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失敗的原因及啟示有什么(2)
4、項羽的天賦與不幸
項羽是要打天下的,他是要用人的,為什么卻如此剛愎自用呢?他為什么不能夠把握自信的度,而自信得過了頭?
原因大概有三點:
第一,能征慣戰(zhàn)。項羽自己確實能干,他的才干我們概括成四個字:能征慣戰(zhàn)。他自己說過:“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他是非常能打仗的一位軍事家。一個沒有才干的人,絕對不會剛愎自用;所有剛愎自用的人,都是有才的人,項羽也不例外。
第二,少年得志。按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項羽的一生叫“不落空”,所有的好事都趕上了。二十四歲起兵反秦,項梁是主帥,他就是副統帥;二十七歲,就做諸侯的總盟主,做“西楚霸王”,主持國家大政。二十七歲當國家主席,這叫少年得志。少年得志也給他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他這一生,什么好事都趕上了,什么機會他都沒有失去,太順利了。我們經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閱歷跟經歷的豐富是不可或缺的,項羽的人生中磨煉太少了,他太順了。一個人的人生,特別是為官之人,他的人生太順,就會太相信自己了。
第三,內外失聰。項羽這個人是內無自知之明,外無逆耳之言。他個人太順利了,又不善于自省,于是看不到自己的弱點,即使是做了錯事,也不認為是自己錯了。這叫內無自知之明。你看看,對一個說了一句“沐猴而冠”的“說者”,稍微有一點逆耳之言,他就一個字:烹!這樣為人處事,誰敢給他進逆耳之言啊?忠言逆耳,不好聽啊。我們普通的人也都是這樣,聽到不順耳的話總是心里不舒服,聽到吹吹拍拍的話總是飄飄然。
所以這三個原因:能征慣戰(zhàn)、少年得志、內外失聰,導致了他的過度自信。
5、英布為什么會叛楚
黥布,姓英,所以又稱英布。黥,是一種刑法,也叫墨刑,即在犯人臉上刺字涂墨。英布曾因觸犯秦法在臉上刺字,所以又稱黥布。
九江王黥布是項羽手下第一驍將,能征慣戰(zhàn)。他和項羽關系一向配合默契,項羽的功過之中都有黥布的份兒。率先渡河打響巨鹿之戰(zhàn)的是他,率先打入函谷關的是他,坑秦降卒二十萬的也是他。因此,黥布與項羽十分相似。
項羽在漢元年(前206)冬十二月入關,正月就封黥布為九江王,轄境為秦朝的九江郡,大體相當于今天安徽長江以北、淮水以南地區(qū);都城是六,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六安市東北。黥布所封的九江郡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正好處在項羽西楚都城彭城的南面。
但是,黥布在彭城大戰(zhàn)之后竟然被劉邦策反了!和項羽關系如此親密的黥布為什么能被劉邦策反呢?
漢二年,齊王田榮叛楚,項羽平齊,向九江王黥布征兵,黥布以有病為由沒有聽從項羽的調遣,只派了手下的將軍統兵四千人參戰(zhàn)。
彭城大戰(zhàn)時,黥布又稱病沒有幫助項羽。
項羽因此怨恨黥布,多次派使者責備黥布。黥布看見項羽責備他,內心恐慌,不敢去見項羽,致使兩人的矛盾愈來愈深。
人與人之間是很容易產生誤解的。而且,一旦誤解產生,又非常難以消除。
劉邦的使者就是利用了項羽和黥布之間的誤解,夸大項羽和黥布之間的矛盾,鼓吹劉邦最終一定能夠戰(zhàn)勝項羽,導致黥布動搖而叛楚。
黥布的叛楚,使項羽失去了一員猛將;也使彭城失去了南面屏障,陷入孤立。
其實,項羽在軍事上一直非常倚重黥布。如果項羽表現得寬容一些,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責難,黥布未必會叛楚。
項羽軍事上的被動,政治上的幼稚,歸根結底是他個人的性格所致,是他的性格導致了他政治和軍事上的失誤。
6、項羽為什么不殺項伯
項伯是項羽的堂叔,鴻門宴時擔任項羽的左尹。左尹是楚國官名,“尹”在楚國官制中是丞相,“左尹”就是左丞相。這個職位是一個相當高的職位,是副級的國家領導人了。
此人屢屢?guī)椭鷦睿斣诒卣D之列。可是,項羽卻始終沒有誅除這個項氏敗類。
第一件事,鴻門宴前夜,項伯私訪張良,泄露了重大軍事機密,項羽竟然不予追查。
第二件事,鴻門宴上,項伯以劍護衛(wèi)劉邦,使范增、項莊刺殺劉邦的計劃未能實現。這兩件事前后關聯,都有項羽政治幼稚的因素在內,而且分量很重;但是,顧念項伯是自己的堂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換成他人,誰敢在大戰(zhàn)前夜私見敵軍?如果真有人為了私交夜入敵營、夜見敵將,誰能保證他不會受到項羽的嚴厲處罰?項伯之所以敢于在大戰(zhàn)前夜私見張良,就是因為他知道項羽重情念舊,對他這個官居高位的堂叔不會給予什么嚴厲的懲罰。
我們可以拿項伯和范增作一個對比。范增是項羽手下唯一的謀士,項羽尊稱他為“亞父”。從年齡上看,鴻門宴時項羽二十七歲,范增已經七十多歲。但是,滎陽會戰(zhàn)中陳平一施反間計,項羽馬上疏遠范增,并逐步奪了他的權。范增其實并未通敵,真正通敵的是項羽的堂叔項伯??墒牵〝车捻棽⑽匆蛩揭姀埩际艿饺魏螒土P,沒有通敵的范增卻被項羽懷疑猜忌,憤而出走。
如果范增是項羽的堂叔,項羽會這樣做嗎?為什么陳平頻頻使用反間計,卻沒有一個反間計針對項氏宗族呢?
