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懲罰教育探究論文
幼兒園懲罰教育是指幼兒園教師在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前提下,對幼兒的不良行為和認知進行否定性評價,引起幼兒內心的不愉快情緒體驗,從而減少或杜絕幼兒的不良行為和認知。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幼兒園懲罰教育探究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懲罰教育探究論文篇一
《幼兒園懲罰教育探究》
[摘要]幼兒園懲罰教育是指幼兒園教師在保障幼兒園日常生活正常進行,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前提下,對幼兒的不良行為和認知進行否定性評價,引起幼兒內心的不愉快情緒體驗,從而減少或杜絕幼兒的不良行為和認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教師在實施懲罰教育時應注意家園一致,情理交融,適時適度,使懲罰教育既能制止幼兒的不良行為,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又能增進師幼之間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幼兒園懲罰教育;懲罰策略;師幼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604(2007)09-0019-03
雖然我們提倡幼兒園教育應以正面表揚、鼓勵為主,但是針對幼兒認知和自控能力不足的特點,教師在塑造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幼兒良好道德品質,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過程中難免會用到懲罰教育手段。如何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懲罰教育應有的價值,這是學前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問題。
一、幼兒園懲罰教育的定義
懲罰是指對學生表現(xiàn)的不良思想品行作否定的評價,對個人或集體進行指責,旨在控制某種行為。心理學家雷德爾認為,懲罰是通過使個體經(jīng)歷不愉快的體驗,以影響個體行為或發(fā)展的一種有計劃的意圖。教育中的懲罰常常是通過對受教育者(個體或集體)的不良認知和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引起其內心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減少或杜絕受教育者不良認知和行為的發(fā)生。幼兒園懲罰教育是指幼兒園教師在保障幼兒園日常生活正常進行,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前提下,對幼兒的違反常規(guī)行為、攻擊性行為、破壞行為等不良行為和認知進行否定性評價,引起幼兒內心的不愉快情緒體驗,從而減少或杜絕幼兒的不良行為和認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
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懲罰表現(xiàn)為否定性的表情暗示、說理教育、隔離、暫停活動、讓幼兒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等形式,并不包括體罰。
二、幼兒園懲罰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幼兒園班級是幼兒園進行保教活動的基本單位。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看,幼兒園班級是一種初級社會組織,班級規(guī)范是幼兒園班級組織存在的特性之一。幼兒離開家庭個體化的教育環(huán)境,進入幼兒園班級集體教育環(huán)境之中,需要學會遵守班級規(guī)范,從而順利適應班級活動并獲得健康成長。然而,這一時期幼兒還不能很好地控制和把握自己的行為,其心理活動在認知方面仍以無意性和形象性為主,道德判斷處于直接受行為結果支配的前道德階段和以成人評價為標準的他律階段。因此,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規(guī)范意識的培養(yǎng)都需要成人尤其是幼兒園教師的引導和控制。除了表揚與鼓勵之外。在幫助幼兒糾正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和認知方面,懲罰教育的效果不容否認。
學者們根據(jù)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條件反射原理,建立了一個懲罰的終止效應模式,因為“懲罰一般能引起兒童的焦慮或恐懼”,所以教育者在幼兒出現(xiàn)違禁行為之后對其施以懲罰,使幼兒的違禁行為與焦慮或恐懼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條件反射,幼兒為避免產生焦慮或恐懼反應,不得不終止違禁行為。研究者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懲罰形式,一種是通過施加否定性刺激進行懲罰,另一種則是通過取消一個有益的刺激來達到懲罰目的。這兩種形式的懲罰一般都能引起幼兒的某種不良情緒體驗,進而促使幼兒終止違禁行為。由此可見,懲罰教育只要運用得當,能在一定程度上終止幼兒的不良行為及認知。
三、幼兒園懲罰教育的使用策略
有研究者認為,懲罰的效果由時間、強度、連貫性、懲罰者與幼兒的關系、語言的配合、懲罰與正強化的配合等因素決定。選擇合適的懲罰策略,能夠明顯提高懲罰教育的效果。
