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一思修論文(3)
2017大一思修論文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邏輯結構
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學界有較為典型的觀點,即“四方面體系說”,它是對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的高度概括,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完整且緊密聯系的整體,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也有學者提出了“五維度體系說”,應從價值指導、價值理想、價值取向、價值評價和價值創(chuàng)造等方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馮景源立足于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角度提出了“七維結構說”,即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生態(tài)學和人學。
然而,李崇福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崇高事業(yè)建設的高度,認為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導向性因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目標性因素,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思想支撐性和思想背景性因素,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倫理道德上的基礎性因素。[9]
張利華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完整的、內涵豐富的價值觀系統(tǒng),它具有內核、層次和外沿。這就是所謂的“五層同心圓體系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的層次由里到外分為倫理價值觀、政治價值觀、經濟價值觀、社會生活價值觀,它的邊沿就是人們的日常物質生活。[10]
牛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容作了進一步引申,他認為做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肯定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凝聚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精髓,自始自終都貫穿著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基本價值觀的要求。但同時他又強調了“以人為本”價值原則和“三個有利于”標準也應蘊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之中。因為,“以人為本”價值原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居于統(tǒng)領地位,是對黨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上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科學總結;“三個有利于”標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評價標準,貫穿和滲透在各行各業(yè)乃至每個人的價值評價標準中。[11]
劉云山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結構完備、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它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統(tǒng)一起來,把政治與倫理、思想與現實結合起來。[12]郭超認為,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基礎與歸宿,體現了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統(tǒng)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體現了繼承與創(chuàng)新、民族傳統(tǒng)與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榮與恥、倡導與反對的統(tǒng)一。[13]
鞏建華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金字塔”模型,應從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中國共產黨價值觀、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社會大眾價值觀、人類普世價值觀和西方社會價值觀等多元價值觀中確立核心價值觀和構建核心價值體系。[14]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特征功能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文化建設中的靈魂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之魂。只有努力構建具有廣泛感召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以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才能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基礎上保持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葉小文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提供了科學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方向。特別強調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推動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各個基本觀點最本質的方面。[15]
李建華從社會形態(tài)核心價值體系的時代性、社會思潮的先進性特質兩方面論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在地具有強大的引領社會思潮的功能。他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八大功能,包括引領功能、創(chuàng)新功能、凝聚功能、整合功能、調適功能、選擇功能、規(guī)范功能、聯動功能,其中最首要和根本性的就是引領功能。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形勢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社會處于大變革時代的必然要求,還是當今世界形勢下確保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必然要求。[16]
江文青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立足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價值認同系統(tǒng),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方針,是激勵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系全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紐帶。[17]
韋建樺從理論創(chuàng)新的角度出發(fā),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特征是:嚴謹的邏輯結構和清晰的邏輯層次;具有廣泛的涵蓋性、包容性和適用性;具有很強的整合力、親和力和感召力。[18]田海艦認為,它的特征是:鮮明的主導性;廣泛的包容性;強烈的時代性;獨特的民族性。[19]
韓震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規(guī)范功能、整合功能;[20]喬法容等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指導功能、引領功能、整合功能、創(chuàng)新功能。[21]
石國亮著重從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來展開闡釋,從其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中的地位、整合及滲透等層面作了說明,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提供了新的理論視野和方法論指導,先進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核心內容:具有整合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和抵御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功能。[22]
三、目前研究現狀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縱觀近年來理論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結構和功能方面成果是比較突出的,學術界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認定已經有了一致看法。但在具體內涵的闡釋上因所站立的角度的不同仍存在較大的分歧與不足。
第一,偏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身的各個方面的探討,缺乏與中國傳統(tǒng)核心文化的比較與內在聯系分析。學者從基本內容、結構、功能做了比較全方位的探討,然而,單純注重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身的各個方面的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文化從古到今源遠流長,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傳統(tǒng)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聯系的研究和討論,使得一個民族在任何時代的核心價值體系前后都是一脈相承的,而不是割裂斷層的。
第二,研究視野比較狹窄,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身所蘊涵的獨特整體性研究。多數學者憑單一學科背景,循沿自身學科視野與角度,竭盡全力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如側重于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一方面研究;或者過于集中某一方面的研究,缺乏整體把握,很少從黨的意識發(fā)展的九十年歷史角度來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第三,政治宣講色彩較濃,缺乏理論基礎的深層次挖掘,目前仍存在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割裂與疏離現象。學術研究僅是滯留于經驗總結、政治宣講,學理開鑿明顯不足,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缺乏從價值層面上推進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學理依據、本質性社會動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黨的未來意識形態(tài)的工作啟示等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11.8.
[2]吳潛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J].道德與文明,2007,(1).
[3]周雙麗.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實質和精神內涵[J].社會主義研究,2007,(5):30-32.
[4]王偉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的哲學詮釋[J].理論月刊,2007,(6):34-36.
[5][9]李崇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觀念到現實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7,(2).
[6]秋石.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求是,2009,(11).
[7][10]張利華.試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與內涵[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
[8]侯惠勤.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根本[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7(3).
[11]牛峰.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J].理論探索,2011(4).
[12]劉云山.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J].黨建,2008(5).
[13]郭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論析[J].理論學刊,2010(7).
[14]鞏建華.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結構[J].學習與實踐,2008(8).
[15]葉小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貴在踐行[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10).
[16]李建華,姜國俊.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功能[J].湖湘論壇,2008,21(3).
[17]江文青.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概念構架[J].理論建設,2009(6).
[18]韋建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歷史內涵、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品格[N].光明日報,2007.
[19]田海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6).
[20]韓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0-45.
[21]喬法容等.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功能[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9).
[22]石國亮.試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J].理論探討,2007,(5):12-14.
[作者簡介]史亞博,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史亞博(1988—),男,河南漯河人,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曾龍,海南大學旅游學院;佘倩楠,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看過“2017大一思修論文”的人還看了:
2.大一思修論文范文
3.大一思修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