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痛苦中成長議論文700字
關于在痛苦中成長議論文700字
看看那些小朋友可以無憂無慮地玩,多么開心啊?還記得幾年前我也是這樣,人長大了,痛苦也多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痛苦中成長(一)
成長本來就是艱難的,每走一步都需要克服重重困難,痛苦始終伴隨。但只有經歷過痛苦的人,才能真正的成長、成熟起來。這包括了能力的成長、心理的成長。想想也是,如果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唐僧是取不到真經的,即便能拿到真經,也是讀不懂的。
人生本來就是快樂與痛苦交織的,痛苦讓人成長。當我們認識到這點時,再面對很多問題與困難就會有更坦然的心態(tài),而不是埋怨、逃避與指責。所以重要的不是問題、痛苦的有無是關鍵,而是我們如何來面對痛苦?
當我們面對痛苦和困難時,往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些人選擇逃避,也有些人選擇迎難而上。不同的選擇往往有不同的人生結局,但成功永遠屬于那些迎難而上的人,正是他們在不斷的面對問題,迎接挑戰(zhàn)中真正的成長起來了。所有的痛苦都是打破我們,開啟生命潛能的鑰匙,是我們成長的推手。而哪些選擇逃避的人,往往路子越走越窄,并且逐步嵌入了心理疾病的漩渦,不能自拔。因此,逃避問題與痛苦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同時,在面對問題與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區(qū)分,哪些責任是自己的,哪些不是。善于將責任推給他人的人,會更容易得人格失調癥;另外一些人會將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那么他就會得神經官能癥。這都是兩個極端,其實如何利用痛苦,在痛苦中收獲到自己成長的助力是我們最終要尋找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我們能夠從容的接受人生本來就是艱難重重的實事,當我們認同痛苦讓我們更成長的真理,當我們勇敢迎難而上,用智慧與力量去不斷前進時,我們就能活出真正精彩、有意義而豐滿的人生。
在痛苦中成長(二)
驀然回首,發(fā)現我們已漸漸長大,不知什么時候起,18歲這個字眼已時常掛在嘴邊.曾幾何時,認為18歲是那么神圣,只知道那時我們長大了,可以飛得更高更遠.而此時,當我真正要面對它的時候,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手足無措.我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充分理解18歲這一平凡數字所蘊藏的豐富內涵,但我明白,18歲意味著責任.也許成長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吧!
高中兩年,不覺中我們度過6歲的花季,經歷了17歲的雨季.曾經在迷茫中嘆息,又在平靜中尋找自己,在迷茫與平靜中我們長大了.于是,開始習慣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周圍的一切,也許這種思考是膚淺的,但我們這一群驕傲而不盲從的孩子,渴望用理智與成熟告別曾經的年少懵懂.
18歲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這一刻,在得到與失去的交替中,在迫求與放棄的轉換之間,我們感受著快樂,也經歷著痛苦.幾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對夢想的追逐.當我們經歷了無數痛苦實現自己的夢想后,總算體味了歡樂,這才明白:痛苦,常常孕育著快樂的種子.成長本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痛苦也不一定是壞事,于痛苦中,我們知道,當現實無法改變時,我們要適時地改變自己,但是我們還總愛同現實討價還價,因為我們深深地愛著這個世界,這個幸福、溫暖,愛與痛苦交織的世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發(fā)現,學會了珍惜,對于我們心中那些解不開的小小的結,我們學會了淡淡一笑,去欣賞它的缺憾美.因為我們知道,只要灑脫地轉過身,就能尋找到新的美麗的風景.
成長是一種痛,但我不愿讓它留下傷痕.成長是一種蛻變,經歷了磨難才能破繭而出.
在成長的路上往往是孤獨的,要學會在沒有人喝彩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加油.不用畏懼,不用擔心,勇敢、坦然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一切給自己鼓勵,給自己信念,給自己快樂.在成長的旅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從容的經歷,平靜的感知,勇敢地面對.
站在成人的門檻上,眼前或許仍然是一張張稚嫩的臉.年輕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那么一絲憤世嫉俗,寂寞的笑容里潛藏著淡淡的憂傷.也許成長是這樣:憂傷和著歡喜,失落和著欣慰,喧嘩和著寧靜.
曾經苦澀的日子,在回憶的畫面里,已釀成芬芳.每當夜幕邁著輕盈的腳步姍姍而來,白晝的繁華和喧鬧漸漸銷聲匿跡,在朦朧和寧靜的夜晚,我常常陷入無邊的回憶之中.在回憶中,那曾經許下的愿望和美麗的諾言,那執(zhí)著的堅持與不懈的努力,都化為幸福的葉片,被我精心收藏.
是的,成長記錄著痛苦,也鐫刻下歡樂,沿著成長的足跡,一步步,我們走向成熟,走向未來.
在痛苦中成長(三)
如果置身地獄,有兩種方法免遭痛苦,一種是接受地獄,成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另一種則是在地獄里尋找非地獄的人和物,學會辨別它們,使它們存在下去,賦予它們空間。
生活中難免存在著令人痛苦的事,如果我們一味抱怨,只會加劇痛苦對我們產生的傷害,只有忍受痛苦,從痛苦中學習,不因痛苦抱怨,從中有所收獲,才能淡忘痛苦,在痛苦中不斷成長。
奧古斯狄尼斯曾說過:“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隨之而來的喜悅也就越大。”當一個人處于痛苦的環(huán)境,他便會反思,在痛苦中不斷尋找自己的問題,不斷獲得成長的力量,相反,有些人毫無痛苦可言,整日無所事事,嘻嘻哈哈地過日子,毫無收獲與成長。不經歷破繭之苦,蛹怎能蛻變成蝴蝶?不忍受沙礫的磨蝕,蚌怎能孕育出珍珠不突破堅硬的土壤,芽兒怎能不斷成長,最終開出美麗的花朵?
美國總統(tǒng)林肯,出身貧寒,為了謀取生計,曾當過店員,郵遞員,飽受了生活的痛苦,后來他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南北戰(zhàn)爭,并取得勝利,維護了美國的統(tǒng)一,為人民所愛戴。林肯正是適應了痛苦的生活環(huán)境,從中不斷收獲與成長,才有了杰出的成就。
倘若林肯整日抱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不能忍受痛苦,就不能冷靜地從痛苦中汲取反思與成長的力量,更不用說擺脫貧困的處境一步步成為總統(tǒng)了。
因此,當痛苦降臨在我們身邊,要去忍受它,而不是一味抱怨生活,那樣反而使我們在痛苦中迷失方向,沉淪,墮落。
一個消極不向前看的人是不會成長的,積極面對的態(tài)度是化痛苦的力量為前進的動力,負“痛”前行,在痛苦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勇敢地搏擊風浪,在默默的承受痛苦中成長,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