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10篇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精選10篇)
對于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你會寫嗎?來看看吧。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1
詩詞文賦,曲調(diào)令書,筆墨書歷史,素紙繹年華。這是對歷史的詮釋,也是一場文學的盛宴。漢唐宋元明清,千年的沉淀,為后人展現(xiàn)了經(jīng)辭之美,古典文學的光芒持年熠熠然。且一展中華古詩的畫卷:詩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辭曰"青云農(nóng)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唐言"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宋道"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君可曾見憑欄雨歇?可曾見月之圓缺?可曾嘆天涼秋好?可曾聞花落啼鳥。
如今信息技術(shù)發(fā)達,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通大江南北,人們酒樂于網(wǎng)絡(luò)人云亦云不明所以的新鮮詞匯,卻忽略了經(jīng)辭文史的學習"國學小名士"這一節(jié)目的到來喚醒了五千年文化掩埋的深根,使人們漸漸抽離于虛幻的網(wǎng)絡(luò)世界,開始關(guān)注這些被時代遺忘的珍貴古文化。選手們豐富的文化底蘊,臨場應變的敏捷能力,在僅供一字的情況下,以極短的時間喚醒腦中躍動的詩詞,臨危不亂,對答如流,也令一向自詡長于古典文學的我自嘆不如。
在被規(guī)則層層捆綁的世界,這個被網(wǎng)絡(luò)和信息束縛的時代,閱讀經(jīng)典總能求得當下沒有的自由,暫時忘記世俗,試著體味內(nèi)心的聲音,感受古文化之精華一點點地融入到了腦髓里,似乎從骨子里有了一個質(zhì)的升華。這份逃脫于時空外的悠然未必不是難能美事。選手們的年齡之于我們所差無幾,卻能做到"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境界,在比賽的過程中努力克服緊張,忘記輸贏,全身心地感受中國文化經(jīng)典的魅力,完全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角逐,什么都打壓不了經(jīng)過純?nèi)晃幕?jīng)典洗滌后的一顆平靜的心靈。
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多么寶貴的經(jīng)典文化,我們不應閉鎖學習文史之心。我們?nèi)缃衲軌蜃龅牟欢?,只是把這些光耀中華多年的經(jīng)典傳承下去,讓它們繼續(xù)照明我們的子孫。君可知中華千年傳承美德?古有鑿壁借光之好學,聞雞起舞之勤奮,懸梁刺股之決心……而這些美德正是社會所需要的,正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應當踐行的。
傳承中華國學,不僅要明國學,更要行國學,將與人為善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表現(xiàn)在行動之中,深入到心里。孟子云:"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勿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huán)侍老;君勿忘,"凡人之所以貴于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君勿忘"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的陶母拒魚;君勿忘"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朱沖還牛。要把"學"深入腦里,把"國"深入心里。
如今的中國已自夢中醒來。我們不應再沉迷于虛幻的網(wǎng)絡(luò)世界中,應多去培養(yǎng)讀書讀典的興趣,多去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多去關(guān)注國家,關(guān)注社會,當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才會有一種由衷的自豪感。_爺爺曾這么對中國青少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jié)底是你們的。"怎么不是呢?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碧空中的一輪朝陽,是跑道上新刷的起跑線,我們能做的是從現(xiàn)在起多學國學,品味經(jīng)典,把沉淀千年的中華文化與中華美德傳承下去,為中華大事業(yè)獻出微薄一份力,讓它能以無比的驕傲和威儀傲然于世。
國文美德更是歌,風華正茂大中華。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2
“經(jīng)典”是一個民族的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jié)晶,它包含著最普遍的原則,傳遞著人性的光芒,它的價值是恒久的、新的。每一種文化體系都有其不朽的經(jīng)典作為源頭。
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其生活的浮面;為了探索它的內(nèi)在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shù)深入它的靈魂,因為它反映了它的人民的思想、熱情和理想。”
今年夏天,我認真讀了國學經(jīng)典,體會到了古典的魅力。
