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訓練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題者只給出一些文字或圖畫材料,要求應(yīng)試者根據(jù)所給文字或圖畫的內(nèi)容自己命題進行寫作。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例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訓練,供大家參考!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訓練(20例)
1、從前,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時,總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jù)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后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最后,洛克菲勒還指定他為自己的繼任者,成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長。
請就此材料,寫一篇文章。
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只是一件舉手之勞的事,誰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華與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實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體現(xiàn)了敬業(yè)精神,這正是筑起大廈的基礎(chǔ)。
2、深秋,黃葉紛紛從枝頭上落下來。有位哲人看到了說:“落葉并非殞落,是勝利凱旋!”
要求: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
所給材料是寄寓性材料,寓意是蘊含在字里行間的,必須透過文字表面,挖掘其深層內(nèi)涵,方能捕捉材料中心。“落葉并非殞落,是勝利凱旋”,否定了“殞落”而肯定了“凱旋”。哲人否定黃葉因死亡而落下,而肯定它是勝利者的歸宿。它落到樹根化為另一種生命的營養(yǎng),再去滋潤一種新的生命。落葉的殞落,只是生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生命,因此,哲人不認為落葉是殞落,而是勝利的回歸。
參考命題: 《“落葉”是值得贊美的》 《奉獻--永恒的美德》
3、我們從小被告知:只要努力付出,終究會有豐厚的回報。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也因此體會了收獲的快樂。但是無法回避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努力付出了,但最終還是一無所有。當設(shè)想中的一切突然落了空,我們往往無法承受,甚至感到自己被欺騙,感到命運的不公。
你的生活中有怎樣的體驗?請你談?wù)勛约旱捏w驗和想法。體裁限記敘文和議論文,字數(shù)不少于800字。
如果立意為“努力付出就會有回報”就是嚴重偏離題意。因為,這段文字表達的中心是“很多時候,我們努力付出了,但最終還是一無所有”,審題立意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對待“命運的不公”。
4、閱讀下面這則寓言故事,聯(lián)系實際,自擬文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梟遇到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提示:
1、譯文:
梟遇到鳩,鳩說:“你要去哪里?”梟說:“家鄉(xiāng)的人都討厭我的鳴叫聲,所以我要向東遷徙。”鳩說:“你(若是)能夠改變自己的鳴叫聲,還可以;如果不能改變鳴叫聲,向東遷徙,(那里的人)仍然會討厭你的鳴叫聲。”
2、材料的重心是“治標”與“治本”的問題。既可以順向思考,寫《治標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命題,寫《治標未必不如治本》。還可談“標本兼治”,談怎樣才能“治本”等問題。亦可以聯(lián)系反腐敗等現(xiàn)實來寫。
5、①一根木頭擱在山澗之上,下面深不見底,則敢于走過去甚少,但若橫木置于地,則常人皆能步其上而過。②小李第一次演講,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準備,但一走上臺,看到下面一禮堂黑壓壓的人,便渾身冒汗,腦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記不起來了。
兩則材料,一則是說很少有人能走過擱在山澗上的木頭,一則是說小李演講面對黑壓壓的人一句話也記不起來。兩則材料從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們的結(jié)果都是一樣——未能如愿以償,究其原因都是膽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由這個共同點,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zhì)。
6、植物學家考察阿爾卑斯山脈的植被后發(fā)現(xiàn):許多山底牧場上開放的花已經(jīng)移到了海拔2000米的雪帶上,原先雪帶上的植物則超過雪帶向更高處攀登。經(jīng)研究得知,因為阿爾卑斯山脈地區(qū)的氣溫逐漸升高,那些原來在低溫環(huán)境里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向山上低溫處尋找適宜的土地。
大凡生命都是如此,都有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本能。但也有環(huán)境將生命改變的。
只要把握住生命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即可。如可寫生命離不開環(huán)境,一旦環(huán)境改變了、生命也將改變,環(huán)境可以改變生命的品質(zhì)等。生命的內(nèi)容也比較豐富,它可以是動植物生理層面上的生命,也可以是人類個體精神世界上的生命,還可以是人類群體意識的生命;環(huán)境可以是自然環(huán)境,也可以是心理環(huán)境或社會環(huán)境等。
7、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其人自護其短”是關(guān)鍵句,這一關(guān)鍵句意在告訴人們“自護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較容易地得出結(jié)論:不可自護所短。
8、①馬克思 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②恩格斯 21歲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③列寧17 歲就開始革命活動。④毛澤東26歲主編《湘江評論》。⑤徐特立 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五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yè)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論,觀點就缺乏深度了。進一步分析材料會發(fā)現(xiàn)①—④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講徐特立 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jù)這個不同點可以立論: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并不是成就事業(yè)的唯一條件,關(guān)鍵在于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9、《口鼻眼眉爭辯》
口與鼻爭高下。口曰:“我談古今是非,爾何能居我上?”鼻曰:“飲食非我不能辨。”眼謂鼻曰:“我近鑒毫端,遠察天際,唯我當先。”又謂眉曰:“而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雖無功,若無,成何面目?”
