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語文 > 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梳理(蘇教版)(4)

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梳理(蘇教版)(4)

時間: 文娟843 分享

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梳理(蘇教版)

  《鴻門宴》復習學案

  【文學常識】

  時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jié)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zhàn)。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對項羽的評價: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蠭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司馬遷是把項羽當作悲劇英雄來描寫的,他有英雄的氣魄和行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導致了他的悲劇。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題烏江亭 杜牧)

  杜牧認為: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從“包羞忍恥”“卷土重來”分析入手。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題烏江項王廟詩 王安石)王安石認為: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根據(jù)“壯士衰”“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圖。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 李清照) 李清照認為:項羽氣勢豪壯,令人敬仰。因為從開始至結(jié)束都洋溢著對英雄的贊美和敬仰。

  鐘出風雨起蒼皇,百萬雄師過大江?;⒕帻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摘自毛澤東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毛澤東認為項羽在處理和劉邦的關系上犯了沽名釣譽的錯誤,最終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這里毛澤東引用這段歷史事實,意在號召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全軍指戰(zhàn)員利用占領南京以后的解放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的有利形勢,將革命進行到底,徹底消滅蔣家王朝。

  【重點梳理】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距關,毋內(nèi)諸侯 (2)要項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5)令將軍與臣有郤 (6)因擊沛公于坐 (7)拔劍切而啗之 (8)秋豪不敢有所近

  2.古今異義

  (1)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3)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4) 沛公居山東時

  (5)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3.一詞多義

  (1)故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故遣將守關者 君安與項伯有故

  (2)如 不如因善遇之 沛公起如廁 勞苦而功高如此

  (3)意 然不自意能先人關破秦 其意常在沛公也

  (4)舉 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 殺人如不能舉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5)謝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乃令張良留謝

  4.詞類活用

  (1) 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2) 沛公軍霸上 / 道芷陽間行 / 籍吏民 / 范增數(shù)目項王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張良 / 豪毛不敢有所近 (4) 此其志不在小 / 沛公今事有急

  (5) 臣活之 /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 拔劍撞而破之

  二、文言虛詞

  1.以

  (1) 具告以事 (2) 請以劍舞 (3) 不然,籍何以至此

  (4) 項王未有以應 (5) 樊噲側(cè)其盾以撞

  2.為

  (1)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 軍中無以為樂 / 使子嬰為相 / 竊為大王不取也

  (2) 我為魚肉 (3) 吾屬今為之虜矣 (4) 君為我呼入

  (5) 為之奈何 (6)) 何辭為

  3.因

  (1) 不如因善遇之 (2)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4.且

  (1)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且為之奈何 (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5.之

  (1) 起,立而飲之(指代“酒”) (2)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3) 今日之事何如 (4)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6.于

  (1)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2) 貪于財貨

  (3) 長于臣 (4) 得復見將軍于此

  7.與

  (1) 未得與項羽相見/欲呼張良與俱去 (2)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3) 則與斗卮酒/欲與亞父

  8.而

  (1) 勞苦而功高如此 (2) 項王按劍而跽

  (3) 拔劍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9.然

  (1) 沛公默然 (2) 不然,籍何以至此 (3)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此天子氣也 (2)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3)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5)此亡秦之續(xù)耳 (6)客何為者

  2.省略句

  (1)毋從俱死也 (2)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3)欲呼張良與俱去 (4)拔劍撞而破之

  3.倒裝句

  (1)大王來何操 (2)沛公安在

  (3)客何為者 (4)因擊沛公于坐

  5.被動句 吾屬今為之虜矣

  四、文本感悟

  (1)思想內(nèi)容

  (2)寫作啟示

  離騷(節(jié)選)參考答案

  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 (1)(通“僻”,幽僻)(2)(通“導”,向?qū)?