當我們提到《國學經(jīng)典》這個詞時,大家的第一反應將是中國文化中最好、最好、最有價值的典范之作。我覺得《千字文》就是這樣一本書。
據(jù)史書記載,這部別出心裁、充滿魅力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一個叫周興嗣的人連夜編纂的。6世紀初,梁武帝·蕭炎擅長文學,熱愛書法。他對王羲之的書法贊不絕口,于是命人從王羲之的墨汁中挑出1000個不同的字,讓元外三七侍郎周興嗣以四言律詩的形式編成。文字要緊密聯(lián)系,富有文采和韻味,讓孩子學會閱讀,掌握必要的知識。周興嗣機智過人,一夜之間就編出了《千字文》。然而,第二天,他頭發(fā)花白了。《千字文》問世1400多年了。到目前為止,作為啟蒙讀物,一直備受推崇。也有關(guān)于學習的書籍,如《尺非寶,寸陰為爭》。說明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時間的價值?!耙淮绻怅幰淮缃?,一寸光陰難買?!薄伴_頭要真誠漂亮,謹慎得體?!毙奚眇B(yǎng)性,學習,注重開始固然好,但堅持到底更有價值。學習不能半途而廢,虎頭蛇尾,要持之以恒,最后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氨3终鎸嶏枬M,以物動物?!倍颊f每個人都要保持善良,一心一意的學習,不要轉(zhuǎn)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盁o知,無知等?!敝R少,見識少,就會被別人嘲笑。我們不能只看死書,還要增長見識,看看外面的世界,不然就變成井底之蛙了。書中寫了很多歷史傳說和經(jīng)典故事,比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這本書讀了一百遍,其意義不言而喻。"讓我們通過多讀多背來享受這篇經(jīng)典美文帶來的樂趣吧。
再比如我讀《論語》的時候。我對《論語》和它的作者有更好的理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逐漸知道,我們的許多風俗和禮貌用語最初來自《論語》,2500多年后仍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許多地方也廣為流傳?!墩撜Z》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懶”。的確,學而不思則罔,得不償失;如果只思考不學習,會很迷茫,不確定。它教人學會動腦,不是盲目搞海戰(zhàn)術(shù),而是學會思考和總結(jié)。只有在努力的基礎(chǔ)上學會思考,一個人的學習成績才能靠上一段樓梯。如果你只是思考,不學習,就像種莊稼一樣,不勞而獲。以這句話為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工作中要注意方法,不要急于求成,才發(fā)現(xiàn)是死路一條,時刻反思自己的工作,通過反思提升自己。并且時刻提醒自己,只有親自付出,才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坐等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你有可行的想法,你就應該試著把它們付諸行動?!墩撜Z》不僅教會了我工作,也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每個人都能明白《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就不會遺憾。
閱讀中國經(jīng)典不僅擴大了我們的閱讀量,還潛移默化地塑造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優(yōu)秀的中國經(jīng)典永遠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繼承和發(fā)揚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3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xiàn)在呢,長大了,我現(xiàn)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嘗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將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shù),里面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shù),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周里我們被故事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yōu)美,用詞是那樣的精辟,凄美的情節(jié)讓我們?yōu)橹鴦尤荨?/p>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于古代,也實用于現(xiàn)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范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jié)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里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著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一絲驕傲涌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diào)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松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