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煮雞蛋的作文600字
清明節(jié)煮雞蛋的600字作文1
清明節(jié),印象就是吃煮雞蛋,蕩秋千,掃墓。
離萬松山(魯中革命烈士陵園)近,小時候的清明,老師帶我們?nèi)吣?。雖然口頭上喊著什么繼承先烈遺志,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之類的口號,心卻被春游和煮雞蛋吸引著。萬松山前繞著小汶河,山上松柏翠綠,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時節(jié),可以想象景色是多么美好。你想,被嚴寒桎梏了一冬的孩子,來這里掃墓,該是多么的幸福啊......
跟孩子們相比,山上的松樹和河邊的柳樹就遭殃了--家家戶戶的磨眼里、門口都要插松枝和柳枝。孩子們就趁掃墓的時候,把樹枝折回家。那時不懂插這些是為了紀念誰,就知道把柳笛和松笛吹的不亦樂乎。
秋千好像是清明節(jié)才有的游戲。我們那里叫“悠千”。找兩棵靠的近的大樹,一根粗繩子,讓有力氣的大人給拴好,幾個孩子便有了自己的天地。一根繩子也讓孩子們玩得花樣疊出:單人的、雙人的、多人的,坐著的、蹲著的、站著的。要趁清明節(jié)這天盡情的玩耍,因為大人說:打前不打后,打后死他舅"--意思是秋千得在節(jié)前打,節(jié)后打就死舅舅。當然是騙人的?;蛟S是因為大人們都忙,怕孩子們蕩秋千不安全才編出來嚇唬人的。
雞蛋,似乎是清明的最重要的標志。小時候家里窮,雞蛋是要賣了換油鹽醬醋的,平時難得吃幾回。但是,清明節(jié)就不一樣了。家家都煮上幾個,染成紅的、綠的、紫的、花的、甚至西瓜的,更有巧手的在上面畫上好看的圖案給孩子們。女孩子喜歡比較誰的雞蛋漂亮,男孩子們并不在乎漂不漂亮,只要硬就行--因為“杠雞蛋”是清明節(jié)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每人持一個雞蛋,撞在一起,被撞破了的就輸了,就的把撞破的雞蛋送給贏方。所以,在清明節(jié)里誰擁有一個最硬的雞蛋就會贏得大家的崇拜,當然,是因為他可以吃好多雞蛋。
10年前,我外地求學,清明節(jié)那天收到爸爸的來信,爸爸說:"清明節(jié)了,你買幾個雞蛋吃吧。家里人都想你,你媽煮了好多雞蛋,你弟弟說給你留著呢......當時的弟弟才7歲,記得看完信,我哭了。
清明節(jié)煮雞蛋的600字作文2
今天是4月5日,星期二,也是清明節(jié)。我們一家人都回老家過清明節(jié)。
我們早早的回到老家吃早飯,因為我已經(jīng)很餓了,一回到老家就捕到了飯桌前,這時我發(fā)現(xiàn),飯桌上有一大盤雞蛋,還有一盆蒸米飯。奶奶說:“今天是清明節(jié),按照我們家鄉(xiāng)的習俗,今天應該吃蒸雞蛋和米飯,大家可以相互碰雞蛋”。于是,一場激烈雞蛋對對碰開始了。
清明節(jié)的雞蛋
首先,我們制定了游戲規(guī)則,游戲規(guī)則是:“一人拿一個雞蛋,相互用雞蛋碰雞蛋,碰爛的必須吃掉。”我先和爸爸碰,我在盆子里挑來挑去,選了一個個頭大的白皮雞蛋,看上去結實無比,而爸爸卻選了一個個頭小的紅皮雞蛋,看上去很不起眼。碰雞蛋是一決勝負,要么是我的爛,要么是他的碎,所以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用自己的雞蛋向爸爸的雞蛋碰去,本來我以為這下我肯定必勝無疑,但是結果卻令我大吃一驚,爸爸那個不起眼的小雞蛋卻把我的大雞蛋碰稀巴爛。
我很納悶,于是,我又找了一個我認為很結實的紅皮雞蛋向我爸爸挑戰(zhàn),結果還是輸了。這時我還是不甘心,爺爺幫我找了一個和爸爸那個大小差不多的紅皮雞蛋并且給我講了講:“并不是大的雞蛋就結實,那種外表光滑,重量越重的越結實。”我又用爺爺幫我找的這個雞蛋向爸爸挑戰(zhàn),結果我輕輕一用力,就把爸爸的雞蛋給碰碎了。爸爸又找了一個雞蛋向我挑戰(zhàn),結果還是被我給碰碎了。爸爸說:“我認輸了,再碰就吃不了了,你去和他們碰吧”。我又先后和媽媽,還有我哥哥碰,結果他們都被我戰(zhàn)勝了,所以我的這個雞蛋就成了本次比賽的冠軍雞蛋,但是我也為此負出了代價,我也吃了三個雞蛋。
沒想到碰雞蛋這么有趣,而且還有很多學問,我期待著明年繼續(xù)碰雞蛋。
清明節(jié)煮雞蛋的600字作文3
很多地方有清明吃雞蛋的風俗,那么,這又起于什么樣的事件呢?接下來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為您講述清明吃雞蛋的由來。
清明日的郊游踏青,熟雞蛋也是便攜的食品。事前的撞擊剝皮,難免引起孩童兩兩相撞的興趣。
倘若要探究清明節(jié)里吃雞蛋、撞雞蛋的象征意蘊,其中應該還寄寓著人們對于對于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雞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生育與生命的象征。傳說,開天辟地的盤古在雞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藝文類聚》),商的始祖契為“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史記》)而生,秦始祖大業(yè)也是“玄鳥孕卵,女吞之”受孕(《史記》)。民間習俗,婦女生孩子后,給四鄰八舍報喜訊,送的不也是雞蛋嗎?清明的祭祖掃墓,其中不也有慎終追遠的生命意識嗎?春季里萬物化育,是生命的季節(jié),諸多民俗事象都在深層的生命意蘊上暗合。
據(jù)說吃了這時煮的雞蛋,就一年不會頭痛。這個風俗是怎么傳下來的呢?傳說古代孝感一帶屬云夢澤之一部分,是一片水鄉(xiāng)澤國,人們都以打魚為生。因為人們天天在湖里吹湖風,得了頭痛病。一天,嘗百草的神農(nóng)路過云夢澤,看到一些人因頭痛在湖灘上打滾。神農(nóng)很可憐他們,就到處找草藥,為這些人治頭痛病。
可是什么藥吃了也無效。三月初三這一天,神農(nóng)從山上撿來幾個野雞蛋,又挖了一大把地菜,拿到船上煮給人們充饑。人們吃了用地米菜煮的雞蛋后,忽然感到頭不痛了。后來,三月初三吃地菜煮雞蛋就成了習俗,一直沿續(xù)至今。
清明吃雞蛋,如同端午節(jié)吃粽子一樣重要。節(jié)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后者則僅供玩賞而已。然而,也有種說法,在掃墓時,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征「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