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態(tài)度好可以成就人生
學習態(tài)度好可以成就人生
學習對人的一生都起著很重要的引導作用,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考”這句話一點都不錯,其實,學習也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我們要明白學習對我們生活,事業(yè),為人處世等多方面的影響,今天我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學習態(tài)度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
小時候去學校念書是為“大人”而讀,是應付,否則就要挨打,不給飯吃,而爭取好成績是為了得表揚。后來長大了,看到有學問的人可以到外面做事拿工資,他們不種田而能吃得好穿得漂亮,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跳出“農(nóng)門”。參加工作以后,雖然在學校學到了一些專業(yè)理論知識,但遠遠不能滿足具體工作的需要,故又學習一些相關(guān)學科,學習具體的實踐技術(shù),這時的學習是為了“強身”,是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也學習了二十多年,業(yè)務精通了,經(jīng)驗也有了,成績也有了,可是,現(xiàn)在年近半百的我還在學習,如果說過去學習是為了生存的話,那么現(xiàn)在學習是為了什么呢?
孔子曰“學而優(yōu)則仕”。而我,不斷地學習,不是為了“仕”,而是為了保飯碗。雖然個人的事業(yè)已成定局,仕途上沒有發(fā)展的機會,工作上也都能勝任,可是,形勢總是在不但發(fā)展的。為了使從自己手中出去的公文不但不顯出落后,而且還能夠與時俱進地把那些個新名詞新口號寫進八股文中。一篇材料有時候代表了一個單位的形象,體現(xiàn)一個單位的綜合水平,反映一個單位的精神面貌。對于這一點,是很有體會的。象我這種人,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如果沒有一技之長,不把手中的事做好,日子是很難過的,說不定飯碗也難保住。
培根說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shù),始能無知而顯有知。如今社會上有許多不學習的人,一部分人出于懶惰,畢竟讀書比貪玩要辛苦許多,一部分人確實是“欺世有術(shù)”,他們連別人寫好現(xiàn)成的稿子念散了句子也照樣“平步青云”。只要能欺會騙,就能活得滋潤舒坦,而我,天生沒有這個“悟性”和“本事”,當然就只有辛苦地學習。
現(xiàn)在呢,學習也是為了充實生活。自己不喜歡跳舞,不喜歡打牌,不喜歡串門,不喜歡應酬,如果不讀點書,生活會是寂寞難耐的。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雖然不再理會“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也可以在學習中找到許多樂趣。觀世象百態(tài),悟歲月人生,修煉一顆平和之心,寫出幾篇娛人娛己之文,這樣,既可以少惹家長里短的是非,少留不學無術(shù)的笑料,還可以修身養(yǎng)性,明智健腦呢。
昨天讀過這么一段話對我很有啟發(fā),說“不學習的人也許是虛無主義者。學習的人是可敬的,因為他在反抗絕望--明知學無止境,還是要學。”杰弗遜曾對他女兒說,一個人一輩子都不懈怠地學習,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啊!這給了學習的人以希望。過去,總是在埋怨自己生不逢時,念書的時候遭遇“”,書讀得太少,參加工作以后先是家里窮,買不起書,后來因為工作太忙,家務負擔太重,沒有時間讀書,那么現(xiàn)在呢,時間有了,書也買得起,還不該好好地讀些書嗎?
學習從我們出生將一直伴隨到我們生命的結(jié)束,如何將學習成為我們的一直習慣,一種品行,其實學習態(tài)度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知道我們大家擺正了態(tài)度,我們的人生定會大發(fā)光彩。
學習態(tài)度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