里越來越充實了……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4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國學,能讓我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jīng)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了解小時候就有這么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暗隆笔恰兜茏右?guī)》主要講的內(nèi)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guān)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guī)》之后,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gu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里浮現(xiàn)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彤彤!”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了,一會就來?!苯又致耦^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么不應該??!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zhì),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jīng)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5
國學,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無窮;國學,是那神圣的階梯,引領(lǐng)人們攀登至高無上的寶座?!秶鴮W經(jīng)典》里一句句簡短深刻的詩句,讓我受益匪淺。
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媽媽叫我將以前學過的.知識好好地復習復習,我不耐煩的答應了,可我拿著書本翻了幾頁,趁媽媽在客廳做家務(wù),就開始玩那些小玩意,一會折紙,一會兒給布娃娃穿衣,根本沒認真地復習。第二天,我拿著卷子就有好幾個生字不會寫,詞語不會組。這時我想起了《國學經(jīng)典》里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F(xiàn)在才明白,學過的知識要經(jīng)常去溫習和練習,溫習學過的知識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話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電腦,當時我向媽媽保證只玩半小時??墒?,當我坐在電腦跟前玩著精彩刺激的游戲時,早就將時間與諾言拋到了九霄云外。“已經(jīng)超時了?!眿寢屘嵝盐?。我隨口答應道:“馬上?!币粍硬粍拥脑陔娔X跟前津津有味地玩著游戲。 “啪”的一聲,媽媽將電腦電源關(guān)了,生氣地說:“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哪里去了?!边@時我才明白一個人一旦許諾,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諾,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還能使自己內(nèi)心獲得快樂。
我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也是我最大的缺點,遇到問題不去動腦思考?!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屛颐靼琢艘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經(jīng)過大腦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動腦筋,就成了一個“木頭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學會了善思,精思,學會了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國學經(jīng)典》讓我收獲人生智慧,踏上絢麗多姿的人生之旅。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6
是誰,踏蓮塘微微蕩漾?是誰,觀園內(nèi)興衰炎涼?
是誰,望鏡里白發(fā)千丈?是誰,泣九州英靈彷徨?
風一更,雪一更;云一晌,雨一晌。經(jīng)典走過千百年風塵起落,滄海桑田,情懷不改。它是每個人心中的圣地,溫馨祥和,寧靜雅致。它也是這個世界最美的花園,熔煉人間萬象。上下五千年,多少名公繹思揮彩筆,妙手著文章!
經(jīng)典,須我們,也須這個時代,來傳承。
古今多少文人,苦心孤詣,執(zhí)著地持筆,用心、骨、血,去換回夢的真實。一個出口成章的世界,是多么令人向往。多么希望能生在那個時代,能與同道一起,舞文弄墨,游山玩水,觀睢園綠竹,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經(jīng)典的傳承,也被發(fā)揮到極致。
中國古代經(jīng)典,無論詩詞文賦曲小說,都有一獨特之處,即宇宙意識,納乾坤于一草亭,將人生、自然、時代、歷史、思想與生死融入短小篇章。其中一絕當推《春江花月夜》。聞一多先生曾盛贊:“更敻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p>
