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失敗的原因及啟示有什么(3)
項羽的評價:
司馬遷:“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豈不謬哉!”
楚國諸老將:“項羽為人僄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滅。”
陳平:“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酈食其:“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zhàn)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韓信:“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郭嘉:“昔項籍七十馀戰(zhàn),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諸葛亮:“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
劉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則智者去之,故項羽氣力蓋世,明能合變,而不能聽采奇異,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陳平之徒,皆亡歸高祖。”
房彥謙:“故蚩尤、項籍之驍勇,伊尹、霍光之權勢,李老、孔丘之才智,呂望、孫武之兵術,吳、楚連盤石之據(jù),產(chǎn)、祿承母弟之基,不應歷運之兆,終無帝主之位。”
司馬貞:“秦鹿走,偽楚狐鳴。云郁沛谷,劍挺吳城。勛開魯?shù)?,勢合碭兵。卿子無罪,亞父推誠。始救趙歇,終誅子嬰。違約王漢,背關懷楚。常遷上游,臣迫故主。靈壁大振,成皋久拒。戰(zhàn)非無功,天實不與。嗟彼蓋代,卒為兇豎。”
蘇洵:“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
何去非:“項羽之于力嘗強矣,以其不知真力之所在,此所以亡。彼項羽以百戰(zhàn)百勝氣蓋于一時,手襲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觀其所賴以為資,蓋有類乎力者矣。雖然,彼之所謂力者,內恃其身之勇,叱咤震怒足以威匹夫;外恃其眾之勁,搏捽決戰(zhàn)足以吞敵人而已。至于阻河山,據(jù)形便,俯首東瞰,臨制天下,保王業(yè)之固,遺后世之強,所謂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輕指關中天險之勢,燔燒屠戮逞其暴,卒舉而遺之二三降虜,反懷區(qū)區(qū)之故楚而甚榮。......惟其知奪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耳。”
蔡東藩:“惟觀于項王之坑降卒,殺子嬰,弒義帝,種種不道,死有余辜,彼自以為非戰(zhàn)之罪,罪固不在戰(zhàn),而在殘暴也。彼殺人多矣,能無及此乎!天亡天亡,夫復誰尤!”
周恩來:“時勢之英雄,固若是其眾也,然非吾之所論于項羽、拿破侖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風云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懔懔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是猶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關系于世界之進退,人類之盛衰,又非一時豪俊、二三學者所可同日而語。雖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錢之勢,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謂造時勢之英雄也。”
毛澤東指出項羽戰(zhàn)敗的三個錯誤: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走劉邦;機械遵守鴻溝協(xié)定;以及建都徐州。
項羽基本介紹
爵位:魯公、西楚霸王
身份:將門之后、義軍首領(23歲,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諸侯上將軍(25歲,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26歲,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生平: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項超的兒子,自小由叔叔項梁養(yǎng)大,楚國的貴族, 因被封于項地,所以以地為氏。大澤鄉(xiāng)起義不久,項羽同叔父項梁在會稽郡斬殺郡守之后迅速崛起,舉兵反秦。巨鹿之戰(zhàn)后,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海內。秦亡,仗勢分天下,冊封十八路諸侯。項羽不僅武勇出眾、氣魄蓋世,還留下了千古名作《垓下歌》。公元前203年12月項羽在垓下被韓信、彭越和英布合力打敗,圍困于垓下,他突圍至烏江,自刎而亡,死時年三十一,死后,其遺體被王翳、呂馬童等五人所得,劉邦以魯公禮將項羽葬在谷城。