  2.古今異義(1) 古義:第一人稱代詞“我的” 今義: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2)古義:“以之為”的省略 今義:認為(3)古義:依次替代 今義:代替序言的文章

  3.詞類活用(1)名詞用作動詞 (命名,取名)/(給人取表字)(2)形容詞用作名詞   (美德)

  二、文言句式 (1)(不與吾,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2)(以嘉名錫余,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指 南 錄 后 序》參考答案

  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1)(具,通“俱”。作副詞,全,都。)(2)(見,通“現(xiàn)”。)

  2.古今異義(1)古義:沒有依托 今義:單調(diào),沒有意義(2)古義:十分激烈 今義:大方(3) 古義:搜尋 今義:尋找需要的人才或東西(4) 古義:到達 今義:表示退一步的副詞(5) 古義:走投無路 今義:猶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好

  3.一詞多義(1)間 (jiàn,名詞,機會) (jiàn,動詞,夾雜)(2)靡 (動詞,倒下)(副詞,無,不。靡及,達不到)(3)如 (動詞,往.......去,到.......去)

  4.詞類活用(1)名詞作狀語。(表面上)/(上前)/(按名分)/(在野草間,在露天里)/(每天)

  (2)名詞作動詞。(取道)

  二、文言虛詞1.而(1)連詞,表承接。 歸而求國之策/死而死矣(2)連詞,表轉(zhuǎn)折。 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為

  2.以(1)連詞,表承接,相當于“當”。 (2)連詞,表目的,來。 (3)連詞,因為。 (4)介詞,用。 (5)介詞,憑。 (6)介詞,憑借。

  3.則(1)連詞,表承接,就。(2)連詞,表轉(zhuǎn)折,卻。

  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1)初至北營,(我)抗辭慷慨,(元軍)上下頗驚動 (2)(我)但欲求死,不復顧(個人)利害 (3)(我)詆大酋當死,罵逆賊當死

  (4)(我)坐桂公塘土圍中,(元人)騎數(shù)千過其門,(我)幾落賊手死

  2.被動句(1)予羈縻不得還(被扣留)(2)無日而非可死(被殺死)(3)幾以不納死(被接受,準許出入)

  3.倒裝句(1)(為何,賓語前置)(2)(何謂予,賓語前置)

  《五人墓碑記》 參考答案

  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1) (通“只”,不過,僅僅;通“又”)(2) (通“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3) (通“資”) (4) (通“搢”,插)(5) (通“何”,疑問代詞)

  2.古今異義 (1) 古義:“至”動詞,“于”介詞;“至于”是“到”的意思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 古義:黨羽 今義:指與公家相對的個人

  (3) 古義:痛于心,痛恨 今義:極端傷心 (4) 古義:考察,查究 今義:壓住

  (5)古義: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 今義:金子(6) 古義:非同尋常 今義:程度副詞,十分,極

  (7) 古義:比較 今義:看(8):頭顱,借指性命 今義:借指某些集團的領導人

  3.一詞多義(1)發(fā) (動詞,拿出) (動詞,激發(fā))(動詞,發(fā)動) (動詞,抒發(fā)) (名詞,頭發(fā))

  (2)行 (名詞,品行) (名詞,行為) (動詞,走)(3)固 (副詞,本來,引申為“究竟”、“到底”)(副詞,實在,真是)(4)使 (動詞,主使) (動詞,使喚)(5)徒(名詞,一類的人)(形容詞,空)(6)按(動詞,用手壓或握)(動詞,考查,查究)(7)得(動詞,實現(xiàn)) (動詞,能夠)

  4.詞類活用(1) 名詞作動詞。(修墓)/ (患疾病)/ (走上前)/ (撫慰)/ (用盒子裝)/ (作記)

  (2) 名詞作狀語。 (當作仆役)(3) 動詞使動用法。 (使……倒地)/ (使……屈身)

  (4) 動詞作名詞。 不敢復有株治(株連治罪的事情)(5) 形容詞作名詞。(遠近的百姓)

  二、文言虛詞

  1.而 (1) 連詞,表承接。 (2) 連詞,表修飾。

  2.以(1) 連詞,表目的。 (2)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 (3) 連詞,表修飾。 (4) 介詞,表憑借。 (5) 介詞,用。 (6) 介詞,因為。

  3.焉 (1) 兼詞。 (于之,在這件事上) (2) 代詞。(代五義士) (3) 語氣詞。(無實義)

  4.之 (1) 助詞,的。 (2)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4) 動詞,去,往。 (5) 代詞。 (指代他們)/ (指代石碑)

