重要方略,這實在是到了讓孫權、曹操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劉備,仁義、有領導力,可惜太重情義,最后弄得文只剩諸葛亮,武只剩趙云,獨木難支,最終蜀漢漸漸一蹶不振,走向了滅亡。
三國人物的作文篇3
對于孫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就是東吳的開國皇帝,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他吧!
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東吳的開國皇帝。生于公元182年,死于公元252年。公元229_252年在位,今浙江富陽人。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jù)江東,擊敗了黃祖。后東吳聯(lián)合劉備,在赤壁之戰(zhàn)中擊潰了曹操大軍 ,后來又與曹操在合肥附近鏖戰(zhàn),并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后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yè)。他重視農業(yè)生產,興修水利,發(fā)展照船業(yè),連通臺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后有辛棄疾贊之:“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孫權有識人之鑒,用人之明。他先后重用的東吳四大統(tǒng)帥——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可以說是選拔得當,并稱其職了。對于這幾位杰出的人才,孫權放手使用,尊崇有加,恩禮備至。對周瑜,他視之如兄,當周瑜去世時,他孝服舉哀,感動左右。多年后稱帝時還很動情地說:“要不是周瑜我是不會當皇帝的。”對魯肅,他始終待以殊禮,比為東漢開國功臣;對對呂蒙,他十分賞識,認為其僅次于周瑜;對陸遜,他極為信賴,特地把印章留一枚在陸遜身邊,每當與蜀漢通信,總是先請其過目,若有不當,直接讓他修改。
孫權也很重視學識,他曾對大將呂蒙說:“你現(xiàn)在身當要職,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由加以推辭,孫權又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鉆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識淵博的學者嗎?你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鉆精通罷了。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難道比我的事更多嗎?我也常常讀書,自己感到得了很大的收益。”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下次“五(六)講壇”將再次帶給你更精彩的三國人物。
看過描寫三國人物的作文的人都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