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的論文(2)
思想道德的論文篇2
淺談國民道德思想素質和法律素質對社會的總體影響
一、我國目前國民道德思想素質和法律素質的總體情況
我國民眾平均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處于中等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相關的具體表現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大部分民眾并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對一些法律常識仍存在盲點,并且在此項調查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法律素質與年齡是呈現出反比的狀態(tài),年齡越大反而法律素質偏低;年齡越小,反而法律素質偏高。在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發(fā)面的調查中顯示,大多數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過一些不文明的現象,還有一小部分民眾表示并不關心一些社會熱點問題。
1.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等制度和體系的建立極大的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也使得驅逐利益成為有一部分人的最大的目標和追求,于是在這種心里的驅使下,使得他們做出違背自身思想道德準則的行為。
2.由于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基數大,東西部教育資源差距較大,雖然這些年來黨和政府一直在進行教育方面的改革,促進教育的發(fā)展,但還是有一部分孩子出現上不起學的現象,所以這也是影響我國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一個重要原因。
3.受到社會總體環(huán)境或者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容易對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產生影響。
4.法律素質低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律觀念淡薄,平時不注重法律知識的積累,文化知識水平低,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蠱惑,以及普及法律的力度不夠所以造成了當下國民法律素質較低的現狀。
二、對應案例
(一)關于被拐女成“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問題
被拐女成“最美鄉(xiāng)村教師”這一事件自被曝光之后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十二年前一場販賣把她囚禁于小山村。前幾年,郜艷敏在回娘家時想要留在家里,卻被父母以“結過婚的女子再嫁不易”的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絕了她,毫無退路的回到了小山村。與此同時,村干部四十幾天的蹲點阻撓都暗示著郜艷敏所在的小山村并不想將她的事跡公布于眾,郜艷敏這十幾年來一直處于被囚禁的狀態(tài),如今在攝影機下郜艷敏同樣無法逃脫而被生生的“囚禁”,我認為這是整個社會都應該深深反思的事情,在街頭采訪過程中,不同的民眾對本次事件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郜艷敏是一個擁有大愛和大胸懷的人;有人指責其父母竟然如此殘酷冷血,視血肉親情與不顧;有人則批判當地政府部門的處事不利,不愿揭露自己的丑事。
(二)關于摔倒的老人要不要扶問題
今日“摔倒老人扶不扶”的爭議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輿論熱潮,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心是多元化的,考量是復雜的。在本次調查中,有25%的民眾直接選擇當作沒看見;有30%的民眾認為應該直接扶起;有45%的民眾認為應該及時報警等待警察來救人。由此可見,寥寥大眾都可以并且愿意扶起摔倒的老人,扶起道德的風帆,傳遞正能量,為社會營造和諧環(huán)境。而種種的利于社會發(fā)展的因素不斷被利益熏心者所腐蝕,不明所以的輿論,缺乏公正的法制,扭曲不當的人心,都在破壞社會向善的的支點,使我們扶的起老人卻扛不起責任。
三、解決措施
第一起案件中包含了太多敏感的因素,命運與不公,法律與倫理,苦難與拯救都讓每次事件變得十分棘手。不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必須完善法律來有效杜絕販賣,因為這是本次案件發(fā)生的起因。其次對窮苦鄉(xiāng)村的教育資源的完善也是當務之急,通過切實的措施,任用真正體恤百姓的官員拉動經濟,帶動教育。同時在每次事件中,媒體作為橋梁傳遞信息,一定要尋求真理為百姓提供正確的信息,并且能夠讓更多被囚禁的人得到自由和解放。由于本次事件涉及到社會的諸多方面,所以選取該問題作為我們本次調查的一個重點問題,在本次調查中看到了部分民眾的觀點存在過于偏激的的問題,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法律素質仍需要提高。
在是否要扶老人的案件中,為解決當下扶老人的困境,避免道德尷尬狀況,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對策給予改善,為社會創(chuàng)造良好風尚。首先,政府必須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律實施體系。其次,社會要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進行向善價值觀的塑造,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最后,作為個體的我們,要建立理性的思維,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
一個國家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都會對國家的整體發(fā)展可謂是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為它們代表了一個社會的整體風氣和精神面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在學習文化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同樣注重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提升,它們能夠讓我們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堅守自己的本心與立場,而不會陷入利欲的漩渦之中,做好的自己的同時也要帶動身邊的人一起這樣去做,畢竟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國,如果我們不黑暗,中國才會有光明。
思想道德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