  5.其 (1) 代詞,作定語成分。 (指代五義士)/ (代自己) (2) 代詞,作主語成分。 (代周順昌) (3) 指示代詞,那。

  6.于 (1) 介詞,表被動。 (2) 介詞,向。 (3) 介詞,在。

  7.為 (1) 動詞。 (做)/ (作為)(2) 判斷動詞,是。(3) 介詞,替,給。

  8.當(1) 介詞,在……時候。 (2) 動詞。 (掌管,主持)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1) (用判斷動詞“為”表示判斷)(2) (用“也”表示判斷)

  (3) (用否定詞“非”表示否定判斷)(4(用副詞“固”表示判斷)

  2.被動句(1) (“被”表被動) (2) (意念被動句,“逮”其實是“被逮”)(3) (“于”表被動)

  3.省略句(1)斷頭置(于)城上,顏色不少變(省介詞“于”)(2)問:“誰為(之)哀者?”(省介詞賓語“之”)(3)買五人之頭而函之,(頭)卒與尸合(省主語“頭”)(4)亦以(之)明死生之大(省介詞賓語“之”)

  4.倒裝句 (1) (于當?shù)勒垼樵~結(jié)構(gòu)后置)(2)(于其墓之門立石,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3) (于社稷有重,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4) (大之四海,定語后置)

  (5) (能不易其志者之縉紳,定語后置)(6) (捕遍于天下之鉤黨,賓語前置)

  《燭之武退秦師》參考答案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 (通“矣”,語氣詞,了) (2) (通“供”,供給)(3) (通“饜”,滿足) (4) (通“缺”,侵損,削減)(5) (通“悅”,高興) (6) (通“智”,明智)

  2.古今異義(1) 古義:從屬二主,動詞 今義:“二”的大寫,數(shù)詞(2) 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義: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3) 古義:使者,出使的人 今義: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古義:那個人 今義:尊稱別人的妻子

  3.詞類活用

  (1) 名詞作狀語。 (在東方、在西方)(2) 名詞作動詞。 (駐軍、駐扎在函陵)(3) 名詞意動用法。 (以……為鄙)(4)形容詞使動用法。 (使……受益)(5) 形容詞用作名詞。 (遠方的土地)(6)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變雄厚,變削弱)⑺ 動詞使動用法。 (使……亡)/(使……損害)

  二、文言虛詞

  1.以 (1) 介詞,把。 (2) 介詞,拿,用。 (3) 連詞,因為。 (4)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 (5) 連詞,表目的。

  2.而(1) 連詞,表承接。 (2) 連詞,表修飾。 (3) 連詞,表轉(zhuǎn)折。

  3.之(1)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3) 助詞,的。

  (4) 代詞。 (指代秦君)/ (代這件事)/ (代土地)

  4.焉(1) 語氣助詞,表陳述。 (2) 疑問代詞。 (為什么)/(哪里)(3) 兼詞,于之。 (在那里)

  5.其(1) 代詞。 (指代鄭文公)/ (這)/ (指代晉國)/ (指代自己)

  (2) 語氣詞,表商量語氣,相當于“還是”。

  6.且 (1) 連詞,表并列,又。 (2) 連詞,表遞進,況且。

  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 (1) (語氣詞“也”,表判斷) (2) (語氣詞“也”,表判斷) (3) (表判斷) 2.疑問句 (1) (疑問代詞“何”,表反問) (2) (疑問代詞“焉”,表疑問)(3) (疑問代詞“焉”,表疑問)

  3.省略句 (1)(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主語“燭之武”)(2)(晉惠公)許君焦、瑕(省主語“晉惠公”)(3)子犯(晉侯)擊之(省動詞賓語“晉侯”)(4)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介詞賓語“之”)(5)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介詞賓語“之”)(6)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介詞“于”)

  4.倒裝句(1) (于晉無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2) (于楚貳,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3) (于鄭伯言,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4) (有何厭,賓語前置)

  《諫太宗十思疏》參考答案

  一、文言實詞

  詞類活用(1)名詞作動詞。 (居于……之下)(2) 形容詞作名詞。 (好的建議)/ (賢能的人)/(重權(quán)、重位)

  (3) 形容詞意動用法。 (以……為樂)(4)形容詞使動用法。 (使……穩(wěn)固)/ (使……光大)/ (使……虛)/(使……正)/(使……苦)(5)動詞使動用法。 (使……安)/ (使……鳴)/ (使……勞)