在我國,許多幼兒家長相信,毫不吝惜的贊美和無條件的接受,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和獲得發(fā)展。這給幼兒園教育帶來了很多問題,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懲罰常常得不到幼兒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懲罰教育的效果因為幼兒園與家庭教育方式的不一致而被消解。幼兒園的幼兒來自不同家庭,接受著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環(huán)境熏陶,在家庭中父母對幼兒的行為和認知有著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標準。面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幼兒,如何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協(xié)助幼兒了解與接受幼兒園和班級的行為準則,這是幼兒園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教師要與家長密切配合,尤其是針對幼兒的問題行為,教師與家長的教育原則應基本達成一致。否則,再多的懲罰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由于認知能力有限,幼兒對道德規(guī)范、規(guī)則的認識尚未內化。有時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不當行為及應受的懲罰。在實施懲罰教育時,教育者要曉之以理,明確告訴幼兒錯在哪里,為什么會被懲罰,同時要動之以情,讓幼兒了解自己的不當行為產生的后果,引發(fā)幼兒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內疚以及對受傷害同伴或事物的同情,從而轉變幼兒對懲罰的態(tài)度,從不得不接受轉為心甘情愿接受,進一步提高懲罰教育的效果。這種說理加情感教育的懲罰方式,不僅能使幼兒明確了解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規(guī)范,還會引發(fā)幼兒對錯誤行為后果產生內疚、懊悔等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使幼兒對懲罰心悅誠服,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學會控制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自尊是個人基于自我評價,對個人價值所產生的一種持久而有情感的感覺。對幼兒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來自自己評價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外在標準,而是來自自己是否能感覺到被有特殊意義的人所喜愛、所接受、所重視。幼兒園教師可以說是幼兒心目中有著特殊意義的人,幼兒都期望得到教師的喜愛和肯定。幼兒園懲罰教育是教師對幼兒某一方面或某一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如果把握不好懲罰教育的尺度,可能會影響幼兒的自我評價,挫傷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為幼兒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教師實施懲罰教育時應以對幼兒的愛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在保護幼兒自尊心的前提下,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適度的懲罰教育。那種威脅恐嚇式的懲罰方式應該謹慎使用或者避免使用。
在幼兒園班級中,教師不能為了個別幼兒的個別不良行為而終止或打亂教育活動的正常進行。為了避免破壞整體教學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否定性的表情、身體動作的暗示、暫?;顒拥姆绞角擅钪浦箓€別幼兒的不良行為。教師還可以使用集體教育方式,重申班級活動規(guī)則,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班集體的行為準則,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F(xiàn)代心理學與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發(fā)現(xiàn)之一就是揭示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雙向作用關系,指明了教育教學活動作為師幼交往、互動過程的本質、特點與規(guī)律。在教師向幼兒施加影響的同時,幼兒也以自身的特點、行為,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行為。面對幼兒的種種不良表現(xiàn),如上課隨意走動、欺負同伴、不聽教師口令、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等,教師經(jīng)常會產生憤怒、煩躁、挫折等強烈的消極情緒體驗。有一位幼兒園教師曾告訴筆者:“只要看到班上最調皮的那個幼兒來上幼兒園,我就會頭痛。”教師在處理應急事件或情緒不佳時往往還會表現(xiàn)出一些過激行為,如大聲呵斥、叫嚷、拽拉幼兒等。教師的這些失控行為既不能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正面示范,也不利于師幼間信任、依戀情感的建立,更不利于幼兒不良行為問題的糾正。因此,在面對幼兒的不良行為時,幼兒園教師要保持頭腦清醒,克服幼兒消極行為的影響,理智面對幼兒的種種不良行為,采取科學合理的懲罰方式,使懲罰教育不僅能夠制止幼兒的不良行為,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還能增強師幼之間的良性互動。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幼兒園懲罰教育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