寓言的寓意是強調(diào)要有團結(jié)合作精神。本文的主旨就明朗了,即評價個人的業(yè)績不能片面地看他的成績或缺點,而要放在整體利益當中來考慮,看他為整體做出了什么貢獻。
10、①佛羅倫薩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diào)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dǎo)。兩者誰是誰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要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1、有個班級獲得了校運會“道德風尚獎”,有人向校長提出疑惑:在整個競賽過程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班的道德風尚比其他班級高在何處。校長笑著說:你忽略了一個細節(jié)——在大家都為自己班的運動員取得好成績歡呼雀躍時,惟有這個班的同學在為自己喝彩的同時,也不忘為別人喝彩。
喝彩的對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別人,但據(jù)此材料,應(yīng)寫成要為別人喝彩。至于喝彩的原因,不外是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思想上有好的品質(zhì),生活上有好的習慣等,各人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積累盡量朝人無我有的方面努力,方能寫出佳作。
12、閱讀下面一篇寓言,根據(jù)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樹的殘干,據(jù)說樹齡有400多年。當初它只是一株樹苗,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風霜雨雪的摧殘,曾14次被閃電擊中,然而卻頑強地成了一棵巨樹??墒呛髞盹w來一群小蟲,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擊結(jié)束了大樹的生命。
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2)字數(shù)不少于700字。
首先要把這則寓言的信息進行整合。巨樹不懼雷電,卻毀于小蟲,可見微小而不停止的功擊力量驚人,因為“小”,人們通常重視程度不夠,而一旦意識到問題出現(xiàn),回天業(yè)已無力。社會和人生中,不是有許多這樣的道理嗎?如此,核心觀點也就提煉出來了。
“禍患常積于忽微” “防微杜漸”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13、鄭國有一個人在一棵樹下避暑,他隨著陽光變化和樹影移動,挪動自己的席子,以此來納涼。等到黃昏時,他又把席子挪到樹下。月亮出來了,他又按月光和樹影移動,挪動席子來避免露水淋濕衣服,結(jié)果露水照樣淋濕了他的衣服……
鄭人用“納涼”的辦法來“防露”,歷來被當成笑柄。其實生活中與鄭人思維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見,當然也有許多人的做法正好與之相反。
寓意是要適應(yīng)客觀環(huán)境變化,不斷更新理念,推進事業(yè)發(fā)展。
14、一座廟里的石地板,對香客膜拜、香火不斷的石佛像憤憤不平:“你我同是石頭,來自同一座山,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萬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賢弟,世間事大體是公平的,你我的確材料相同,來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前,師傅只是嚓、嚓幾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著著送出山。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師傅對我砍呀、鑿呀、刻呀、磨呀,從未間斷,我才成了今天的樣子。既然出山前我們的歷煉不同,今天的際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確,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許多事,公平與不公平,就看你從什么角度看問題?;局髦紤?yīng)是“公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公平”。
15、詩人顧城有句出名的詩:“你看云時,我覺得很近,你看我時,我覺得很遠。”這里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成語中有“咫尺天涯”一詞,意思是說雖然近在咫尺,卻遠如天涯。