身高:身高1.90米。出生地:下相(今江蘇宿遷市)
故都:徐州(古稱彭城)
年少生長以及起兵地:會稽郡吳中(今蘇州)
愛姬:虞姬
父親:項超
母親:龍氏
兒子:項隆(此人物存有爭議,在《項氏族譜》老版本里,項隆是項莊之孫、項明的次子,而不是項羽之子,更沒有項還、項迪這兩個人)。
坐騎:踢云烏騅(青白色帶黑毛的駿馬)兵器:楚戟(演義為虎頭盤龍戟,一或天龍破城戟)鎧甲:烏金甲(在鍛造中加入烏金強化堅固性,烏金甲為黑色)、虎皮紅戰(zhàn)袍 特征: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
項羽生平事跡
少年英雄
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大破楚軍。次年,秦軍攻到蘄南(今安徽宿州市),項羽的祖父項燕兵敗被殺(一說自殺)。
楚國滅亡之后,項羽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今蘇州)。羽年少時,項梁曾教他讀書,項羽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后梁又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梁大怒!籍曰:“讀書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學武不過能敵得過一人,籍要學便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后又不愿意學了,梁只好順著他不再管他。項羽力能扛鼎,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wèi)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xiàn)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帶領八千吳中男兒反秦起義軍,登上了歷史舞臺。
鴻門擺宴
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后,即率諸侯軍向關中挺進。不料,劉邦軍已經(jīng)捷足先登,進入咸陽了。原來,當項羽在巨鹿與秦軍主力鏖戰(zhàn)時,劉邦率領另一路義軍利用秦軍主力膠著于巨鹿之機,過高陽(今河南杞縣西南),克宛城(今河南南陽),入武關,順利地進軍霸上(今西安市東南),迫秦王子嬰投降,搶先占領了咸陽。劉邦占據(jù)關中后,派兵閉關據(jù)守,阻止項羽入關。項羽見狀,一氣之下,破關而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劉、項兩軍劍拔弩張,矛盾迅速激化。
當時,項羽擁軍四十余萬,劉邦則不足十萬。項羽有心以優(yōu)勢兵力,消滅劉邦軍隊,以獨占關中。謀士范增也勸他“急擊勿失。”就在項羽準備采取行動的時候,他的叔父卻把行動企圖泄露給劉邦。劉邦自知不敵,便一面拉攏項伯,請為調解,一面親赴鴻門表示誠意。項羽是個缺乏戰(zhàn)略頭腦的人,經(jīng)不住劉邦幾句好話,便改變了滅劉的打算。在招待劉邦的宴會上,不管范增怎樣暗示,項羽始終下不了擒殺劉邦的決心。范增深知放虎歸山,后果嚴重,便又召來項莊,讓他借舞劍助興,刺殺劉邦。劉邦發(fā)覺后借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無疑是項羽的失策,至于有人說 “無心殺季真仁度,并力誅秦是本謀”,不過是迂闊之見。
項羽進入咸陽后,自恃功高,不可一世。在咸陽縱兵燒殺,掠取財寶; 大搞割地封王(在全國范圍封了十八個諸侯王),自封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徐州)。項羽的這種作法,違背了當時人民要求安定統(tǒng)一的愿望,失去了民心。各諸侯也因分封不均而對項羽不滿。當然,對項羽恨之入骨的是劉邦。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脅迫他離開關中,遷駐漢中(今陜西秦嶺以南),并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王,三分關中,目的是困鎖劉邦,使其不能東進。這一養(yǎng)虎遺患的錯誤,導致了劉邦后來的卷土重來。
雍丘之戰(zhàn)
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采納范增之計,立楚懷王之孫羋心,仍稱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之后,項梁率義軍大破秦軍于東阿、定陶。項羽和劉邦也率軍攻占城陽,略地至雍丘(今河南杞縣),與秦三川郡(今洛陽市)守李由激戰(zhàn),項羽以一人之力于萬軍之中斬殺李由,秦軍大敗。
巨鹿之戰(zhàn)
