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一冊第二單元練習(xí)含答案(3)
四、(50分)
21、自然,是崇高而有博大的。面對自然美景,王安石、蘇軾引發(fā)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悟,王維則借此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其實,自然中的很多東西,不僅令我們深思,還常常使我們感動。
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盡量要以記敘文的形式,寫出自己獨有的經(jīng)歷和獨到的感受來。題目自擬,立意自定,800字以上。
高一語文一冊第二單元練習(xí)答案
一、
1.C(C都讀“mò”;A“蚯”“秋”讀“qiū”,“裘”“遒”讀“qiú”;B“佝”“勾”讀“gōu”,“狗”“茍”讀“gǒu”;D“踟”讀“chí”,“脂”“知”讀“zhī”,“執(zhí)”讀“zhí”。)
2.D(A“屬”通“矚”,B“父”通“甫”,C“由”通“猶”,D沒有通假字。)
3.D(適:享用。)
4.C(A十分之一/數(shù)字,B讀書人,治學(xué)的人/在學(xué)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白茫茫的水汽/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5.A(判斷句,其它狀語后置)
二、
6.A(依靠,憑借。)
7.C(夫,句首發(fā)語詞/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8.D(之:①往,到達;②代詞。③因為;④把,將,介詞。)
9.B(總是在讀古人的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于心。)
10.D(“曠達”之說顯然是錯誤的,因而“逸趣”的說法也無從說起。)
三、(一)
11.D(刊:修訂)
12.三者同屬一個人。“幽棲者”是李渤的自稱,“白鹿先生”是李渤的號。
13.①桴止響騰,余韻徐歇。 ②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14.①李渤的結(jié)論是“山乃石名。”②持否定態(tài)度;“如善長之論,則瀕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貫之。”③觀點是:“乃知鐘以形言之,非以聲言之”。 根據(jù)是:“形如覆鐘”。
15.蘇軾的這種說法應(yīng)該是正確的。雖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認為石鐘山是因山形像覆鐘而得名的,今人經(jīng)考察又認為石鐘山是因“形”和“聲”兩方面而得名的。蘇軾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蘇軾的努力。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有一個過程,而且后人對蘇軾說法的懷疑、察疑、釋疑,正是和蘇軾的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而自愿親身實地觀察的精神一致的。(此觀點僅供參考,你能有新的認識,只要合情合理亦可。)
(二)
16.A(B辭:辭別;C阿:偏袒;D私:鐘愛、偏袒)
17.B(A均表反問,相當于“難道”。B前一個“若”是連詞,“如果”之意;后一個“若”是代詞,意為“你”。C均為疑問副詞,意為“為什么”。D均是介詞,可譯為“拿”)
18.C(A ②是作者的觀點。B①D②是作者對人物的評價)
19.C(A景公并不是很欣賞,因為景公并沒有聽從孔子的勸導(dǎo)。B荊王并不追悔,也無歉疚之意,只是對子囊將軍非常贊賞。D兩者并不一致)
20.(1)沒有向荊王請示就撤兵了。(2)一國之主憂慮的是,社稷存卻不知為什么存,社稷亡卻不知道為什么亡,這就是存亡的危險多次出現(xiàn)的原因。(3)立法者枉法一定被處死。
四、參考2005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參考譯文
君子獨自行事,舉動一定要遵循道義,實行道義??鬃又]見齊景公,景公贈廩丘邑,以此作為孔子供養(yǎng)之地。孔子拒絕接受贈地,回到住處,對弟子說:“我只聽說,君子應(yīng)當有功勞而受祿。時下我游說景公,景公并沒有按我的勸導(dǎo)行事,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驅(qū)車,辭別景公離去??鬃颖臼遣家?,官職不過為魯國司寇。萬乘之君品行難與他比肩,三王輔臣的名節(jié)沒有他顯揚,孔子對待取舍的態(tài)度一絲不茍啊!
荊國與吳國即將交戰(zhàn),荊國軍隊人數(shù)少,吳國軍隊人數(shù)多,荊國將軍子囊說:“我們與吳國交戰(zhàn)一定會打敗仗。這樣就使荊國軍隊潰敗,使君主聲名被玷污,使荊國領(lǐng)土喪失,忠臣不忍這樣做。”他沒有向荊王請示就撤兵了。子囊?guī)к婈牭竭_城外,派人向荊王轉(zhuǎn)達他的請求,說:“請?zhí)幬宜佬獭?rdquo;荊王說:“將軍撤兵,是因為這樣做有利?,F(xiàn)今確實對國有利,將軍為什么還請求處死刑呢?”子囊說:“臨陣撤兵的將軍不受懲罰,那么今后為王率領(lǐng)軍隊的人,都會借不利于國家的名義來效法我而退縮。倘若這樣,那么荊國最終還是天下的弱者。”于是用劍自殺。荊王說:“成全將軍的義節(jié)。”于是賜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一柄斧锧。一國之主憂慮的是,社稷存而不知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為什么亡,這就是存亡的危險多次出現(xiàn)的原因。荊國自建國已經(jīng)有四十二世了,這期間有像子囊這樣的人臣嗎?子囊的節(jié)操,不只單單激勉一代人臣。
荊昭王為政時,有士名叫石渚,他為人公直無私,昭王任命他為執(zhí)法官。有人殺了人,石渚追捕兇犯,得知殺人是自己的父親,便掉轉(zhuǎn)車頭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說:“殺人的是我的父親。對父親執(zhí)行刑罰,我不忍;私庇罪犯,枉棄國法,是不能容許的。拋卻國法當接受懲處,這是人臣應(yīng)恪守的義理。”于是伏在斧锧上,請昭王下令處死。昭王說:“追捕罪犯但沒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懲處你呢?你還是履行自己的職責去吧。”石渚謝絕,說:“不鐘愛自己的父母,不能稱作孝子。為君主職事而枉法,不能稱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為君的仁惠。不敢枉廢國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離斧锧,在昭王廷前斷頭而死。執(zhí)法者枉法必被處死,父親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免他卻不承受。石渚作為人臣,可稱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高一語文一冊第二單元練習(xí)含答案相關(guān)文章: