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與齊桓公的故事寫作素材最新
2020年全國普通高考今日開考,與往年相比推遲了一個月。目前第一科語文考試已經(jīng)結束,最引人注目的作文題新鮮出爐!那么關于管仲與齊桓公的故事寫作素材該怎么寫呢?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管仲與齊桓公的故事寫作素材最新.歡迎閱讀!
關于管仲的歷史故事1
公元公元前685年,一位叫管仲的失意商人拉弓滿弦,向公子小白射出兇猛的一箭,鏃羽響處,只見小白應聲倒下。
公元這一年,地處山東半島的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齊襄公被弒,朝政一時空虛。他的兩個兄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此時都被流放在外地,誰先趕回都城臨淄,誰就最有可能登基。糾和小白的身邊各有一位商人出身的謀士,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小白接受鮑叔牙的計策,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回國。輔佐糾的管仲見此情景,就自告奮勇率三十乘兵車到半途去截擊小白。在即墨城附近,管仲一箭將飛駛中的小白射倒。然而,這一箭只射中了戰(zhàn)袍上的帶鉤,死里逃生的小白及時歸國掌權,是為齊桓公。
公元當了國君的小白論功行賞,想拜鮑叔牙為相,同時當然還要宰了管仲。誰知鮑叔牙對他說:“我的才能只能讓齊國平安,如果您要稱霸天下,一定得拜管仲為相?!?/p>
公元鮑叔牙與管仲其實是一對常年合伙做生意的好朋友。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出生于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少年時替人牧過馬,后來結識了年長于他、家境頗好的鮑叔牙,兩人合伙做皮毛生意。有地方史志記載,他們游走于燕、趙、齊三國之間,曾在現(xiàn)今河北省的蠡縣一帶規(guī)劃過三十個大小不等的皮毛集市(時稱吁),一直到今天,那里仍是北方的皮毛市場之一。
管仲早年的名聲似乎不太好,是一個愛占小便宜和貪生怕死的家伙。他與鮑叔牙合伙做生意,本錢大多是鮑出的,可是賺了錢以后,管仲卻要分大頭,鮑的仆人們很不忿,鮑叔牙卻說:“這沒什么,管仲家里窮,又要奉養(yǎng)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彼麄兊纳夂髞砥飘a(chǎn)了,西漢劉向在《說苑》一書中說管仲“三辱于市”,也就是說他多次經(jīng)商失敗,不是一個特別成功的商人。管仲還十分熱衷于功名,曾到處去求官,可都干不了幾天就被辭退了。他和鮑叔牙一起去當兵,每次打仗總是逃跑在前,大家就罵管仲是膽小鬼,鮑叔牙又站出來替他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命去照顧老母親呀!”到了后來,他們就分別投靠了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這樣一個人,實在是奇怪的事情,不過更奇怪的是,齊桓公居然言聽計從,真的把管仲拜為國相。
華夏文明是地球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之一。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在黃河中游產(chǎn)生了第一個國家政權——夏王朝。約400多年后,商湯滅夏,建立了商王朝,又過了約600年,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周王朝實行的是封建制,即“封土建國”,周天子將土地及居民分封給親戚及功臣,各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nèi)的一切資源,并擁有軍隊。諸侯對天子定期進行朝貢。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1000多個諸侯國。
民國學者錢穆在《國史大綱》一書中稱,“中國為世界上歷史最完備之國家”。以史書記載論,從公元前841年開始,中國就明確有年可以考據(jù)。當時的天子是周王朝的第十代周厲王,他任用佞臣,導致國人暴亂,厲王被迫出逃,朝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號為共和。公元前771年,“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終結,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附近),是為東周。管仲當國的公元前7世紀,正是禮崩樂壞的年代。
從遷都的公元前770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史稱春秋時代。在這290多年間,周天子的日漸喪失,社會風雷激蕩,戰(zhàn)火連天。僅據(jù)《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480余次。司馬遷在《史記》中稱,春秋時期,被殺的國君有36位,被滅亡的國家有52個,很多諸侯四處奔走而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在這期間,一些諸侯國脫穎而出,先后稱霸,最者有“五霸”,齊桓公正是五霸之首。
齊國在眾諸侯國中并不是最顯赫的一個,它的祖先不是周王后裔,而是輔佐武王滅商的姜尚。齊國的疆界不大,“東至海(黃海),西至河(黃河),南至穆陵(今山東臨朐縣),北至無棣(今山東無棣縣)”,所以司馬遷稱之為“區(qū)區(qū)之齊在海濱”。