但是如今,人們與經(jīng)典分別太久了。我們追求名,追求利,追求生命的延續(xù)。心中那片圣地,也因未嘗得到經(jīng)典的洗濯,而蒙上淡淡的塵。時代在加速,加劇了人們的恐慌。娛樂的多元化,讓我們難以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經(jīng)典的深沉內(nèi)涵。海格德爾說:“世界不能再向焦慮者提供任何東西了?!痹谶@種時代背景下,經(jīng)典的傳承,彌足珍貴。
聽父母說,上世紀七八 十年代的人,無論文理,皆可為詩,真是羨慕。當季節(jié)的蓮,無法隨時光零落時,也許只有心中的蓮,可以不分彼此,盛放如初。這種無量禪境,也許只有傳承經(jīng)典之人方能體味。佛曰:“緣深則聚,緣淺則分。萬法隨緣,不求則不苦?!眰鞒薪?jīng)典之人,要有一種信念,甚至信仰,雖不必逃離人間煙火,當必須看清這個時代,少些瘋狂的追求,以安靜從容的姿態(tài),笑看人世轉(zhuǎn)變,看今日離枝的落葉,成了明日枝頭的翠綠。
雨窸窣滑過輕柔的夜,燈光編織一道朦朧的簾。這樣的日子,適合捧一本經(jīng)典,倚窗靜閱。沒有世事紛擾,拋棄一切雜念。
乾坤間,我們當有自己的草亭。擺脫泛娛樂化的狂歡,我們還可以端然兀坐,靜味經(jīng)典,在斜陽影里,陶然忘我。用心,來傳承經(jīng)典;用心,在繁蕪人生途中,傾聽時光深遠。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7
金秋十月,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到大足石刻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清早,同學們乘著大巴,一路上灑下我們的歡歌笑語。很快,我們便來到了大足的寶頂山,這里云霧繚繞,風景優(yōu)美。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lǐng)下,我們穿上統(tǒng)一的漢服,迫不及待地來到刻有“天下大足”的大門旁。只見寬闊的廣場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排排具有古典氣息的石書桌,上面放著筆、墨、紙和《弟子規(guī)》,廣場正前方還掛著兩幅孔子的畫像。我們莊重而嚴肅地站在石桌前,仔細地聽著工作人員為我們講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尊師重道,同學們虔誠地在孔子像前行三鞠躬禮,還恭敬地寫了一個“人”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人”的筆畫含義,一撇代表學問,一捺代表品德,大家還一齊朗誦了《弟子規(guī)》。最后老師在我們的眉心點上一顆朱砂,這個儀式代表老師已為我們開啟了智慧之門。
通過學習儒家文化,拜孔子,讓我們知道了從小學要會禮儀,學會感恩,還教育了我們?nèi)绾巫鋈?、做學問,如何做一個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學生。
隨后,我們來到了博物館的地下層。在那里我們學會了如何沏茶,品茶,喝茶,讓我們知道了茶其實也是一種文化。
午飯后,我們來到大足石刻。這里石窟有75處,造像多達5萬多尊,這些石刻以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技藝精湛而著稱,它是世界石窟藝術(shù)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一部偉大的石窟“連環(huán)畫”。其中“千手觀音”石像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千手觀音”高7。7米,刻于88平方米的峭壁上。她全身鍍滿了金箔,金光閃閃,被譽為“天下奇觀”,千手觀音共有1007只手,手里拿著120件法器,每只手中心均有一個法眼,像在視察人間疾苦,這些佛手無一雷同,千姿百態(tài)地分布在佛身四周,像孔雀開屏一樣美麗。
細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石刻全部由山體直接開鑿而成??梢韵胂?,在那個缺乏現(xiàn)代科技的時代,古人不知克服了多少艱難險阻。我情不自禁地感嘆古代的能工巧匠們的非凡技藝。
隨后,我們又進行了寫生活動和參觀了石刻博物館。
通過這次大足石刻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弘揚并傳承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8
太陽徐徐升起,帶著些朦朧的,柔美的光暈,在初醒的萬物上點起層層明媚的暖意,罩上人們的眼眸,喚起心中最遙遠的記憶。遠處,古跡舊樓中的一磚一瓦也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中華文化的印跡正在全國的各個角落熠熠生輝。
依稀地,往昔幼時的家鄉(xiāng)模樣在眼前浮現(xiàn):也曾踱步房中努力背誦王之渙的詩句,只因他代表著家鄉(xiāng)永恒的驕傲;也曾捧書細閱《西廂記》中的每一情節(jié),只因被這如同家鄉(xiāng)諸多純情一般的愛意所打動;也曾漫步于永樂宮中觀賞每個壁畫,只因這一描一畫間蘊含著豐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漸漸地,年齡增長了的我,明白了詩句的豪壯情懷,懂得了愛情的可貴質(zhì)樸,理解了壁畫的情節(jié)道理。
我知道在我所處的這片土地上擁有著怎樣無與倫比的美麗,文化背后所該有的歷史與情誼,在幾千年的時間里滌蕩,留下了屹立不倒的優(yōu)秀與光明。所有被埋藏的秘密,正等待著重見天日的時刻,而每一個人,也應不斷發(fā)掘未知的美好和感動。我們以往的祖輩父輩,將他們畢生所領(lǐng)悟的道理,攢簇成一個個淺易的文字,記錄中華最初的文明,一年年,一代代,文化在堆積,在傳承。然而,也有可能會被部分掩埋。
輕撫歷史遺留的建筑樓宇,一種與祖輩產(chǎn)生的共鳴微微相應,也許我們每個人身中流淌的一腔血脈,也正與文化流傳之河有所相依,我們骨子里的氣質(zhì)與風情,也在天地間回蕩。我們因此而自豪,愿以己之力努力傳承。