海南省海邊有一塊石碑,上書“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涯”,現(xiàn)在飛機幾小時就到了。美國在地球的那一邊,似乎也是“天涯”,但衛(wèi)星電視一下子將它拉到我們面前。這是現(xiàn)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們生存空間的距離相對縮短了,難怪有地球村之說。
材料說明距離的遠和近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一、二則材料從心理角度講咫尺可以成為天涯,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心靈的隔膜;三、四兩則材料從科技角度講天涯可以變?yōu)殄氤撸@是因為科技進步的力量。寫作時從這兩個角度切入方為正點。
16、沒有直線,不能顯現(xiàn)何為曲線;沒有正直,無以映照何為邪惡。
曲與直并非水火不相容的二物,它們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guān)系。沒有邪惡,無以凸顯正直;沒有 直線,便不知何為曲線。正如世上有戰(zhàn)士是因為有戰(zhàn)爭,有警察是因為有犯罪一樣,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就無法存在。
17、問渠那得清如洗,為有源頭活水來。
首先明確二者的關(guān)系,“清流”是果,“活源”是困,要使流清,必須源活。其次化形象為具體,如要使企業(yè)走上良性發(fā)展的循環(huán)(清流),必須要有改革的措施(活源),要使個人的思想端正,就必須要有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活源)作保證等。
18、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1)作家丁玲,十年浩劫的折磨,使她留下了難以忍受的腰痛病,不能伏案寫作,但她不甘心文學生命的終結(jié),自己做了一塊特殊的寫作板:一塊二尺見方的木板,鑿上四個眼,系上兩條帶子,套在雙肩上,在上面寫出了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
(2)楊蔭榆自"女師大"事件被"打落水"后,先后在蘇州女師,蘇州東吳大學任教,日寇攻陷蘇州時罵敵,于1938年被日寇殺害.
(3)陳獨秀是中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任,晚年被解職后生活貧困,疾病纏身,處境尷尬,但斷然拒絕國民黨反動派的利誘.
三則材料的共同點是保持晚節(jié),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這一共同點就應(yīng)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19、美國的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公司”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運用高科技創(chuàng)造巨額財富的典范。 這位以400百億美元的家產(chǎn)名列世界首席富翁的“微軟領(lǐng)域的愛迪生”,仍然留著一頭“亂蓬蓬的頭發(fā)”,戴著“臟兮兮的眼鏡”,“穿著肘部打著補丁的毛衣和縫補過裂口的鞋子”。他領(lǐng)導(dǎo)的那一群年輕的“高智商、不愛睡覺”的“微軟小子”認為這種作風正是“這個既是發(fā)明家,又是企業(yè)家、推銷商”的蓋茨成功的關(guān)鍵之一。
根據(jù)以上材料,寫一則1000字左右的文章。
觀點辨析:
1 務(wù)實進取、勤奮創(chuàng)業(yè)是成功的關(guān)鍵之一。
2 特立獨行,不盲目追求時尚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3 艱苦樸素是成功的關(guān)鍵。
4 對成功人士不必苛求完美無缺。
5 不拘小節(jié)、具有反叛精神也是一種工作作風。
6 集中精力,專注于工作事業(yè)的人能取得成功。
20、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某單位宣布裁員,實行競爭上崗。老王和老張兩人之中應(yīng)裁一個,老王于是買了兩瓶五糧液去求人事處長,老張買了兩條大中華送到一位副局長家中。等到人員調(diào)整名單出來時,老王和老張差點背過氣去:二人都被裁了,取而代之的是正局長的外甥……
當今世界,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都競爭激烈。競爭促進了發(fā)展,推動了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