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總結(2)
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總結
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總結篇3
校教育不僅要造就知識型的人才,更要注意培養(yǎng)綜合型的人才,加強學生青春期的教育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學生日后踏上社會、更好地適應和改造社會的需要,是建立健全正規(guī)的教育渠道、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需要。
一、轉變觀念,提高青春期教育的認識。
抓好觀念的轉變是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前提,青春期教育不能回避性的教育,而性教育僅僅是青春期教育的基礎和先導,重要而關鍵的是進行青春期心理和倫理的教育。在這一領域,我們教育工作者較易存在一些陳舊的觀念,如:認為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識等學生成年后自然會知道,現在學校教育已十分繁重,沒有必要多此一舉;認為青春期教育只有對犯有性罪錯、性失誤的學生開展一下就可以了等等。面對這些錯誤的認識,我們通過抓培訓、組織學習、開展研討等方法,努力引導學校領導和老師從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充分認識開展人口與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把青春期教育作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學期來,我校的青春期教育工作就是在不斷學習、轉變觀念和克服一些錯誤觀念的過程中,得以逐漸開展的。
二、建立班子,切實加強對青春期教育的領導。
為了使青春期教育扎實有效地開展,確保青春期教育政令暢通,我校成立了由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心理教師、校醫(yī)等組成的青春期教育領導小組。副校長具體負責青春期的教育工作,校醫(yī)專門負責青春期生理部分教育,政教處專門負責青春期心理部分教育,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到人,使我校的青春期教育扎實有效地開展。同時開展課題的研究。
三、重視師資培訓,搞好青春期教育。
要進行青春期教育,師資培訓和隊伍建設是關鍵。青春期教育的師資培訓,主要由政教處、團委會負責,通過自學考試、舉辦培訓班、聽報告、作專題講座、教育研討、觀摩活動、教研活動,對青春期專職、兼職教師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基礎理論培訓和指導,以此幫助執(zhí)教老師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育的效果。為了提高教師教育的水平,學校還通過召開主題班會觀摩課、教研活動等多種形式,為青春期執(zhí)教老師提供展示的機會。為了提高全體教師對學校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在教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的有關知識,在暑期全校教師培訓會上教科室主任劉陸裘老師向全校教師作了《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困惑及其輔導》的講座。
四、探討方法,提高青春期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專題講座是青春期教育的好形式。
專題講座是青春期教育常采用的一種形式,其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的需要,根據形勢的需要靈活運用。如:當男生對女生包里掉出來的衛(wèi)生巾感興趣,在教室里拋來拋去時,學校安排醫(yī)務室作《月經與保健》的專題講座,并同時播放了《衛(wèi)生巾使用》的錄像,使學生了解了青春期女同學的生理特點。今年我校已向學生、家長舉辦專題講座十多次,其中面向學生的有《青春期性心理發(fā)展與心理健康》、《青春期發(fā)育特點及生理衛(wèi)生》、《青春期如何避免人格障礙》等的講座。還向家長作了《怎樣引導孩子正確交往》、《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困惑及其輔導》等的講座。
2.學生主體參與是青春期教育的有效途徑。
為了拓寬青春期教育的途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消極被動的“配角”為“主動參與”的“主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青春期教育的活動中去,把教育內容延伸到更廣的范圍,科藝節(jié)我校舉行了《青蘋果》電腦報、手抄報比賽,學生利用網絡,各種報刊、雜志收集相關材料,出刊了高質量的電腦報、手抄報,內容豐富,版面新穎。學校又將獲獎的報紙在校宣傳窗中展示,以此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也拓寬了更多同學的閱讀量。同時在全校范圍內開展《青春,人生最寶貴的年華》征文比賽,將優(yōu)秀征文刊登在校報上。讓學生共同參與討論,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富有意義。
3.校園宣傳媒體是青春期教育的主陣地。
