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的上海交大演講(2)
當你的人生有了一定的閱歷之后,你會明白有很多讓你熱淚盈眶的輸以及失敗是讓你極其難忘的。就像我在上大學(xué)的時候第一次哭,就是因為我們的球隊輸球了。很多年后我回憶那天的氣氛都感到無比地興奮。那場哭恰恰證明我們經(jīng)歷的失敗太少了。很多年之后當你經(jīng)歷了很多無形的打擊,面對各種無形的墻,你才會知道,原來的那種輸一場球簡直是莫大勝利的感受。
我一直說什么叫座右銘,座右銘就是你做不到的事情才叫座右銘。比如說上大學(xué)的時候,我們班70多個人統(tǒng)計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大多數(shù)人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說明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活在別人的眼睛里,把成功當成了唯一的標準,所以中國有首很火的歌叫《成功的路不止一條》,恰恰反證著現(xiàn)實的殘酷,說明現(xiàn)實成功的路就一條。考不上大學(xué)就叫失敗,那比爾?蓋茨就不活了?
2012年我到倫敦奧運會,有兩個重大的收獲。第一個收獲是在臨近結(jié)束的時候,倫敦奧運會的口號叫“激勵一代人”,也就是激勵年輕人。在結(jié)束的時候有國外的記者問倫敦的奧組委,“請問通過這次奧運會,你們感受到的和你們想的,體育將如何激勵新的一代人?”我永遠難忘倫敦奧組委這位先生的回答,他說,“體育會教給孩子們?nèi)绾稳ペA”,很正常,我們也會回答這句話,但是接下來的后半句是“同時教會孩子們?nèi)绾误w面并且有尊嚴地輸”。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熱淚盈眶,這是體育最大的魅力。這也是為什么我從一開始就支持我的孩子去參加體育,因為在足球場上有中國少見的挫折教育,你不可能總贏。當然中國足球從來都只給我們挫折教育。正是中國足球讓我反感一句話叫“失敗乃成功之母”,因為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中國足球那么多“媽”,也沒見它成功一回。
對于足球來說,有的時候勝利才是成功之母。你要從最初體驗到挫折開始,我們的大環(huán)境壓給中國足球的是你必須成功,因此它越發(fā)不知道怎么成功了。我們現(xiàn)在開始慢慢學(xué)會為中國足球踢得真好,但是輸了鼓鼓掌,當然了,這種場面很少。回到現(xiàn)實年輕人的角度來說也同樣是這個道理,我們想想倫敦的這句話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會成為大學(xué)告別的一句話。
從功利的角度來說,如果沒有輸,你不會想到去突破,你不會想到老天爺在拿走你一樣?xùn)|西的時候,再給予你一樣?xùn)|西。比如說李安混得最慘的時候,他覺得要在美國打天下沒有機會,那個時候很落魄,但是他看到了《臥虎藏龍》的原著。如果當時他處于成功的時候,他不會心這么靜,這是老天爺在拿走一些東西的時候給予你的。所以我們說暫時的失敗才是一種財富,中國人相當多的不幸福感不是自己缺什么而造成的,而是看到別人比你多什么造成的。所以怎么樣去調(diào)整一種心態(tài),當你面臨失敗的時候,其實本身就在給予你很多東西。
從不功利的角度,我說漂亮的輸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我發(fā)明過一句話,1996年的時候,我說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一直拿這個去找自己的感覺,最大的成功是看著像有缺憾一樣。后來有一天碰到了前北大的校長,他是一個化學(xué)家,他忽然說神了,我在顯微鏡下看所有的分子的各種結(jié)構(gòu),如果嚴格地按照它們序列來排序的時候都不是特別美,但是出現(xiàn)了缺陷的時候是很美的,這是我們搞化學(xué)人的一種感受。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也如此?;氐襟w育中,有很多人問我什么項目是最像人生的,我說跳高是最像人生的。即便當時就剩一個人了,他已經(jīng)獲得了最后的掌聲,他一定要把這個橫桿再升高1厘米,進行最后一次沖刺,一定要以最后一次的失敗宣告他的成功。因為你做了最后一次努力,沒有成功,但這是最大的成功。如果社會的焦慮永遠就是成功當成唯一標準的話,怎么可能不焦慮?不可能。
再說一句話,我們要尋找第二個答案,我們往往被第一個答案弄懵了。我應(yīng)該感謝我的舅舅,他是我們的時代中最棒的數(shù)學(xué)老師。在我上初二的時候,他每天給我留一道題。我們學(xué)平面幾何,是要畫一條輔助線,但是我舅舅是一個非常有幽默感的人,他把最容易畫的輔助線先給我畫出來,接著讓我找另一條輔助線去解這道題,玩了整整一個學(xué)期。很多年之后,當別人再去說白巖松的思維方式好像不太一樣,總在別人有答案之后去尋找另外的答案,我突然想起我舅舅與我玩的這個游戲,都忘了對他說謝謝了。但正是在這樣的游戲中,我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什么事情都不只有一個答案,而且那一個答案往往是簡單的,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答案的過程更難,但是尋找完了你會更幸福。我也意識到我們很多人都滿足于尋找到第一個答案就完事了,但是往往第一個答案是老生常談,因為你能做到的別人也能做到。
我經(jīng)常說一個人的工資越高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你要從年輕的時候就確立一個概念,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個答案。我做節(jié)目也是,所有的新聞在我們這,全是別人結(jié)束的那一刻才是我們的開始,因為人家提供了資訊。對于我們來說,你要在這個基礎(chǔ)上要做出評論。但是我從來沒有為此感到焦慮,因為這就是你已習(xí)慣去逼迫自己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答案的過程。我非常感謝我們的同行經(jīng)過了那么長的時間,還給我們留了可以吃的飯。因為相當多的人都在第一步就停在那了,沒有在另外的角度提供一種新的方向。
我們的第一個答案往往具有欺騙性,因此在我采訪時,對方的第一個答案出來之后我一般不會接受。你一定要觀察他,他說完第一個眼神閃爍,我往往不是提問,而是把身體往后一靠,他接著說的才是真知灼見。為什么?因為你注意到很多人在你問完問題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很安全很平衡,但是這時候他對那個問題的第二段的回答,往往是他個人的,因為他覺得標準答案我已經(jīng)說完了,我能不能說說我自己的答案。因此對于一個采訪者來說,也往往要尋找第二個答案。
舉例說,為什么《簡愛》是女性的第二本圣經(jīng)?馬上答案就出來了,因為《簡愛》寫出了男女平等。真的正確嗎?我接下來只要說一句話就知道這個答案是虛偽的。從古到今寫男女平等的作品多了,為什么是《簡愛》?我們都不再追問了。 所以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答案是一種思維方式,你只有習(xí)慣于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答案,你才可能更加優(yōu)秀和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