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論學術論文
《反杜林論》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過程,指出唯物辯證法使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fā)現(xiàn),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反杜林論學術論文,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反杜林論學術論文篇一
淺議《反杜林論》中的平等觀
【摘 要】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通過對杜林研究平等問題的先驗主義方法論的批判,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批判了杜林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平等觀,論述了平等的歷史發(fā)展和階級內容,并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平等觀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的平等觀思想,不但對于理解馬克思主義平等觀及其方法論原則,而且對于今天如何應對各種抽象的價值論調,促進社會平等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反杜林論》;平等;現(xiàn)實啟示
一、《反杜林論》內容簡介
《反杜林論》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過程,指出唯物辯證法使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fā)現(xiàn),而兩大發(fā)現(xiàn)又使社會主義學說從空想變成了科學。該書批判了杜林在科學分類問題上的先驗主義觀點,闡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統(tǒng)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批判了杜林在物質存在形式問題上的形而上學觀點。該書還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經濟學和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觀點及其唯心主義暴力論。闡明了經濟決定政治、歷史發(fā)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基本理論?!斗炊帕终摗房偨Y了馬克思主義誕生后無產階級革命的經驗和自然科學發(fā)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
二、恩格斯對杜林平等觀的批判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講到“平等”問題時,首先批判了杜林用數(shù)學方法研究社會問題的先驗主義,認為杜林用這種先驗主義方法建立起來的道德和法的學說,是抽象的、空洞的。指出研究社會生活領域問題不能用先驗的方法,而必須尊重社會事實及其歷史發(fā)展,闡明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關于平等問題,杜林根據他的先驗方法,首先把社會分解為它的最簡單的要素,而且在這里他發(fā)現(xiàn)最簡單的社會至少由兩個人組成。然后,杜林的公理是“兩個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開始就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由此,杜林得出他的結論“道德上的正義的基本形式就被表達出來了”;同樣,“法上的正義的基本形式也被表達出來了”,因為,杜林認為“為了闡發(fā)法的基本概念,我們只要有兩個人的十分簡單的和基本的關系就夠了”。也就是說,按照杜林的觀點只要有兩個人這樣簡單和基本的關系,而不需要別的什么,道德上的正義和法上的正義就可以實現(xiàn)了。恩格斯指出杜林的這“兩個人”只能是“擺脫了一切現(xiàn)實,擺脫了地球上發(fā)生的一切民族的、經濟的、政治的和宗教的關系,擺脫了一切性別的和個人的特性。”最后只剩下“人”這個光禿禿的概念的兩個人。顯然,這樣的兩個人是根本不存在的,這只能是完全脫離現(xiàn)實的幻想,杜林所提出的“兩個人的意志完全平等”的公理不可避免的使自己陷入了無法自拔的自相矛盾之中。
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通過“三個退卻”揭示批判了杜林平等學說的自相矛盾性。杜林的第一個退卻是,兩個人意志實際上存在不平等。首先杜林肯定“兩個人的意志完全平等”的,對此,恩格斯假設如果兩個人在一個孤島上組成社會,他們的意志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他們之間沒有一方能命令另一方。但在實質上卻存在著毅力和萎靡、憐俐和愚笨的不平等,這就會發(fā)生強者的意志強加于弱者的統(tǒng)治和依附的關系。為此,杜林在提出“兩個人的意志完全平等”的公理之后,又不得不承認存在著“可以允許的隸屬關系”。杜林的第二個退卻是,兩個人在道德上也是不可能平等的。杜林不顧實際的說:“在野獸和人混合在一個人身上的地方,人們可以以第二個具有完全的人性的人的名義提出問題:他的行為方式,是否應當像所謂只具有人性的人相互間所表現(xiàn)的那樣呢??所以我們關于兩個在道德上不平等的人――其中一個在某種意義上帶有特有的獸性――的假定,就是依照這種區(qū)別而可能在人的集團之中和各個集團之間??出現(xiàn)的一切關系的典型的基本形式”。在這里,杜林的“兩個人”不僅變成了其中一個是“在某種意義上帶有特有的獸性”的人和另一個是“具有完全的人性的人”,而且只能是“具有完全的人性的人”提出要求,支配、統(tǒng)治“帶有特有的獸性”的人。恩格斯批判了杜林把人截然分成具有人性的人和具有獸性的人不同的兩類的荒謬的理論,這種理論抹殺了人來源于動物界的事實。杜林的第三個退卻是,兩個人在精神上也不可能平等。恩格斯通過對杜林平等觀的批判,揭示了杜林把從虛構的概念出發(fā)去推論對象的研究方法應用于研究社會現(xiàn)象和道德現(xiàn)象是錯誤的。恩格斯強調,研究社會現(xiàn)象,包括研究道德現(xiàn)象,只能遵循辨證唯物史觀,運用科學的方法,才能得出客觀的、正確的結論。恩格斯提出了兩條基本原則:一是要“從對象本身去認識”對象;二足要“從人們的現(xiàn)實社會關系”去研究道德和法律。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則。
三、《反杜林論》中恩格斯的平等觀解析
1.發(fā)展著的平等觀。恩格斯認為平等觀是歷史發(fā)展著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平等觀念。在古希臘、羅馬奴隸制時代,不平等遠遠比平等看上去要自然的多,甚至說不平等是天經地義的,平等只是少有的特殊現(xiàn)象。平等的觀念,無論以資產階級的形式出現(xiàn),還是以無產階級的形式出現(xiàn),恩格斯強調“其本身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這一觀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歷史條件,而這種歷史條件本身又以長期的遺忘的歷史為前提。”所以,平等觀念就其本身來說就是歷史的產物,是不斷發(fā)展的理念。
2.平等權利是經濟發(fā)展的要求。基督教和封建社會時期,生產力發(fā)展程度還有一定限制,人與人的交往也受到地域的制約。整個社會是按照由上而下的金字塔等級建立起來的,所以根本談不上社會平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在封建社會內部孕育著的市民等級,由于商品交換平等和自由的要求,平等意識才有可能逐漸上升為整個社會的意識。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要求突破任何政治制度障礙,機會平等成為權利平等的主要內容,資產階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也成長起來。因此,恩格斯認為平等權利是經濟發(fā)展的要求。
3.無產階級的平等觀及其本質。恩格斯認為,平等不僅是資產階級的要求,也是無產階級的要求。伴隨著資產階級的產生,它的影子無產階級也相應地產生了,隨著資產階級的平等要求產生的,也就有了無產階級的平等要求。但這兩種平等要求的內容是截然不同的,資產階級的平等針對的是階級特權,它要求消滅階級特權,實現(xiàn)政治平等,無產階級的平等要求針對的是階級本身,要求消滅階級,實現(xiàn)社會的、經濟的平等。平等不是永恒真理,平等是歷史的產物,是和每一時代的生產力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到現(xiàn)在為止的一切歷史對立,都可以從人的勞動的這種相對不發(fā)展的生產率中得到說明”。要想實現(xiàn)平等,就必須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只有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才會帶來更多的事實上的平等,這同樣適用于當代中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李愛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王宏偉.《反杜林論》中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反杜林論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