為了更有效地開展青春期教育,學校的《黑板報》開辟了“青蘋果”、“知心姐姐對你說”欄目作為固定宣傳陣地,每月出刊一次,材料由醫(yī)務室、德育處提供,專門刊登有關青春期心理困惑的解答,而在“行知茶坊”里專門刊載家長的家教心得,成為學校和家庭溝通的橋梁。校園廣播和小真人電視臺不定期地播放一些青春期心理知識,以及學生來稿,共同探討青春期生理、心理問題,校園網站報道學校開展人口與青春期教育的情況。
4.心理咨詢是青春期教育的補充形式。
在進行集體教育的同時,更應該重視青春期的個別輔導。況且,青春期發(fā)育存在著很大的個別差異,心理咨詢可避免大庭廣眾之下的尷尬,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師生溝通、交流,更有利于解決問題。心理咨詢由青春期教育的老師和班主任老師共同承擔,努力貫徹人口與青春期教育工作者的原則和心理咨詢的原則,給
個別學生提供相應建議,引導他們正確處理青春期出現的如早戀等問題,消除學生的疑慮,使學生健康成長。
5.豐富多彩的活動是人口與青春期教育的有效載體。
開展形式多樣的人口與青春期教育活動,可以充分啟發(fā)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教育的實效性。
一是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每年的暑假組織學生去各執(zhí)法單位作社會調查,進一步了解法在生活、工作中的運用。去各交通要道,與交警們一起維護交通秩序,體會交警工作的艱苦,違章者的心態(tài),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交通行為,參加雛鷹假日活動,去敬老院、去車站、去公園參加公益勞動。在活動中,他們的視角觸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多種體驗,品味人生的甜酸苦辣,有利于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二是主題班會活動。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們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設計了許多主題班會,并要求把人口、國情、青春期健康、異性交往、心理健康等內容安排在班會課內,各年級根據自身的特點設計了相應的活動,并配有具體的活動方案。在該活動中出現了很有創(chuàng)意的主題班會,如《亮出我們的精彩》、《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當生活遇到不如意時》、《消除嫉妒心理》、《如何與異性同學交往》、《受挫和危難時的決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追星要把握好一個度》、《抗誘惑能力與人生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掌握了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培養(yǎng)控制自己的能力,懂得了如何與異性同學交往的方法,學會正確處理異性同學之間的關系。
三是愛心助學活動。愛心助學活動我校已開展多年,愛心活動在每年的三月初舉行,一次捐款供貧困同學一年的資助,幫助這些同學克服暫時的困難,完成學業(yè),共享藍天下的陽光。整個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強化了助人為樂的思想,到處洋溢著集體的溫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四是進行心理矯治活動。①成立幫教小組:對一些學習有困難、交往有偏差的同學,不放棄他們,成立幫教小組,給予幫助。②“告別四廳”簽名活動。③個別疏導。
五是搞好家長學校,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到校聽講座,交流,和孩子們進行互動游藝,改變家長的青春期教育觀,學會正確地和孩子交流,引導,鼓勵家長把教子心得寫成文,裝訂成冊。
五、加強學科滲透,發(fā)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主要途經,通過學科滲透人青春期的知識,是青春期教育的主渠道。學校明確規(guī)定,思品、音樂、科學、體育等課的教學計劃中必須安排一定課時進行青春期教育。通過思想政治和心理輔導課的教育和活動,使學生學會如何認識自己,善待自己,進而悅納自己,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與異性朋友交往等等。通過常識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了人的生殖系統(tǒng),青春期的發(fā)育,月經和遺精等生理知識,使少年學生明白,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事物是允許體驗的,而有的事物不到時候是不能體驗的,必需服從道德的約束。通過體育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到怎樣才是健美以及保健知識,了解青少年時期骨彈性大,易變形,應注意保持正確的坐、立、行、臥的姿勢,應加強體育鍛煉,應不挑食,以促進身體的生長發(fā)育及抗病能力,培養(yǎng)學生活潑的青春形象。
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總結篇4
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社會行為等方面從未成熟到成熟,從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劇變化的時期,是人生中質的轉變期,是脫離了兒童時代認識方式,創(chuàng)造新的自我觀念,從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時期。如何培養(yǎng)青年健康的心理呢?
