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生教育的探討論文(2)
有關三生教育的探討論文篇二
《“三生教育”教學法初探》
【摘要】在云南省實施“三生教育”的背景下,在進一步明確“三生教育”的指導思想及內涵,教學原則的基礎上,對“三生教育”的教學方法做出探討與總結。
【關鍵詞】三生教育;教學法
“三生教育”,是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1]。它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基本思想,其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云南省自實施“三生教育”以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08年12月份對部分學校管理干部、教師和學生的無記名問卷調查表明:9814%的學生對“三生教育”感興趣,8416%的學生認為參加“三生教育”沒有學習負擔,8616%的學生認為參與“三生教育”直接對自己的成長非常有用。95%的學生參與學習“三生教育”的自我評價態(tài)度積極,98%的學生認為自己參與“三生教育”學習后有不同的變化[2]。
1“三生教育”的指導思想及內涵
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義的理論為指導,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智、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三生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是學生的自我認知過程和行為實踐的一個過程,因此,在“三生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引導好學生來認知、來實踐,并使學生的認知和實踐活動成為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活動。在主動調動學生認知的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學校、家庭、社會的積極性,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力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互為條件、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礎、是關鍵,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標。
2“三生教育”的教學原則
(1)人本性原則。突出以人為本的價值了取向,關注個體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問題,促進人的發(fā)展。
(2)實踐性原則。突出實踐育人的思想,著眼于智、情、意、行統(tǒng)一的原則,課堂教學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
(3)現(xiàn)實性原則。關注學生現(xiàn)實生活,學生中切合我國國情及地方實情。
(4)整合性原則。注意與其他學科內容的整合,使各科教學能優(yōu)勢互補,互為延伸,構建整體合力。
3“三生教育”的教學方法
3.1引導型教學法
引導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主張以實踐性為特征的整體性學習代替?zhèn)鹘y(tǒng)的知識學習行為。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學、做合一,手、心、腦并用”,真正體現(xiàn)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教師需要改變主講的角色,成為項目主持人或導演者,讓學生集體主動參與,并且教學答案非唯一性,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3.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思考、討淪、交流等方式,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3.2.1精選案例。有三個基本要求:
1)“精”。案例必須要有典型性和針對性,緊扣教材、基本理論和原理來精心選編,還需注意案例要能夠引人入勝且具有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2)“實”。案例必須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符合實際情況,事實清楚,數(shù)據(jù)確切,最好是貼近當代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他們熟悉但往往又有所忽視的某些事實材料;
3)“新”。案例要及時更新,舍棄那些已有定論的情節(jié)及過時的案例,對已采用過有價值的案例也需要不斷賦予新的內涵;
4)“深”。選編的案例可以有一定的深度,最好要具有爭議性、挑戰(zhàn)性,能夠反映某些實質性的問題,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認真思考,積極討論。
3.2.2課前準備。對選定的案例需有一個全方位地分析和把握,熟悉案例的背景“事實”觀點,把握案例所蘊涵的原理和揭示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知識背景“認知水平”學習態(tài)度等有一個基本的估計評價,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教學過程的策劃與設計。
3.2.3靈活教學。靈活展示案例的方式案例可以由教師或給學生呈現(xiàn),可以是口頭描述、表格、漫畫、文字資料、錄音、錄像、多媒體等。對學生正確的認識和獨到見解充分肯定,對模糊錯誤的認識要及時引導和糾正。
3.3問題討論法
3.3.1“師—生”互動。它包括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互動和教師與學生群體的互動兩種形式?;咏⒃谝粋€共同的目標之上,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對方的行為做出解釋和定義,并修正自己的行為,使雙方的互動行為能更好地朝著既定目標發(fā)展。例如:在討論價值觀、人生觀等論題時,課堂上可以采取自由論壇方式:在談論道德觀時,可采取課堂辯論式;在討論愛國主義等主題時,可采取即興演講式。
3.3.2“生—生”互動。這種互動包括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的互動和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兩種類型。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鎖定某一內容,讓學生準備相關資料,參與課堂的講授,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某話題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提出觀點,它需要教師有正確引導的技巧。
3.3.3“生—自”互動。主要是指學生自主性學習,是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是自身內部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在自我調節(jié)下的良性互動,可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4講座式教學法
結合“三生教育”的內容,選取當前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和較有爭議的問題,為學生開辦各種相關的主題講座,通過講座的形式給學生談人生,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對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體悟。同時也要求學生開設講座,講座的對象是教師和同學,講座題目由學生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問題選取,講座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為宜。
3.5滲透式教學法
課程大綱明確規(guī)定的、滲透在其它必修和選修課程中的內容,可結合相關課程進行教學,一方面,結合通識教育中的必修課程進行分散教學,如結合《形勢與政策》進行生命、生存和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結合相關的校級或院級選修課程進行教學,諸如人際關系心理學、云南文化史、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旅游文化選講、當代婚姻社會學、民族歌舞賞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進行“三生教育”的重要內容。
3.6活動式教學法
活動式教學是全方位多元互動的一種存在形式,是以“第一課堂”的常規(guī)教學為中心,以“第二課堂”和“兩個范圍”為輔助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利用各種活動因素,創(chuàng)設出適宜的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條件和活動策略,使“三生教育”的教學內容可以結合社會各屆、學校各部門、學院與班級組織的相關活動開展起來,實現(xiàn)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結合,課程教學與班、團、隊活動的結合,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
參考文獻
[1]周利興.試論“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人文社會科學專輯,2008,34:119-121.
[2]杜玉銀.“三生教育”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昆明學院學報,2009,31,2:1-4.
有關三生教育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