  二、文言虛詞 1.以(1)連詞,相當于“而”,表轉(zhuǎn)折。 (2) 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 (3) 連詞,相當于“而”,表并列。 (4)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 (5) 連詞,表目的,相當于“用來”。 (6) 介詞,把。 (7) 介詞,用。

  2而(1) 連詞,表轉(zhuǎn)折。 (2) 連詞,表因果。(3) 連詞,表承接。(4) 連詞,表并列。(5) 連詞,表目的。

  3.為 (1) 動詞,作為。 (2) 動詞,成為。 (3) 介詞,表被動。

  4.之 (1) 代詞。 (指代“天下”) (2)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5.其(1) 代詞,作定語成分。 (它的) / (他們的) (2) 指示代詞。 (這些)/(那)

  (3) 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

  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1)(“者也”,表判斷)(2) (直接表判斷)

  2.省略句(1)則思三驅(qū)以(之)為度(省介詞賓語“之”)(2)(民眾)終茍免而不懷仁。(省主語“民眾”)

  3.倒裝句(1) (以嚴刑董之,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2) (峻之極天,定語后置)

  《廉頗藺相如列傳》參考答案

  一、實詞1.通假字(1)(通“否”)(2)(通“捧”)(3)(通“廷”)(4)(通“按”,審察,察看)

  (5)(通“熟”,仔細)

  2.一詞多義(1)奉(動詞,通“捧”)請奉盆缶秦王(動詞,進獻)(2)聞(動詞,聞名,出名)

  (動詞,聽說)

  (3)孰(疑問代詞,誰、哪一個)(4)負(動詞,憑借,倚仗)(動詞,辜負,對不起)(動詞,背)

  (5)顧(動詞,回頭)(副詞,只是,不過)

  (6)傳(名詞,一種文體)(名詞,招待賓客的館舍)(動詞,傳遞)(動詞,傳頌)

  3.詞類活用(1)名詞作動詞。(穿)/(安置住宿)/(上前)/(獻上)/(獻禮)/(殺)

  (2)名詞作狀語。(當廷)/(向西)/(從小路)(3)形容詞作動詞。(尊重)

  (4)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羞)/(以……為先;以……為后)

  (5)動詞使動用法。(使……歸)/(使……承擔)

  二、文言虛詞

  1.而(1)連詞,表并列。(2)連詞,表修飾。 (3)連詞,表承接。 (4)連詞,表轉(zhuǎn)折。

  2.之(1)代詞。(指代“相如”)/(這)(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3)結(jié)構(gòu)助詞,的。

  3.于(1)介詞,在。(2)介詞,給。(3)介詞,與。(4)介詞,對。(5)介詞,表被動。

  4.以(1)連詞,因為。(2)連詞,來。 (3)介詞,把。 (4)介詞,用,拿。(5)介詞,憑借。

  5.其(1)代詞,作定語。 (他的)/(他們的)/(藺相如的)(2)代詞,那。

  6.為(1)動詞。(做,當)/(成為)/(立下)(2)動詞,是,表判斷。(3)介詞,替,給。

  7.乃(1)副詞,竟。(2)副詞,就。(3)副詞,才。

  8.因(1)介詞,通過、經(jīng)由。(2)副詞,就,于是。 (3)副詞,由此,趁機。

  9.與(1)動詞,與......比。(2)介詞,跟,同。(3)連詞,和。

  10.且(1)連詞,即使,表假設。(2)連詞,表并列。(3)副詞,況且。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1)(也,表判斷)(2)(……者,……也,表判斷)(3)(所以……者,……也,解釋原因的判斷)

  2.省略句(1)(廉頗)以勇氣聞于諸侯(省略主語“廉頗”)

  (2)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兩處均省略介詞“于”)

  (3)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于)境上(省略介詞“于”)

  (4)固請(藺相如不要以璧擊柱)(省略賓語“藺相如不要以璧擊柱”)

  (5)欲以(之)擊柱(省略介詞賓語“之”)

  (6)于是秦王不懌,為(趙王)一擊缶(省略介詞賓語“趙王”)