(一)正確的自我觀念。正確的自我觀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他的行為舉止才能得體,學習和工作才能適應,才能努力地發(fā)展自己,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觀念不正確,他可能自視甚高,自以為了不起,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也可能自覺羞慚,不肯以本來的面目表現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負擔,不能心地坦然;
(二)適度的抱負水平。要了解社會對個人的要求,哪些是環(huán)境所允許的,哪些是不允許的,其變化趨勢如何等。要善于將個人的優(yōu)、缺點與環(huán)境的利弊四個因素綜合起來分析,揚長避短,挖掘環(huán)境的有利因素,發(fā)揮個人的優(yōu)勢,一方面與命運搏斗,改造客觀,一方面調整主觀,確定合適的抱負水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三)和諧的人際關系。在與人相處時,其肯定的態(tài)度(如尊敬、信任、友愛等)總多于否定的態(tài)度(如憎惡、懷疑、恐懼等),對其所歸屬的集體,有一種休戚相關、安危與共的情感,總樂于犧牲個人的欲念去謀取集體的幸福;
(四)個人與社會的協(xié)調一致。自己的需要、愿望與社會的要求與他人的幸福發(fā)生沖突時,要放棄和修改自己的行動計劃,以謀求與社會的協(xié)調一致;
(五)把心靈中的積郁傾吐出來。思想和情緒上的矛盾長期郁悶在心中,會影響腦功能,造成心理失常。思維情緒上的問題只有將它傾吐出來,心情才會感到舒暢,并能起到一定的安定作用。
青春期性心理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過渡的中間階段,這個時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發(fā)生劇變,尤其隨著性器官的發(fā)育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現,男女生在心理方面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反映出明顯的性心理特點。
青少年在性心理上一般都要經過以下三個發(fā)展階段。
1.對異性的暫疏遠期
在青春發(fā)育初期一段較短的時期內,中學生常常會避開異性同學,這種現象尤以女生表現得最為明顯。這主要與生理因素有關。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現,使中學生對自身所發(fā)生的劇變感到茫然與害羞,本能地產生對異性的疏遠,甚至對異性反感。
這一時期大約會持續(xù)1年左右。青春期開始后,由于男女少年在形態(tài)上、機能上的差別日益明顯,他們在互相接觸中便結束了童年那種無拘無束地打鬧嬉笑的時期,出現了短暫的疏遠期。
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很少往來。由于男女性格的不同,此階段男生會嫌女生嬌氣、膽小、氣量不大;而女生則討厭男生的粗野、淘氣、不懂事。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小學高年級至初中一、二年級。
2.對長者敬慕期
在青春發(fā)育的中期,中學生常常會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某些在文藝、體育、學識以及外貌上特別出眾者(多數是同性或異性的年長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鳴,仰慕愛戴,心神向往,而且盡量模仿這些長者的言談舉動,以至入迷。
3.對異性向往期
青少年隨著身心兩方面的不斷發(fā)育,對第二性征的發(fā)育產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渴望了解性知識。到了青春發(fā)育的后期,隨著性發(fā)育的日漸成熟,中學生常常對與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并希望和他(她)有所接觸,或在各種場合中,想辦法吸引他(她)對自己的注意。但由于中學生情緒的不穩(wěn)定,自我意識很強,在接觸過程中,容易引起沖突,或因瑣碎小事爭吵甚至絕交,因此交往對象會有所變換,表現為今天與張三好,明天又覺得張三不好二而李四特好。
對異性的暫時疏遠所持續(xù)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在這短暫的時間過后,男女少年很快就產生了一種彼此接近的需要,產生互相吸引的心理。如喜歡一起游戲,一起做作業(yè),一起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等。這時期青少年性意識的發(fā)展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可能出現早戀等不良傾向。甚至于把功課、集體活動置之不理。當然,正常的男女往來是應該被接受、被鼓勵的,對異性有好感也不等于談戀愛,青少年應正確把握。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
青少年期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時期,是一個開始由家庭更多地邁進社會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變化巨大,面臨多種危機的時期。據專家估計,我國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在心理咨詢中,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心理障礙
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嚴重的要數青少年抑郁征,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如果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體驗到心情不愉快、高興不起來、煩悶;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變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腦子變鈍了、注意力難集中、記憶減退;學習失去了動力、人變“懶”了甚至厭學;對成績下降變得無所謂或對什么都無所謂、;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著沒意義、產生輕生的念頭。應及早求教于??漆t(yī)生,以防不良后果的發(fā)生和疾病的進一步的發(fā)展。