定陶(今山東定陶)之戰(zhàn)后,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被秦軍圍困于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縣城西南的平鄉(xiāng)村)。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副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山東東平附近),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楚軍缺衣少糧,處于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一劍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命他為上將軍,并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后渡過一條通往趙國的漳河,但由于寡不敵眾,士氣低落,項羽遂命令軍士鑿沉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飯用的鐵鍋,身上只帶三天干糧,軍士們個個以命相抵,士氣大振,大破秦軍(破釜沉舟一詞的由來)。說起秦朝,人們總是先想到大秦雄師,其氣吞如虎,橫掃六合的氣概讓千年來無數(shù)風流志士遐想、謳歌。秦之興起,無疑其內在戰(zhàn)爭機器的瘋狂開動,外在百萬鐵軍的征討四方,拓開前所未有的疆域。然而短短十五年間,泱泱大秦,毀于一旦,真是應了“其興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秦朝大廈倒塌之快,其內在外在有各種問題,但是給予大秦最沉重一擊,使強悍的大秦再無能力開動其戰(zhàn)爭機器,無疑是項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戰(zhàn)。出身于文官的章邯,在名將如云的大秦帝國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黑暗的天空。在陳勝發(fā)難于野,諸侯并起,幾十萬大軍函谷關時,承擔起大秦最后的命運!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shù)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lián)軍,三勝楚軍統(tǒng)帥項梁,殺之定陶??芍^是戰(zhàn)績累累,似乎再建大秦之軍威,重鑄大秦之軍魂!此時關外之地:黃河之南布滿秦軍勢力,只有少部分魏的殘余勢力。王離帶領著邊防軍進攻河北之地趙國,更北邊盤踞著勢力弱小的燕國。田榮因為剛為秦軍所敗,又怨恨楚趙不殺田假田角,所以龜縮齊地,擁兵自保。當時的秦朝廷正為權利斗爭而生死相搏,滅諸侯義軍的大任自然就落在統(tǒng)帥章邯的身上,章邯再擊敗楚軍殺掉項梁作了一個大的戰(zhàn)略決定,北上匯合王離軍,拿下整個趙國。這個戰(zhàn)略計劃卻遭到后世的唾棄,多數(shù)學者認為他應該趁機進攻彭城。但從當時的情況看卻是個可圈可點的戰(zhàn)略計劃。王離軍進攻趙國,一直未果!彭城遠離關中,而北方西邊并不安定!章邯攻彭城短時間如未攻下,糧食必然吃緊,孤軍深入,糧道必為所擾!而王離軍繼續(xù)攻趙,分兵不如合,分則容易被各個擊破。而王離放棄趙國一起來攻彭城,后方則為趙國斷。前不能進,后不能退,勢必全軍覆沒!而此時有個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王離軍對趙國實行拉攏政策,詐為二世書以招趙將李良。李良因為趙王的姐姐對其無禮,殺掉趙王的姐姐,投靠秦軍,擊殺趙王。后來為張耳陳余擊敗,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這個機會出兵,擊敗趙軍,王離軍趁機包圍趙王于巨鹿。章邯軍扎住其南部,邊為王離軍護送糧草,邊虎視眈眈的守護王離軍側翼,形成夾擊之勢。
趙王被困于巨鹿時,趙相張耳充分發(fā)揮其外交特長,游說其各地諸侯前來救趙,并申明天下之勢在此一舉!諸侯紛紛帶大軍而來。首先趕到的是趙大將軍陳余,將其數(shù)萬兵力扎住巨鹿之北。張耳的兒子張敖也收代兵萬余人而來。南方的楚派其北征集團,北方的燕派將軍臧荼南下。田榮因為個人恩怨不愿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背田榮帶兵前來。史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縱兵。”張耳千盼萬盼等來的救軍,見了秦軍陣容后各個都成了江湖街頭藝人,光擺花架子,就是不拿真工夫。精神上絕對支持趙軍,行動上就是不敢和秦軍動真格的。張耳急得沒有辦法,派使者張黡、陳澤質問陳余。陳余逼得沒辦法,給張黡、陳澤五千兵力讓他們找秦軍練練去。秦軍哪把這五千人放在眼里,片刻就把五千人殺個精光。張耳由于毫不知情,以致后來誤會陳余殺其使者??吹竭@種情況,諸侯哪敢再行動,大家全都作起壁上觀來了。
楚國派的北征集團,在最危機的時刻終于到達。章邯在9月圍巨鹿,楚軍10月至11月之間就派出北征集團。為何到12月才達到?原來楚國中間發(fā)生了權利斗爭,本來為傀儡的楚懷王趁項梁戰(zhàn)死之機,奪項羽軍權。派自己親信宋義為統(tǒng)帥,項羽范增為次,率領大軍救趙。但因畏懼秦軍強大和想解除項氏政治威脅,欲在半路殺項羽與結盟齊國。史記載“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在權利斗爭中項羽獲得勝利,成功殺掉主將宋義。懷王無奈,只好“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不過其他的軍隊將不屬于北征軍,而且也將在沒有任何的援軍支援??甲C當時在彭城匯集的人馬,劉邦軍本是北征軍的一只,因為懷王和項家的權利斗爭則沒有隨項羽參加巨鹿大戰(zhàn)。番君吳芮軍、共敖軍一個是進關才隨項羽,一個是攻南郡未隨項羽,都沒有參與巨鹿大戰(zhàn)。龍且本是項梁先鋒,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從前后的地位應該龍且軍沒有參與巨鹿之戰(zhàn)。唯一有疑問的是呂臣軍,是合并和被項羽全部帶到巨鹿還是部分或則全部留在彭城不清楚,估計是部分被項羽帶走參與巨鹿戰(zhàn)。獲得懷王的授權后,項羽立刻帶領大軍渡河救趙,渡河后齊王建孫田安帶著一支小軍隊,投靠項羽。