在中國歷,第一個具有完備的經(jīng)濟思想的人正是管仲,他輔佐齊桓公成就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業(yè)。管仲興齊,靠的并不是兵戈征伐,司馬遷如此評論他的當國之道:“其為政也,善因禍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币簿褪钦f,管仲最擅長的是配置資源,提高效率,以妥協(xié)和謹慎的方式重建各種秩序。這些特征無疑很有點“企業(yè)家的精神”。
這位在商場上滾過“爛泥”、在戰(zhàn)場上當過逃兵的政治家不喜歡開天辟地式的創(chuàng)新,而是往往以“循古制”的名義來進行改革,他注重秩序和政策的延續(xù),是一個天生的保守主義者。他在經(jīng)濟上的創(chuàng)新很多,其中最值得記載的是三項:四民分業(yè)、貿(mào)易興國和鹽鐵專營。
齊桓公 、管仲、 鮑叔牙故事介紹2
一、小白與糾爭國君王位:
鮑叔牙生在富裕人家,是齊公子小白的老師,管仲家貧,是公子糾的老師。管仲才華出眾,智慧超人,鮑叔牙對他贊賞不已,兩人雖家境不同,但自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彼此相知相識,成為莫逆之交。
齊國當時很亂,為避禍,公子小白隨鮑叔牙出奔莒國,公子糾隨管仲出奔魯國。管鮑兩人相約,將來不論兩位公子誰做了齊國國君,我們都要合力輔佐,務使齊成為最強的一個國家。
得悉齊襄公故世,管鮑兩人,各陪著公子小白和糾回齊國爭奪王位。路上四人相遇,素有神箭手之稱的管仲,為護主舉箭射向小白,小白口吐鮮血,應聲而倒。這一箭其實并未射中小白,機智的小白,假裝被射中,他咬破舌頭,倒地不起,騙過了聰明的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小白這一瞬間的反應,其聰明就非常人所及。等管仲和糾到了齊國,小白早已登上了君位。二、知賢、薦賢、讓賢的鮑叔牙:
面對一個要射殺死自己的兇手,小白要殺之而后快的心情是值得體諒的。鮑叔牙站在輔佐小白的立場,力加勸止,認為建國之初,得一人才不易,何況當時各為其主,情有可原。更對小白說:「如果國君胸無大志,只想把齊治好,我鮑叔牙就有這個能力,如果你要稱霸稱王,則非管仲不可」小白是胸有大志的人,最終接受了管仲,但并未重用,才有不聽管仲之言而善自伐魯之舉。
三、伐魯大?。?/p>
魯是一小國,自知不敵齊國,但齊既主動來犯,戰(zhàn)是敗,不戰(zhàn)也是敗。這時有一鄉(xiāng)野村夫,曹劌(音貴)自薦稱懂兵法,魯王情急無人敢戰(zhàn)之下,就用其為三軍統(tǒng)帥,戰(zhàn)場上齊軍一再擊鼓攻擊,曹劌皆不出戰(zhàn),即使齊軍極盡辱罵挑釁,曹劌仍不下令出戰(zhàn)。直到齊軍三通攻擊鼓起,曹劌乃下令擊鼓迎戰(zhàn),大敗齊軍,魯王大喜。
曹劌說這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齊軍丟盔卸甲大敗而歸,齊國民眾扶老攜幼在城門口翹首以待親人歸來,迎到的卻是一具具尸體,頓時人們聲聲呼喚陣亡將士的名字,那副景像,撕人心肺!管仲此時才驚覺管仲阻他伐魯是有先見之明的。四、金臺拜相:
這一戰(zhàn)齊軍死了三千將士,小白深感無法向國人交待,回國后,始感受到管仲勸阻他伐魯之用心。但此時的管仲心灰意冷,氣小白剛愎自用,聽不進忠言,心生辭去之意他現(xiàn)在唯一可做的就是寫下他的治國策略,請鮑叔牙轉(zhuǎn)交給小白。他從牧民、形勢、權修、立政、到兵法、霸形、霸言?;腹春篌@訝管仲的奇才,乃親自向管仲請罪。繼而就有金臺隆重拜相之舉,拜管仲為仲父。
齊桓公對管仲從「仇人」到「任而不用」到「金臺拜相」最后「拜為仲父」,完成他一生偉大的事業(yè)。五、管鮑之交----管仲口中的鮑叔牙:
管仲說:我曾經(jīng)替鮑叔牙策劃事情,反而使他更加挫敗,陷于困境,鮑叔牙不以為我愚笨,他知道時運有順與不順。我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國君驅(qū)逐,鮑叔牙不以為我無能,他知道我沒有遇上好時機。我曾多次打仗多次怯戰(zhàn),鮑叔牙不以為我膽小,他知道我母親需要我奉養(yǎng)。公子糾失敗,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牙不以為我無恥,知道我有胸懷天下的大志。真所謂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啊!
鮑叔牙對管仲那種知賢、薦賢、讓賢從不為流言中傷的友情,一直流傳后世,為大家交友的典范。管仲病危時,桓公問管仲鮑叔牙可繼宰相否?管仲卻說,鮑叔牙太正直,見不得人身有一點瑕疵,這種性格,律己則可,責人則不可,水至清不養(yǎng)魚??!鮑叔牙聽后笑說,管仲公而忘私,不講私人交情,這正是我尊敬他推薦他的原因。六、齊桓公悲慘的人生結局:
管仲臨終之時,一再勸桓公「去豎刁、除易牙、遠公子開方」其理由是:豎刁自宮入事桓公,身且不愛安能愛君!易牙烹其子以膳公,弗愛其子,安能愛君!公子開方,棄母久宦,其母不愛,安能愛君!
但桓公在生活上仍然離不開這三個弄臣,最終齊桓公還是敗在這三個小人身上。
管仲死,桓公請鮑叔牙為相,鮑叔牙以將此三人趕出宮為條件,桓公乃令三人離開宮中,后來因在飲食起居上不能少了這三人,乃私自將其招回,鮑叔牙怒而辭官而去。最后桓公身體日衰,三人專權,眾人皆不得接近桓公,桓公之子又爭執(zhí)不斷,桓公死后十一日,尸蟲爬出才知桓公已死,但諸公子仍爭立不休,死后六十七日始得入殮,春秋五霸之首,何等強悍!何等風光!孰能料最后的人生結局竟是如此的凄慘!
管仲與齊桓公的故事寫作素材最新相關文章:
★ 春秋歷史小故事
★ 齊桓公有哪些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