對人恐怖癥也是青春期常見的心理疾病,表現為見到異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臉紅、怕跟人目光對視或怕被別人目光注視,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對方的敏感部位,覺得別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變化和窘態(tài),能洞察到他內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開他人,影響和別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癥狀難于啟齒而不敢就醫(yī),通常要到出來社會工作之后,感到實在無法忍受才尋求治療,從發(fā)病到治療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強迫癥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產生性煩惱和性困惑
性煩惱的產生是由于性意識覺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與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來是青少年對自身性發(fā)育、性成熟的生理變化產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會倫理道德的約束和對性教育的神秘化,常會導致青少年的心理沖突。他們常認為“性是不好的”、“對異性長輩出現性幻想是可恥的”、“手淫對身體是有害的”等,出現對性的消極評價和過度的性壓抑。通過對各種神經質癥的深入研究,我們有理由相信,由錯誤的性觀念而引起的對手淫、性幻想等的嚴厲的自我懲罰(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導致產生神經質癥狀發(fā)生的心理溫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嚴重的自卑感、對人恐怖癥等癥狀。男孩對手淫、遺精、性夢的錯誤認識,女孩對月經、性幻想、自己體象的消極認知和評價,偷看黃色錄像,早戀及過早性行為等,是青少年期較為突出的心理行為問題。改變對性的態(tài)度應是人生心理修養(yǎng)的一個重要內容。凈化社會風氣,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組織各種有益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高尚情操以及家長改變傳統(tǒng)觀念,早期給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對中學生的性心理健康發(fā)展非常重要,必要時應接受專業(yè)心理咨詢,不要耽誤孩子。
學習壓力
對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務就是讀書。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因為學習壓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屢見不鮮。這其中不乏重點學校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壓力常來源于他們對學習現狀的不滿和不恰當的比較,不能接受自己的現狀,過分注重結果,而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整個社會、整個學校都在比較的氛圍中,要學生真正做到放棄比較,接納自己的確不易??荚嚱箲]、厭學及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記憶力問題等,是青少年及家長前來咨詢的常見問題。這些情況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如父母關系發(fā)生突變等)時更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這些心理壓力,有時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形成家庭暴力,有極個別甚至消極自殺。現在全社會都在呼吁給中小學生減壓,希望情況會有所好轉。
人際交往的壓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愿望日益變得強烈,社會交往、發(fā)展親密的伙伴關系是青少年一種精神需要。因人際關系壓力而煩惱的年輕人通常表現為自卑、過分注意他人評價、容易受到傷害、虛榮心強、怕丟面子等。一方面,他們要求獨立,希望能夠擺脫依賴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關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而自尊心又極強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體中感到壓抑感和孤獨感,被這種心理陰影籠罩而不能自拔。家長、教師或心理工作者應幫助青少年改變一些不恰當的認知和態(tài)度,引導青少年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學會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有缺點,有失敗,有可能丟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過分茍求自己,也不要對外界寄托過多過高的期望,在行動和實踐中增強信心培養(yǎng)技巧。沾染不良習慣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雖然心身發(fā)展較快,但此時他們思想尚未成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時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強。使他們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易養(yǎng)成不良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F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電子游戲、電腦游戲或上網而不能自拔,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損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竊等違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為問題(如反社會行為、家庭內暴力、出走、自殺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過太多的批評、指責,他們對成年人幾乎都充滿敵意和不信任,往往較難糾正。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不同本質
