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為什么造反_魏延造反的原因(2)
魏延民間藝術(shù)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魏延登場時的形象十分正面。在第四十一回,劉備軍為曹操所迫,走至襄陽,劉琮聽信蔡瑁之言不讓劉備進城。當時魏延就挺身而出,大開城門招劉備軍隊入城,可是劉備為免驚擾百姓而決定不進城。后來魏延與文聘交戰(zhàn)后,力孤投靠長沙太守韓玄。后來關(guān)羽攻長沙,與大將黃忠交戰(zhàn),韓玄認為黃忠戰(zhàn)斗不力而要把他殺掉,魏延一方面因韓玄不重用他,不得志而積怨,另一方面激于義憤,便率吏民殺掉韓玄,投降劉備軍??墒歉Φ絼錉I中,便被諸葛亮判斷其腦后有反骨,是不忠之人,要把其處決,幸得劉備求情方才作罷。此后魏延隨劉備軍東征西討,入蜀建功,后來被封為漢中太守。劉備死后,參與南征北伐,是蜀軍的主力戰(zhàn)將??墒窃谥T葛亮死后,與楊儀決裂,最后被楊儀、馬岱等人配合諸葛亮遺計殺掉。
在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魏延的角色,面譜為紫十字門花臉。
魏延歷史傳記
以勇略任
211年,魏延以部曲身份跟隨君主劉備入蜀,在取蜀攻略中數(shù)有戰(zhàn)功,升為牙門將軍。后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遷回成都,要決定重地漢中的守將,大家都認為張飛會擔任此職,張飛自己也認為是自己鎮(zhèn)守漢中之職,但劉備卻提拔魏延為鎮(zhèn)遠將軍、領(lǐng)漢中太守,[1]全軍震動;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上任后會如何應(yīng)對,魏延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劉備稱好,群臣對他所説的話感到很有力量。劉備稱帝,再被升任為鎮(zhèn)北將軍。成為蜀漢獨當一方的大將。
不協(xié)不和
227年,諸葛亮為預(yù)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三年后曹魏三路大軍攻漢,魏延和關(guān)中都督吳懿率軍西入羌中,在陽谿大破魏后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率領(lǐng)的魏軍,因功遷前軍師、征西大將軍、授假節(jié)、封南鄭侯。后隨諸葛亮北伐,成為當時蜀漢頭號將領(lǐng),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統(tǒng)領(lǐng)萬兵,另走一路攻關(guān)中,最后與諸葛亮會師于潼關(guān),如同前漢將領(lǐng)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jīng)常說諸葛亮膽怯,恨自己之才不能盡用。依《三國志》補注《魏略》的記載: 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愿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并認為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而諸葛亮認為此計懸危而不用。
疾終惜取
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zhàn)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后卻對人說:“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后來諸葛亮于五丈原病危時,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商討退軍事宜,決議由魏延斷后,但同時也擔心魏延抗命,所以也決議如果魏延抗命的話,就自行引軍撤退,讓形勢上等同強迫魏延斷后。諸葛亮死后,楊儀掌握軍權(quán),秘不發(fā)喪,并命費祎去試探魏延。魏延既不滿北伐又告中斷,更憤恨竟然要聽命于政敵楊儀作斷后將,所以強留費祎共謀奪取兵權(quán)。費祎佯裝附和,并騙魏延要回營押解楊儀為首的一干文吏過來,遂得逃出回報。魏延派人查探大營,發(fā)現(xiàn)大軍正在做撤退準備。魏延發(fā)覺自己被強迫斷后后勃然大怒,搶先領(lǐng)軍急退,并燒毀沿途閣道。此時楊魏兩人皆飛檄告狀,指控對方謀反。后主劉禪問留守的長史蔣琬和侍中董允該信何人,蔣董兩人都懷疑魏延。魏延先抵達南谷口,準備回擊隨后而來的楊儀。楊儀命討寇將軍王平在前防御,王平對魏延大罵:“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麾下士卒認為魏延理虧,不愿為其效力,軍隊潰敗,魏延于是帶著兒子數(shù)人逃往漢中。楊儀派平北將軍馬岱追殺魏延,帶回其首級,并夷其三族。楊儀踏著魏延的斷頭羞辱,罵道:“庸奴!復(fù)能作惡不?”于是誅滅魏延三族。
《三國志》言:“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元代的郝經(jīng)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于延”。
以上為《三國志》作者陳壽本傳的記載,不過據(jù)裴注引《魏略》所記,受諸葛亮托付兵權(quán)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并發(fā)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zhàn)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zhàn),最后終于被追殺。裴松之認為此說法是在曹魏的傳言,蜀漢陳壽的《三國志》比較可信。
魏延性格特征
魏延善對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唯獨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shù)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諸葛亮愛惜二人,費祎也常為二人調(diào)解。
蜀志魏延
魏延(三國志10中的形象)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shù)有戰(zhàn)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shù)弥貙⒁枣?zhèn)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zhèn)遠將軍,領(lǐng)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zhèn)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
以延為督前部,領(lǐng)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zhàn)于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jié),進封南鄭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guān),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zhàn)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jié)度,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fā)。亮適卒,秘不發(fā)喪,儀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后將乎!”因與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祎紿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祎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guī),諸營相次引軍還。延大怒,(才)儀未發(fā),率所領(lǐng)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咸保儀疑延。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后。延先至,據(jù)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shù)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fù)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初,蔣琬率宿衛(wèi)諸營赴難北行,行數(shù)十里,延死問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看了魏延造反的原因還看:
1.為什么總是放屁
5.魏延造反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