  (7)趙王以(之)為賢大夫(省略介詞賓語“之”)

  (8)(廉將軍)不若(秦王)也。(前省去主語“廉將軍”,后省略賓語“秦王”)

  3.倒裝句(1)(可使 報秦者人,定語后置)(2)(以何,賓語前置)(3)(于西河外澠池會,介賓后置)

  (4)(于君結(jié),介賓后置)(5)(于廷設九賓,介賓后置)

  4.被動句

  (1)(見,表被動)(2)(于,表被動)(3)(見……于,表被動)

  《鴻門宴》參考答案

  一、文言實詞1.通假字

  (1) (同“拒”,據(jù)守;同“納”,納入)(2) (同“邀”,邀請)(3) (同“背”,違背)(4) (同“早”,早上)

  (5) (同“隙”,隔閡,嫌隙)(6) (同“座”,座位)(7) (同“啖”,吃)(8) (同“毫”,絲毫)

  2.古今異義(1) 古義:指意外之事 今義:十分,很(2)古義:指小人離間之言 今義:詳細敘說

  (3)古義:兒女親家 今義:因婚姻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系(4) 古義:指崤山以東地區(qū) 今義:省名

  (5)古義:黃河以北、對南地區(qū) 今義:省名

  3.一詞多義

  (1)故 (連詞,所以) (副訶,特意)(名詞,故交,老交情) (動詞,及,比得上)

  (2)如 (動詞,往,去) (動詞,像,如同) (動詞,料想)(3)意 (名詞,意圖)

  (4)舉 (動詞,舉起)(形容詞,盡) (動詞,道歉,謝罪)

  (5)謝 (動詞,感謝) (動詞,兼有道歉和告辭之意)

  4.詞類活用(1) 名詞作狀語。(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 / (像鳥一樣用翅膀)

  (2) 名詞作動詞。(駐扎)/ (取道)/ (登記)/(用眼示意) / (稱王)

  (3) 形容詞作動詞。 (與……友善)/(接觸,沾染)(4) 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地方)/(危急的事)

  (5) 動詞使動用法 (使……活)/(使……隨從)/ (同“納”,使……納入)/ (使……破)

  二、文言虛詞

  1.以(1) 介詞,把。(2) 介詞,用。(3) 介詞,憑。(4)連詞,來。 (5)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

  2.為(1) 動詞。(結(jié)成)/ (作為)/(做)/ (認為)(2)動詞,表判斷,相當于“是”。

  (3) 介詞,被。(4) 介詞,替、給。 (5) 介詞,對,對于。 (6)) 句末語氣詞,常用在疑問句末。

  3.因(1) 動詞,趁機。 (2) 副詞,于是,就。

  4.且(1) 副詞,將。(2)連詞,尚且。

  5.之(1) 代詞。(指代“酒”)(2) 動詞,到。(3)助詞,的。(4)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于(1) 介詞,對。(2) 介詞,對于。 (3) 介詞,比。 (4) 介詞,在。

  7.與(1) 介詞,同。 (2) 連詞,和。(3) 動詞,送與。

  8.而(1) 連詞,表并列。(2) 連詞,表修飾。(3) 連詞,表承接。

  9.然(1)助詞,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的樣子”。(2) 代詞,這樣。 (3) 連詞,然而。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1)(語氣詞“也”,表判斷)(2)(“者……也”,表判斷)(3) (“者……也”表判斷)

  (4) (“……者也”,表判斷)(5(語氣詞“耳”,表判斷)(6) (動詞“為”表判斷,相當于“是”)

  3.省略句(1)毋從(之)俱死也(前面省去主語“你”,后面省去動詞賓語“之”)

  (2)項王則受璧,置之(于)坐上(省去介詞“于”)(3)欲呼張良與(之)俱去(省去介詞賓語“之”)

  (4)拔劍撞(之)而破之(省去動詞賓語“之”)

  4.倒裝句(1) (操何,賓語前置)(2)(在安,賓語前置)(3) (為何,賓語前置)(4) (于坐擊沛公,狀語后置)

  5.被動句 (介詞“為”表被動)
看過"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梳理(蘇教版) "的還看了:

1.蘇教版語文必修三文言文專題復習教案

2.高二語文必修三古文知識點歸納

138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