青少年心理問題有不同本質。青少年期的心理問題,從本質上來說,可以歸納為幾類。
(1)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問題。
A、身心發(fā)展不平衡。進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其身體發(fā)育很快,可能在半年內就長得和父母親一樣高或更高。其心理發(fā)展開始放棄小孩的依賴心理,圖示自立;開始崇尚理論,喜歡判斷批評;對異性和興趣也大大增加,準備進入成人階段。唯其在成長發(fā)育中,其身心各方面發(fā)展快速而不平衡,也不穩(wěn)定,比如,有時熱心與同學們一起高談政治或哲學,但一回頭又與弟妹吵著吃點心,顯得很幼稚;對異性朋友有興趣,但碰到異性朋友卻又臉紅心跳,顯得不知所措。有的軀體已壯如成人,但說話辦事仍像小孩所為;這種因身心發(fā)展不平衡而呈現在心理與行為上的問題,一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減少或消失。
所有青少年,其身心發(fā)展不一定都是整齊劃一的,有的較早熟,有的則比較遲緩晚熟。若過份的早或晚,會因其偏差大而呈現異常。如,大多數大、中學生離開家而住入學生宿舍,過上集體生活;可是難免有不習慣,還得依賴他人,也極想家。一般來說,十幾歲的初中生,大多不會去嘗試喝酒、抽煙或逗女孩子,可是總是有個別早熟的,會做出與其年齡不相符的突出行動來。假如偏差不大,隨年齡的增長,自然會變得正常;但有時偏差太大,便值得關心和作適當處理了。
B、人格發(fā)展的紊亂無結構傾向。在人格發(fā)展過程中,青少年期有一個特點,即其價格要從已建有初步秩序和結構的孩童期,變?yōu)榻M織紊亂無結構的過渡期,以便于重新組合,建立起更高一級秩序與結構的成人人格。所以,處于“孩童與成人期”之間的青少年,其人格上有紊亂無結構的傾向。這種現象可表現在日常生活里,比如,在孩童期已學會把衣服穿得干干凈凈,把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進入青春期以后,反而穿著既不整齊也不干凈;本來早睡早起,生活有規(guī)律的小孩子,卻變得晚睡晚起,生活無干規(guī)律,令父母老師擔心。這種現象都是發(fā)展過程中的過渡現象。通常說來,隨著進入成人期以后,會再次恢復其有序的生活方式,以便適應現實社會。
總之,青少年在其身心發(fā)展過程中,會面臨許多從前未曾遇到過的新問題,諸如如何減少依賴,割斷“臍帶”,學習自立;如何應付與日漸增的對省事的興趣與欲望;如何與同輩朋友相處;如何尋找自己的興趣,建立自己成長的方向等。一般年輕人大致都能處理應付此類問題。青少年的心理與行為,常要從心理發(fā)展的角度來了解,并判明問題的本質。
(2)社會適應不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多會敏感而脆弱。對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或挫折,很容易引起情緒反應而出現心理問題,這種挫折反應常常是暫的,養(yǎng)活或消除后,其心理問題多會隨之消失或改善。比如,家庭父母失和,家人生病,都可影響青少年的情緒。假如換了環(huán)境,過不慣集體生活,也容易產生心理反應。因此,是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就顯得尤為必要。特別是與異性朋友相處時,是否被歡迎或被不理會,都可以引起心理上的沖突。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往往是對生活環(huán)境的一種反應,也是一種適應問題。
(3)精神疾患的早期癥狀。有些兒童患上兒童特有的精神疾患,如“兒童孤獨癥”、“注意缺陷障礙”,但青少年期并沒有其特殊的精神疾患。只是有些成人所患的精神疾患,在青春期就開始呈現。如過分的孤獨畏縮、思考奇異、感覺古怪等,有時是“精神分裂癥”的初期病癥。假如情緒過分興奮或低沉,且周期性變化,就要考慮是否是情感性精神障礙的早期現象。有許多神經癥,如焦慮癥、強迫癥、癔癥等都可能在青少年期發(fā)生,特別是神經衰弱發(fā)病率最高,宜由精神科臨床專家來診斷,并做出治療上的建議。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感受
(一)學生感受:
學生在開展了青春期研究之后,寫下了這樣的話語:
感受一: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只有獲得真正的健康,才有可能快樂。同時我們還知道了應該如何評價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知道了標準,掌握了方法,這很有用。
感受二:原來我們班經常有這樣的一類現象:男生和女生之間,不互相體諒,諒解,謙讓!還有些男生老瞎說一些特別無聊的閑話,去傷害女生。我覺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怎么辦。通過上這節(jié)課,我觀察到我們班的這些現象慢慢地消失了。班里,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遇到一些困難,大家都會盡全力幫助他,使得我們的關系更加和睦。我們能在這樣的一個班里,這是我們的緣分,我們應該去珍惜它,使我們這個大家庭變得更加幸福,更溫馨。
感受三:在我們看電視時,經常會看到一些男女共同完成的節(jié)目,在學校里,我們也會常??吹酱蠹一ハ鄮椭?,不分你我??稍谝郧?,我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可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關鍵是要把心態(tài)放正,消除緊張感。
(二)家長感受:
感受一:總說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什么是心理健康呢?通過教學,我們找到了答案。同時,也學會了怎樣評價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感受二:教師的精心設計使我們家長能夠了解到學生心理狀況。原來,總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挺好的。但是,孩子卻總抱怨自己對他管得太多,而我們也總覺得自己很累。雖然也知道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但是總是無從下手。通過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們發(fā)現:平時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太少了,應該抽出時間多關心他們心里是怎樣想的,不可動不動就扣上早戀的帽子。群體的交往不但有很多樂趣,還可以學習多個異性身上的優(yōu)點。如果一味指責孩子,阻止孩子同異性交往,很可能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本來不是那么回事,也故意做出那樣的事來,結果事態(tài)的發(fā)展與父母的初衷剛好相反。
感受三:孩子長大了,總擔心誰和誰好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但又沒有什么好辦法。通過與孩子們一起上課,知道了做為家長首先要平和自己的心態(tài),才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教師感受:在教育教學的研究中,使我們教師覺得:
1.教學思路更加明朗:
我們的教學一定以生為本,做好課前調查,了解學生的需求,使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在對案例分析時,幫助別人分析問題并解決,正向引導學生的心理,獲得相應的方法。影射自己做得怎樣的時候,學生就能很好地進行遷移,找到自己行為中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合適的地方,最終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健康。期間,教師一定要注意做到尊重、保護學生的隱私。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采用小品劇、心理游戲、實踐活動等形式也可以讓人耳目一新,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管理意識更加藝術:
在管理學生方面,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學生即便犯了錯的時候,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尊重學生的心理,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
3.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們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就更加注重自身心理的健康,同時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更要注意與學生溝通的藝術,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心理上愿意與你去交流,發(fā)現自己身上的問題。
四、實踐效果:
1.教師和家長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剛開始研究時,我們總覺得在小學談論青春期的問題,太敏感了。經過實踐,我們發(fā)現:學生很渴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這一點從他們關注的眼神就可以知道。另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慢慢地,已經有羞澀變得很自然、大方,畢竟青春期心理教育能使我們的孩子順利地度過由兒童逐漸發(fā)育成為成年人的轉變。
2.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已在學生身上出現了明顯的教育效應,主要表現在:(1)認識心理健康的標準,學會自測心理健康的方法,并且明確了經常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測,能夠不斷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2)有效地預防和消除因性生理變化引起的心理困惑,如對月經、遺精、手淫等現象產生恐懼、焦慮、自責等。(3)掌握與異性交往的一些準則,便于建立正常的交往,樹立健康和異性交往觀念,形成正確的異性交往態(tài)度,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必要的自我保護技巧,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早戀問題的發(fā)生。
總之,高年級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師、生、家長三方都是受益的。教師能夠在和諧之中提高自身;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家長既能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又能及時配合教師工作,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定了基礎。對小學高年級孩子進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暫時的,而是長久的。面對高年級學生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只要我們攜起手來關注細節(jié),以心交心,針對學生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從正面給他們以具體的幫助和指導,使學生的心理處于良好的健康狀態(tài),從而促進學生和諧地發(fā)展,健康地成長。
看過了“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總結”的人還看了:
2.青春期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