有人說:在鴻門宴上刺殺劉邦顯得項羽沒有度量,沒有胸懷。項伯的話顯出了項羽的度量。這純粹是胡扯!
項羽與劉邦在秦亡之后是爭奪天下的對手,劉、項兩大集團的利害關系嚴重沖突。誰殺誰,怎么殺,都是枝節(jié),關鍵是殺。
劉邦利用“鴻溝議和”,從項羽手中騙回來了老爸和老婆,馬上就翻臉,一路追殺項羽,必欲置項羽于死地而后快。這算什么?這講信用嗎?這不明明是騙人嗎?要打就光明磊落地打,何必要以議和的名義將老爸和老婆騙回來再打?人們從不指責劉邦毀約殺人,又憑什么苛責項羽鴻門宴殺戮劉邦是沒有度量呢?
第三件事,代劉邦求封漢中,這件事情性質就更加嚴重了。
劉邦最初被項羽封到巴蜀,后來劉邦和張良行賄項伯,項伯為劉邦說情,加封劉邦漢中之地。
關中之地在整個楚漢戰(zhàn)爭中都是劉邦的根據地。劉邦得封漢中之地的好處是:第一,領土擴張。領土的擴張就意味著人員的增多,資源的增多。第二,便于出兵關中。關中自商鞅變法以來,非常富庶;又一直實行兵農合一的政策。因此,劉邦一有失利,蕭何就從關中為他調集兵員、糧餉。特別是劉邦彭城大敗,元氣大傷,全靠蕭何從關中補充兵員、糧餉,使劉邦迅速恢復元氣,才有了與項羽繼續(xù)周旋的資本。
滎陽之戰(zhàn)是長達兩年多的消耗戰(zhàn),劉邦沒有關中之地的后勤支援是不可想象的。
項羽除了敗在戰(zhàn)略的失誤之外,還敗在后勤補給線沒有保障。劉邦就不同了,他奪取的關中成了他的黃金補給線,絲毫不用擔心項羽會切斷他的后勤補給線。
第四件事,代劉邦救父救妻。
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陣,項羽打算處死劉邦之父太公及其妻呂后,項伯勸項羽不要這樣做。項伯說“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這里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天下事未可知。所謂天下事就是劉、項兩家之事;所謂未可知就是劉、項兩家到底誰可以得到天下還很難講。
想一想項伯所做的那么多事情,再想一想這句話,就知道這句話含有很深的含義。這說明項伯已經在考慮一件事了:“后項羽時代怎么辦”(也就是假如項羽敗給劉邦了,我項伯怎么辦)。匪夷所思的是,項羽聽了項伯的話,竟然就放了太公、呂后。實際上,項伯是幫助劉邦救了其父、其妻兩條命。
7、用人不察,只圖報恩
曹咎和司馬欣是對項梁有大恩的人,他們曾經救過項梁的命,項梁因此躲過了一場血光之災。所以,項梁對曹咎、司馬欣一直非常感恩,項羽對曹咎、司馬欣也非常信任。
漢三年六月,項羽二奪成皋,劉邦狼狽逃竄。但劉邦奪了韓信手下的軍隊,重新振作起來,派兩萬士兵增援彭越,在項羽的軟肋——后勤補給線上大搞突襲戰(zhàn)。
漢三年八月,彭越完全切斷了項羽的后勤補給線,項羽不得不再次回援以打通補給線。
臨行之前,項羽把成皋戰(zhàn)區(qū)的指揮權交給了曹咎、司馬欣。曹咎當時是楚國主管軍事的最高長官大司馬。項羽行前再三交代,我十五天必定掃平彭越,你們要在這十五天里只守不戰(zhàn),保住成皋。但項羽揮師東進不到五六天,曹咎就受不了羞辱,震怒之下出兵作戰(zhàn),被劉邦打得大敗,使項羽又一次丟失了成皋。
項羽重用曹咎、司馬欣是一重大失策。
曹咎、司馬欣不是帥才,根本沒能力守住成皋。項羽出于對曹咎、司馬欣的舊情重用他們兩個人,導致辛辛苦苦才奪過來的成皋第二次失守,使自己在局部戰(zhàn)場上也沒有獲得應有的勝利,不能不說這是項羽自己打敗自己的重大失誤。
重用親信是人類無法克服的一種天性。因為,親信為人熟悉,熟悉帶來信任。但是,為了所謂的信任而重用無能的親信,特別是在關乎事業(yè)成敗、個人生死的重大問題上重用無能的親信,那可就是愚蠢至極!
對待親信可以給錢,不可給權——這就是項羽重用曹咎、司馬欣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
>>>下一頁是關于項羽的更多內容
項羽失敗的原因及啟示有什么(2)
上一篇: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有什么
下一篇:祥子悲劇命運的原因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