項羽到巨鹿后開始謀劃對秦軍來一場世紀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軍,輸則全軍盡墨,身死當場;而贏則大秦的天下……面臨在自己面前的是種種不利,似乎是一場有敗無勝毫無懸念的賭局。天才不愧是天才,項羽立刻就發(fā)現(xiàn)秦軍的弱點——秦軍布局是王離軍圍巨鹿,章邯軍扎住其南邊,一邊筑甬道輸之粟一邊隨時對救助巨鹿的援軍打擊,這只軍隊像兩只虎鉗,牢牢的盯死獵物。而弱點就在兩鉗之間的心臟。項羽要直接實施黑虎掏心戰(zhàn)略,只有切斷兩只虎鉗的聯(lián)系,集中力量攻其一只才可以有希望獲勝。為了得到更多的情報,讓秦軍露出破綻。項羽先派英布,蒲將軍帶上自己的兩萬人馬渡河進攻秦軍甬道。英布,蒲將軍不負所望,戰(zhàn)斗擊敗看守甬道的秦軍。從這場小勝利,項羽看到秦軍的問題所在——甬道虛弱,而章邯軍疲憊不堪,決定抓住時機全軍進攻秦軍,這個時候陳余又派人向項羽請戰(zhàn),項羽同意了。正好讓陳余做出救趙的姿態(tài)吸引王離軍的注意。
項羽帶著剩余的主力部隊,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后,項羽發(fā)表即興煽動演講鼓舞士氣,隨后破釜沉舟,只帶三天的干糧,以示“不戰(zhàn)勝毋寧死”的大無畏精神。這里充分體現(xiàn)了項羽的戰(zhàn)略眼光和權謀手段以及大無畏的決斷力,首先項羽帶著一只雜牌軍,軍隊派系多,戰(zhàn)斗力參差不齊,而項羽又是第一次指揮他們,很難指揮的得心應手。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充分運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軍隊栓成一根繩,只有一起向前沖打敗秦軍才有活路。在項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戰(zhàn)欲望高漲!后世研究者僅僅看到破釜沉舟后者的精神作用,而忽視了前者的重大意義。項羽還命人打破作飯的鍋,每人只帶三天干糧。項羽不但要以劣勢兵力擊敗秦軍,還要用三天時間擊敗秦軍!如果三天之內不能滅掉秦軍奪取糧草,就算擊敗秦軍還是一個死字!項羽莫非瘋了?
項羽主力開始進攻,項羽把主力匯合在一起,直接進攻甬道,斷王離軍的糧草。章邯聽到消息后,立刻帶軍援救甬道,正中項羽之計,項羽以逸待勞,大攻章邯。章邯沒有料到項羽孤注一擲,把所有籌碼都壓了上去,由于英布軍前期的騷擾戰(zhàn)的迷惑,章邯還以為項羽又在玩斷糧游戲,搞搞破壞然后跑人,連陣型都沒有布置好就帶軍救援。這次項羽玩真格的,有心算無心,決戰(zhàn)對救援,勝負可想而知!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王離正是當年覆滅六國、橫掃華夏的秦朝神將王翦的孫子,項羽的祖父項燕便是死于王翦之手,不知是否上天注定,多年之后項羽擊敗王離,也算是為自己的祖父報仇。
滅掉王離軍,救趙成功后,戰(zhàn)爭并沒有結束,章邯軍還有20多萬人退居棘原,此時懷王命項羽回師。但是項羽另有大志!項羽要擺脫懷王滅秦稱霸天下,此時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項羽開始使用政治手段,首先要收服諸侯聯(lián)軍,再要收服章邯!
做好這些項羽煞費心機,項羽先把章邯軍牢牢壓制在自己手中卻不強攻,利用章邯的威脅一面統(tǒng)帥整合諸侯,一面用裂土分封收買諸侯,恩威并用,雙管齊下,把諸侯聯(lián)軍牢牢綁在自己的戰(zhàn)車上。章邯在王離兵敗后,受到極大的壓力,一直求戰(zhàn),希望用勝利來回應秦庭。但是局勢的主動權掌握在項羽的手中,項羽此時表現(xiàn)耐性十足,屢屢擊敗章邯卻不決戰(zhàn),只是一點點磨,而章邯此時戰(zhàn)不勝退不得。這樣對峙6個月,已經(jīng)是秦二世三年6月了,秦二世屢屢派人責問章邯,章邯派親信司馬欣到咸陽打探消息。趙高派人捉拿司馬欣,司馬欣從小路逃回。此時陳余給章邯寫信講明利害,讓章邯投降項羽!章邯有些意動,卻不甘心,一面派人談約,一面準備在戰(zhàn)。但是章邯的小動作都被項羽看在眼中,為了徹底收服章邯,項羽決定打怕他!項羽命蒲將軍迅速到漳南擊破章邯軍,自己帶大軍再敗章邯軍。章邯無計可使,只好投降。秦朝的最后一只軍隊宣告覆滅。項羽雖然痛恨秦五朝的暴政但他自己的殺戮之心同樣太重,章邯投降于他的幾十萬大軍,最后竟被他全部殺死。
猜你感興趣:
1.項羽為什么會失敗
4.項羽失敗的原因
項羽失敗的原因及啟示有什么(3)
上一篇: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有什么
下一篇:祥子悲劇命運的原因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