當春風拂起,行走在校園間,不時地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輪廓與影子,細聽隱約傳來的讀書聲,也感受到了經(jīng)典的代代相傳。將相和的故事在教室中演繹重現(xiàn),關(guān)羽的俠肝義膽可昭日月,我們在文字中領(lǐng)悟著運城有名文化與精華,懷揣著閃現(xiàn)的過往光影,惦念著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土地的文人驍將。這一切,即使是在今天,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也未嘗遺失了它的獨特韻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應當秉以對文化的尊重和喜愛,努力地發(fā)展傳承,使其不斷適應當代潮流。
文化長河漫長而悠遠,我們每個人也終將成為歷史的片段,愿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在中華文化中找尋到自我,使之發(fā)揚與流傳。愿中華文化長河永不枯竭,在陽光下永遠熠熠發(fā)光!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9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初的倉頡造字,后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又經(jīng)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崩钋逭盏摹皩ひ捯挘淅淝迩?,凄凄慘慘戚戚?!?jīng)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yǎng)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鐘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個“知音”里,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毕M苡幸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弦,因為它飽含著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蹦敲凑f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tǒng)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大盆水,笑著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范,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yè),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于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里。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并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边@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弘揚國學經(jīng)典品味中華文化征文篇10
站在書櫥邊,捻開《邊城》,暮色中舊黃的的書頁隨風嘩啦啦地翻卷,把我?guī)У较孚M邊城的那個小城:古老斑駁的城墻依著群山,傍著綠水,嵌在天地間,在一片朦朧中若隱若現(xiàn)。搖舟入城,古老的青石板沁著一層水汽。潺潺的流水,勾花的斗笠,河邊的吊腳樓,熱情的少年,歡快的少女演繹著動人的愛情。沈從文先生將小城描繪得如此完美無缺,雖然最終翠翠等待的那個少年還不曾回來,但無論他回來與否,都不再重要,一個人守這樣一座充滿個性的小城過完一生足矣。
《邊城》它不是杯中輕盈舞蹈的綠茶,越品越淡,形同質(zhì)化;它是一杯溫潤的銀耳蓮子羹,不溫不火,越品味道越濃,越醇。邊城是近代黑暗中光明美好的一個地方,是喧鬧世界中寧靜的一隅,帶給你我心靈的觸動,留下最溫潤的動情,我想這就是經(jīng)典獨具的魅力吧!
喜愛看書,不僅是現(xiàn)代散文,小說,還有古代的詩曲。
下雨天,喜歡泡杯濃茶,獨坐窗前,捧一卷宋詞低吟,在雨中陪同詩人走過那跌宕起伏的一生。從“襪劃金釵溜”的佯羞到“人比黃花瘦”的思念再到“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悵然悲痛,李清照婉轉(zhuǎn)的詩風中流轉(zhuǎn)著生活,留傳下經(jīng)典。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更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情,這位瀟灑的過客蘇東坡在詞曲界留下了他經(jīng)典的一支。愛宋詞,愛宋詞婉轉(zhuǎn)不失豪放,深情而又灑脫,它揮舞著翅膀,輕輕叩開你我的心門,讓你我感受詩文化的綿長。
愛詞中的經(jīng)典之作,愛它歷史的印跡,字里行間透出的時代氣息,反映出時代獨有的特質(zhì)。那是秦的莊重,漢的磅礴,唐的大氣,明的清麗,經(jīng)典傳承著從古至今五千年文化,積蓄著泱泱中國五千的文明。
經(jīng)典不是下午三點一刻的咖啡,只能給你我片刻的朵頤之樂。經(jīng)典總在不經(jīng)意間觸動你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使你我沉湎于其中,得到心靈上的慰藉與精神上的滿足。
人是一枝脆弱的蘆葦,離不開在地下默默支持它的根。歷史河道上積淀下的中華文化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書香中傳承的中華文化滋養(yǎng)著一個偉大的中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